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21 13:00:00瀏覽788|回應0|推薦1 | |
20190421 基隆靜坐共修部落-慧學法談 日誌 共讀範圍:《佛教的真髓》/ 第五章 教化的方法與覺悟 / 第一節 教化的方法
關於這一節<教化的方法>,我們分成三個子題討論:一)化導三迦葉與神通之方便力(p142-p147)。二)次第說法(p147-p153) 。三)原始佛教的一乘道(p153-p155)。接著一起研讀討論第二子題「次第說法」。摘記如下:
1. 一般談到的「次第說法」,是指引導人(完全不懂佛教者、對佛法全無概念的初學者)成為初果(須陀洹果)聖者的三階段教法。也就是說,釋尊先為完全不懂佛教的人去除邪見而說施、戒、生天論;接著為其去除自我中心的我見而說著欲之患與離欲之功德;如此,在其去除了邪見與我見之後,才為其解說佛教特有的四聖諦,使其確立正確的宇宙觀、人生觀而成為遠離凡夫位入聖者之流,成就初果聖者等等。
01) 第一階段是開示布施、持戒、生天等三種論說,即所謂「人天三福行」,亦可說是「端正法---世間四個正見:正見有善有惡、正見有業有報、正見有前生有後世、正見有凡夫有聖人」。
02) 第二階段是解說欲之過患與離欲之功德,即指出我見、我欲具有嚴重的過患;若能夠捨離我見、我欲而無我、無執著,則獲大功德。
03) 第三階段是解說佛教特有不共外道的教義,即「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之法說。
2. 原典事例,出處: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03 冊,律藏-第1卷,p21a02-p28a06。
爾時,波羅奈國(舊稱:伽尸國,今稱:瓦拉那西)有名耶舍者,為族姓子、長者子,富貴受寵溺。彼有三時殿,為:一冬、一夏、一雨季。彼于雨季堂殿,為不攙雜男子妓人圍繞侍奉。入雨季歷四月間,不下殿堂。時族姓子耶舍,被侍女圍繞備足沉迷五妙欲樂,彼先睡眠,而後侍女等亦睡,終夜燃燈。 時,族姓子耶舍先醒,見已睡眠中諸侍女,或置琵琶腋下、或置小鼓項畔、或置鼓于胸、或亂髮、或流涎,或寐語,如現丘塚。見已,彼生過患,其心決定住于厭離。時,族姓子耶舍,嘆而言:「厄哉!禍哉!」 時,族姓子耶舍,著黃金履趣向家門。諸非人開門言:「任何人皆勿妨害族姓子耶舍離家出家。」時,族姓子耶舍趣向城門,諸非人開門言:「任何人皆勿妨害族姓之子耶舍離家出家。」時,族姓子耶舍,乃向仙人墮處鹿野苑而去。 爾時,世尊早晨起而于露處經行。世尊見族姓子耶舍從遠處來。見即自經行處降,敷座而坐。時族姓子耶舍趨近世尊嘆曰:「厄哉!禍哉!」時,世尊告族姓子耶舍曰:「耶舍!此處無厄,此處無禍。耶舍!來!坐!我為汝說法。」 時,族姓子耶舍聞:「此處無厄,此處無禍。」歡喜踴躍,脫黃金履,詣世尊處。詣已,敬禮世尊,于一面坐。族姓子耶舍于一面坐已,世尊為之次第說示,謂:施論、戒論、生天論、諸欲過患、邪害、雜染、出離功德。知族姓子耶舍生堪任心、柔軟心、離障心、歡喜心、明淨心,世尊乃為開闡諸佛本真說法,謂:苦、集、滅、道。譬如清淨無有緇斑原布領受正色,如此族姓子耶舍,亦于其座,生遠塵離垢法眼(即:證初果),謂:凡有集法者,皆有此滅法。 時,族姓子耶舍之母,上彼堂殿,不見族姓子耶舍,即至長者居士處。至已白長者居士曰:「居士!不見汝子耶舍。」時,長者居士即令使者乘馬遣往四方。自己趣向仙人墮處鹿野苑。長者居士見黃金履跡,見而追其踪跡。 世尊見長者居士由遠處來。見已世尊生如是思念:「我應現神通變化,使長者居士雖于此坐,但不見坐于此處之族姓子耶舍。」時,世尊即如是現神通變化。 時,長者居士詣世尊住處。詣已,白世尊曰:「世尊見族姓子耶舍否?」「啊!居士!請坐此處。若坐此處,汝或見族姓子耶舍坐此處。」時,長者居士念:「若坐此處,我即見族姓子耶舍坐于此處。」而歡喜踴躍,敬禮世尊,坐于一面。 長者居士(耶舍之父),坐于一面時,世尊為之次第說示,謂:施論、戒論、生天論、諸欲過患、邪害、雜染、出離功德。知長者居士生堪任心、柔軟心、離障心、歡喜心、明淨心,世尊乃為開闡諸佛本真說法,謂:苦、集、滅、道。譬如清淨無有緇斑原布領受正色,如此長者居士亦于其座,生遠塵離垢法眼,謂:凡有集法者,皆有此滅法。 時,長者居士已見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棄除猶豫、得無畏,以行師教不依他緣,白世尊曰:「妙哉!妙哉!譬如扶起倒者,如揭露覆者,如教迷者道,如暗中提舉燈火,令有眼者見色。如是,世尊亦以種種方便,顯示教法。我于此處歸依世尊、法及比丘眾,請世尊容我從今日起至命終止,歸依為優婆塞。」彼乃世間始唱三歸依之優婆塞。 時,為其父說法時,族姓子耶舍,隨觀、隨知,以觀察地,其心無取,由諸漏得解脫。時,世尊心生思念:「為其父說法時,族姓子耶舍隨觀、隨知,以觀察地,其心無取,由諸漏得心解脫。族姓子耶舍不能還俗,如前在家時享受諸欲樂。我應止神通變化。」時,世尊即止神通變化。 長者居士見族姓子耶舍已坐所座,見已,告族姓子耶舍曰:「汝耶舍!汝母充滿悲憂,勿使母死。」時,族姓子耶舍瞻視世尊。時,世尊告長者居士曰:「居士!汝意云何?耶舍以有學智、以有學見,觀法猶如汝也。彼隨觀、隨知以觀察地,其心無取,由諸漏得心解脫。居士!耶舍應得還俗,享受如前在家時諸欲樂否?」「否!」「居士!族姓子耶舍,以有學智、以有學見,觀法猶如汝也。彼隨觀、隨知以觀察地,其心無取,由諸漏得心解脫。居士!族姓子耶舍不能還俗而享受如前在家時之諸欲樂。」「族姓子耶舍其心無取,由諸漏得心解脫,族姓子耶舍之利也,族姓子耶舍之妙利也。世尊!願受我請,今日與我進食,令族姓子耶舍隨從沙門。」世尊默然受請。時,長者居士知世尊受請,即從坐起,敬禮世尊,右繞而去。 時,長者居士離去未久,族姓子耶舍白世尊曰:「我唯願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來!比丘!所善說者法,為正滅苦盡,故行梵行!」此,彼具壽具足戒也。其時,世間有七阿羅漢 (指:釋尊、五比丘、耶舍)。——耶舍出家因緣終—— 時,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鉢、衣,以具壽耶舍為隨從沙門,往長者居士(耶舍之父)住處。往已,坐所設座。時,具壽耶舍母與原妻,詣世尊處。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 世尊乃為彼等次第說示,謂:施論、戒論、生天論、諸欲過患、邪害、雜染、出離功德。世尊知彼等生起堪任心、柔軟心、離障心、歡喜心,開闡諸佛本真說法,謂:苦、集、滅、道。譬如清淨無有緇斑原布領受正色,彼等如是亦于其座,生遠塵離垢法眼,謂:凡有集法者,皆有此滅法。 彼等已見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棄除猶豫、得無畏,以行師教不依他緣,白世尊曰:「妙哉!妙哉!……乃至……我等于此處歸依世尊、法及比丘眾。願世尊容我等,從今日起以至命終,歸依為優婆夷。」彼等乃世間始唱三歸依之優婆夷。 時,具壽耶舍之母、父及原妻,親手供奉世尊與具壽耶舍嚼食、噉食,令充足飽滿。知世尊食訖,洗鉢及手已,坐于一面。時,世尊說法、教示、勸導、獎勵,使具壽耶舍之母、父及原妻慶喜,從座起去。 時,具壽耶舍有四在家友,乃波羅奈國長者、隨長者族姓子,名:離垢、善臂、滿勝、牛主,聞:「族姓子耶舍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而出家。」聞已,彼等心生思念:「此非下劣法、律,此非下劣出家。何以故?族姓子耶舍于此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而出家故。」 彼等四人至具壽耶舍處。至已,敬禮具壽耶舍,立于一面。時,具壽耶舍與彼等四在家友,俱詣世尊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具壽耶舍白世尊曰:「此等四人我在家友,波羅奈國長者、隨長者族姓子,名:離垢、善臂、滿勝、牛主,請世尊教導、教誡此等四人。」 世尊為彼等順序說示(次第說法),謂:施論、戒論、生天論、諸欲過患、邪害、雜染、出離功德。世尊知彼等生堪任心、柔軟心、離障心、歡喜心,開闡諸佛本真說法,謂:苦、集、滅、道。譬如清淨無有緇斑原布領受正色,彼等如是亦于其座,生遠塵離垢法眼,謂:凡有集法者,皆有此滅法。 彼等已見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棄除猶豫、得無畏,以行師教不依他緣,白世尊曰:「我等唯願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來!諸比丘!所善說者法,為正滅苦盡,故行梵行。」此,彼等具壽具足戒也。時,世尊說法、教導、教誡諸比丘。世尊說法、教導、教誡時,彼等之心無取,由諸漏得心解脫。其時,世間有十一阿羅漢矣。——耶舍之四在家友出家因緣終——— 具壽耶舍有五十在家友,故里之舊家、隨舊家族姓子。彼等聞:「族姓子耶舍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而出家矣。」聞已,彼等心生思念:「此非下劣法、律,此非下劣出家。何以故?族姓子耶舍于此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而出家故。」 彼等至具壽耶舍處。至已,敬禮具壽耶舍,立于一面。時,具壽耶舍與彼等五十在家友俱,詣世尊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壽耶舍白世尊曰:「此五十人我在家友,故里之舊家、隨舊家族姓子也。請世尊教導、教誡我等。」 世尊為彼等次第說示,謂:施論、戒論、生天論、諸欲過患、邪害、雜染、出離功德。……乃至……苦、集、滅、道。譬如清淨無有緇斑原布領受正色,彼等于其座,亦如此生遠塵離垢法眼,謂:凡有集法者,皆有此滅法。 彼等已見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棄除猶豫、得無畏,以行師教不依他緣,白世尊曰:「我等唯願于世尊處出家,得具足戒。」「來!諸比丘!所善說者法,為正滅苦盡,故行梵行。」此,彼等具壽具足戒也。時,世尊說法、教導、教誡彼等比丘。世尊說法、教導、教誡之時,彼等皆心無取,由諸漏得心解脫。其時,世間有六十一阿羅漢矣。 時,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我解脫天、人一切羅網。諸比丘!汝等亦解脫天、人一切羅網。諸比丘!去遊行!此乃為眾生利益、眾生安樂、哀愍世間、人天之義利、利益、安樂,切勿二人同行。諸比丘!教說初善、中善、後善,且具足義理、文句之法,顯示皆悉圓滿清淨梵行。有情有少塵垢者,若不聞法者退墮,聞法者即得悟也。諸比丘!我將至優樓頻螺軍村說法。」
二、釋尊初轉法輪對五比丘的次第說法
1) 釋尊初轉法輪度五比丘時,所採用的方法與此三階段稍有不同。因為,五比丘在苦行林梵行時,就已經明白因果業報的道理,並遠離邪見,所以無需對他們開示第一階段的三論說,即施論、戒論、生天論。而是因為五人對釋尊存有誤解,即他們看見喬達摩(未覺悟的梵行者)放棄持續六年的精進苦行,竟以河水洗身、食用少女供養的乳糜,誤以為喬達摩還墮世俗奢糜生活。首先,釋尊為消除誤解而為五人說明自己是依離二邊的中道修行、生活而達到覺悟。接著,五人去除了成見與偏見,心意澄淨時,釋尊為他們解說四諦教義;五人正確地理解並一一證得遠離塵垢的法眼淨,成為初果聖者;最後,更進一步教授無我相的教義,即觀察五蘊之無常、苦、無我的法說,五人藉由禪定觀察五蘊無我,不久即證得最高果位的阿羅漢。這個教化過程也可視為「次第說法」的延續,是以阿羅漢的境界為次第說法的究竟果。
2) 原典出處: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03 冊,律藏-第1卷,p13a04-p20a13。 時,世尊次第遊行至波羅奈國仙人墮處鹿野苑,近五比丘住處。五比丘從遠方見世尊來,見而相約言:「從彼處來者是沙門瞿曇,彼奢侈而棄精進,墮于奢侈。勿禮彼,勿起迎,勿取彼衣鉢,但為設座,彼若欲時得就坐。」 世尊漸臨近五比丘,五比丘即不守己約,起迎世尊。或取世尊衣鉢,或與設座,或持來洗足水、足臺、足布。世尊坐于所設座上,就坐已,世尊洗足,而五比丘以「卿」稱呼世尊。 彼等如是稱呼時,世尊即告五比丘曰:「諸比丘!汝等切勿以名、以『卿』稱呼如來。諸比丘!如來是應供等正覺。諸比丘!諦聽!證得不死已,我應教誨,我應說法。隨所教而行者,不久必能于現法自證、現證,具足究竟無上梵行而住。此乃善男子離家、出家之本懷也。」 如是說時,五比丘白世尊言:「瞿曇!汝以彼行、彼道、彼難行,尚未證得上人法、至尊殊勝之智見。今汝奢侈棄精進,墮奢侈,如何能證得上人法、至尊殊勝智見耶?」 如是說時,世尊告五比丘曰:「諸比丘!如來非奢侈而棄精進,非墮奢侈。諸比丘!如來乃應供等正覺也。諸比丘!諦聽!證得不死已,我應教誨,我應說法。隨所教而行者,不久必能于現法自證、現證,具足究竟無上梵行而住。此乃善男子離家、出家之本懷也。」 五比丘重白世尊:「……乃至……」世尊重告五比丘曰:「……乃至……」五比丘三白世尊:「瞿曇!汝于彼行、彼道……〔何能證得〕至尊殊勝之智見耶?」如是言時,世尊告五比丘曰:「諸比丘!汝等于今以前知我有如是說否?」「否。」「諸比丘!如來乃應供等正覺也。諸比丘!諦聽……出家之本懷也。」世尊已說服五比丘。時,五比丘傾聽、善聽如來故,發了知心。 時,世尊告五比丘曰:「諸比丘!于世有二邊,出家者不得親近。何為二耶?〔一〕于諸欲欣愛、貪著為事,乃下劣、卑賤凡夫所行,而非聖賢,無義相應也。〔二〕自以煩苦為事,乃苦而非賢聖,無義相應也。諸比丘!如來捨此二邊,以現等覺中道,為資眼生、智生、寂靜生、證智、等覺、涅槃者也。 諸比丘!何為如來所現等覺,資眼生、智生、寂靜生、證智、等覺、涅槃中道耶?此即八聖道也!謂: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諸比丘!以此為如來所現等覺,資眼生、智生、寂靜生、證智、等覺、涅槃之中道也。 諸比丘!苦聖諦者,如此: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略說之,五取蘊苦也。諸比丘!苦集聖諦者,如此:持生後有,喜、貪俱行,隨處歡喜之渴愛。謂:欲愛、有愛、無有愛也。諸比丘!苦滅聖諦者,如此:無餘離滅、捨棄、定棄,解脫此渴愛而無執著也。諸比丘!苦滅道聖諦者,如此:即八聖道。謂:正見……正定也。 諸比丘!『苦聖諦者如此』,于先未聞之法,于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諸比丘!應遍知此苦聖諦者……乃至……已遍知,于先未聞之法,于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諸比丘!『苦集聖諦者如此』……光明生。諸比丘!應斷此苦集聖諦……乃至……已斷……時……光明生。諸比丘!『苦滅聖諦者如此』時……光明生。諸比丘!應現證此苦滅聖諦,……乃至……已現證…………光明生。諸比丘!『苦滅道聖諦者如此』……光明生。諸比丘!應修習此苦滅道聖諦……乃至……已修習…………光明生。 諸比丘!我于此四聖諦,以如此三轉十二行相,如實智見尚未為完全清淨期間,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世界,沙門、婆羅門、人、天眾生界,不稱現等覺無上等正覺。諸比丘!然我于此四聖諦,以如此三轉十二行相,如實智見已完全清淨故,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世界,沙門、婆羅門、人、天眾生界,稱現等覺無上等正覺。又于我智生、見我心解脫不動。此我最後生,不更受後有。」世尊如是說已,五比丘歡喜、信受世尊所說。 又,世尊說此教時,具壽憍陳如生遠塵離垢法眼,謂:凡有集法者,皆有此滅法。…(略)…時,世尊讚歎曰:「憍陳如悟矣!憍陳如悟矣。」由此,名具壽憍陳如曰阿若憍陳如!時,具壽阿若憍陳如已見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棄除猶豫、得無畏,以行師教不依他緣,白世尊曰:「我唯願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來!比丘!所善說者法,為正滅苦盡,故行梵行。」此,彼具壽具足戒也。時,世尊說法、教導、教誡其餘比丘。于世尊說法、教導、教誡時,具壽婆頗及具壽跋提生遠塵離垢法眼,謂:凡有集法者,皆有此滅法。彼等已見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棄除猶豫、得無畏,以行師教不依他緣,白世尊曰:「我等唯願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來!諸比丘!所善說者法,為正滅苦盡,故行梵行。」此,彼諸具壽具足戒也。…(略)… 時,世尊告五比丘曰:「諸比丘!色無我。諸比丘!若色有我者,此色應不致病,于色應得謂:『我用此色,不用彼色。』諸比丘!然色無我故,色乃致病,于色不得謂:『我用此色,不用彼色。』受無我。諸比丘!若受有我者,此受應不致病,于受應得謂:『我用此受,不用彼受。』諸比丘!然受無我故,受乃致病,于受不得謂:『我用此受,不用彼受。』想無我……乃至……行無我。諸比丘!若行有我者,此行應不致病,于行應得謂:『我用此行,不用彼行。』諸比丘!然行無我故,行乃致病,于行不得謂:『我用此行,不用彼行。』識無我。諸比丘!若此識有我者,此識應不致病,于識應得謂:『我用 [P.14] 此識,不用彼識。』諸比丘!然識無我故,于識不得謂:『我用此識,不用彼識。』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色常耶?無常耶?」「世尊!無常也!」「無常者,苦耶?樂耶?」「世尊!苦也!」「觀無常、苦、有變壞之法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本我自身。』然耶?」「世尊!不然!」「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識常耶?無常耶?」「世尊!無常也!」「無常者,苦耶?樂耶?」「世尊!苦也!」「觀無常、苦、有變壞性之法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本我自身。』然耶?」「世尊!不然!」「是故,諸比丘!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色,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劣、或勝、或遠、或近,一切色,應以正慧如實如此觀察: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本我自身。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識,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劣、或勝、或遠、或近,一切識,應以正慧如實如此觀察: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本我自身。諸比丘!多聞聖聲聞,若如此觀察,則厭患色、厭患受、厭患想、厭患行、厭患識。若厭患,則離貪;若離貪,則解脫;解脫者,則『我已解脫』智生,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世尊如是說已,五比丘歡喜、信受世尊所說。又,世尊說此教時,五比丘無取,而由諸漏得心解脫。其時世間有六阿羅漢矣。
三、延伸閱讀 1. 關於佛陀教化的原則與方式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13092443 2. 關於法說義說、法次法說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13778921 3. 關於端正法、正法要、增上法等等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13939274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