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7/28 13:00:00瀏覽555|回應0|推薦5 | |
20190728 基隆靜坐共修部落-慧學法談 日誌 共讀範圍:《佛教的真髓》/ 第五章 教化的方法與覺悟 / 第二節 關於佛教的覺悟
我們繼續共讀第二節內容,前次針對第一個子題討論:一)隨法隨信具正行(p156-p160)。今天一起來談談第二個子題:預入聖者之流(p160-p163) 。下個月談第三個子提:阿含道果三階位說(p163-p166)。關於「預入聖者之流」共讀要點,摘記如下:
一、與您再次共勉:今生修習佛法的近程目標–成就「初果」聖者的素質,入聖者之流。
1. 「初果-須陀洹」的聖者素質是什麼?
01) 根據北傳《雜阿含. 854經》= 南傳《相應部55相應10經》所云:
01-1 北傳云:「以三結(三種煩惱:身見結、疑結、戒禁取結)的滅盡,為入流者,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原文摘錄如下: 諸比丘白佛:「世尊!我等眾多比丘晨朝入那梨迦聚落乞食,聞 罽迦舍優婆塞等命終,世尊!彼等命終,當生何處?」佛告諸比丘:「彼罽迦舍等,已斷五下分結,得阿那含,於天上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諸比丘白佛:「……復有五百優婆塞,於此那梨迦聚落命終,三結盡,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佛告諸比丘:「汝等隨彼命終、彼命終而問者,徒勞耳!非是如來所樂答者。 夫生者有死,何足為奇!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性常住,彼如來自知成等正覺,顯現、演說、分別、開示,所謂: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苦陰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苦陰滅。 今當為汝說法鏡(以法為鏡)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法鏡經?謂:聖弟子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雜.854經)
01-2 南傳云:「 已具備此(四不壞淨/信:對四種不壞的淨信,即佛、法、僧、戒的淨信)的聖弟子,當他願意時,他就能由自己記說自己:『於地獄已盡,畜生界已盡,餓鬼界已盡,苦界、惡趣、下界已盡,我是入流者,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原文摘錄如下: 尊者阿難對世尊這麼說:「大德!名叫大鹿的優婆塞在親戚村死了,他的去處是什麼?來世是什麼?……」世尊這麼說:「阿難!死去的大鹿優婆塞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為不從彼世轉回者。……阿難!五百零六位在親戚村死去的優婆塞以三結的滅盡,為入流者,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 阿難!生為人會死去並非不可思議,如果當每一個死了,你們都來問我這些事,阿難!這對如來也會是個麻煩,阿難!因此,在這裡,我將教導名叫法鏡法的教說。……阿難!這裡,聖弟子對佛具備不壞淨:『像這樣,那位世尊是……人天之師、佛陀、世尊。』對法……對僧團……具備聖者所愛戒:『無毀壞……導向定。』阿難!這是那法鏡法的教說,已具備此(四不壞信/淨)的聖弟子,當他願意時,他就能由自己記說自己:『於地獄已盡,畜生界已盡,餓鬼界已盡,苦界、惡趣、下界(屬於劣下特性者)已盡,我是入流者,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 (相應55.10經)
02) 由上述佛典經文得知,初果-須陀洹具備了異於凡夫的三種特質:一、斷三結;二、不墮法;三、正性決定者之聚 (簡稱:正定聚)。
02-1 斷三結:是三種特質之首務,下面提出如何斷此較粗相結(煩惱)的實修之鑰,供參酌。 02-1-1 斷戒禁取結:「戒禁取結」是指對禁忌、邪教等錯誤信仰,奉行錯謬有害身心靈的迷信行為等等。對於這一類無知的煩惱,當反覆修行「四預流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親近善士……」,正確了解佛陀如何教導弟子修持,端正身口意,具備「四不壞淨/信」。 02-1-2 斷疑結:「疑結」是懷疑或否定善惡、因果、業報、三世等。行者於反覆修行「四預流支」中,能確立「世間四正見:有善有惡、有業有報、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有凡夫有聖者」,故諸疑得斷。 02-1-3 斷身見結:「身見結」是指我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欲。行者於反覆修行「四預流支」中,確立「世間四正見」,進而如實深觀身心現象之「無常、苦、非我非我所」,得漸漸離斷身見之我欲、煩惱。
02-2 不墮法:當斷了三結,故,始入聖者之流,也就不再退轉進入下界、離三惡道。
02-3 正定聚:斷三結者,是已見道者,故能相續、推進深入修道位。換言之,斷三結者是已趣向正覺的聖者。 02-3-1「正定」=「正性決定sammatta- niyata 」=「正性離生 」→ 根據《巴漢詞典》明法尊者增訂云:sammatta-niyata,正性決定,對體證初果者的一種稱呼,他一定會繼續達到最高果位的體證,不會改信異教。對初果聖者的另一種稱呼。「正性」是指正等覺、無上正覺、佛性、覺性。「決定」是具決定性、必定性、正確性之不退轉。「離生」是「見道」之異名,指離凡夫位而生,亦即斷除由分別而起之煩惱。是故,「正性決定 」是指初果聖者必定達到無上正覺之意。 02-3-2 「正定聚」=「正性決定者之聚 」=「正性定聚 」→「聚」是指同類的人之聚集。「正定聚」意謂,證得初果須陀洹是已入無漏聖道之流的狀態,是不會退轉回入凡夫位,是能持續修習再修習,於將來必定達到無上正覺。對這一類的人,亦稱作「正定聚」。
2. 作者之結語,值得我們反覆深思,釐清「法次法向」之菩提道-解脫道-菩薩道次第: 01) 在佛教所有教法中,明確地解說初果的道果是原始佛教的特點。而負有指導民眾的使命之聖職者(出家眾、在家眾),應期許自己(今生)至少要達到這個聖位。 02) 要達到初果的境界,先確立佛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得法眼淨,再依此建立正確的信(正信)與戒(正行),如此才能稱為真正的佛弟子。 03) 佛弟子必須要在「見道位」除去「見惑–思想、理知上的迷惑」,在「修道位」除去「修惑–習性上的迷惑」。當斷除所有見惑、修惑的煩惱,就可證得最高果位的阿羅漢。接著再進而成為一位「究竟位」的聖者–自發性地、無執著地做救濟眾生、慈悲利他的佛事。
二、延伸閱讀: 實修的焦點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95286358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