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第一品釋解 -法會因由分第一
2008/02/29 12:18:07瀏覽2115|回應0|推薦5
金剛經第一品釋解 -法會因由分第一

金剛經三十二品三十二幅畫作,
因佛法而生。
以線條與色彩詮釋金剛經精義,
同證觀者的自性。
以何觀?如是觀。

題名:金剛經第1品—法會因由分

年代:2007
素材:油彩‧畫布
尺寸:91x116.5 cm (50F)

佛乘宗第三代法傳人 李善單 導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剛經是講空,空宗的經典。佛教在大乘又分為空有兩宗。早期的佛教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五百年是小乘的時代,空有兩宗是大乘的時候,小乘的時候講到後來被太多的法相、文字、規律所影響。法相的部份就是法師,規律的部份就是律師,文字的部分叫做「藏」。小乘到後來都講文字解,完全走偏了。於是佛教大乘的思想興起,就是專門要把專修法相的小乘觀念破除掉。為了破除這個而產生空宗來。空宗盛行了兩百多年以後有宗再破空宗。這是釋迦牟尼佛死掉以後五百年至一千年間空有兩宗非常激烈的爭論。

  佛教最大的爭議一開始是大乘與小乘的爭論,大小乘之爭完了以後是有宗與空宗間的法爭,之後到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的時候,佛教的大乘因為彼此互鬥的關係慢慢的走入理論,變成哲學,沒有實證。於是佛滅度後一千年婆羅門教再度興起,要把佛教毀掉。婆羅門教講的是一種迷信的手法,合於世間人追求眼前利益的方式,以種種迷信的手段來引誘眾生,佛教在這個危急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密宗。密宗因為見眾生迷信婆羅門教,於是它就弄出比婆羅門教更多的儀軌。在這第三個五百年是密宗的時期。於是正法一千年後五百歲,就是一千五百年後,佛教就開始走下坡了。

那麼以空宗來講,他們非常推崇的一部經典就是金剛經,為什麼呢?因為金剛經裡面一直講佛說「什麼」不是什麼,也就是把佛說的「什麼」空掉,這個才是什麼。例如佛說一合相,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空宗在這裡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漏洞,以後我們次第在講時會提出來。空宗在講時,把這個佛之本來大義,第一義弄錯了。空宗為什麼把金剛經推崇為他們的第一經義?就是經文一直在說佛說是「什麼」不是「什麼」才是「什麼」。是因為空宗在破文字理,為了要破一切相!因為小乘都是依循文字理在修的。金剛經一搬出來就說依佛說的表相文字理都不對,所以是專門拿來破小乘。這是當時空宗為什麼推崇金剛經的原因。

再來講中國所流行的禪宗。禪宗在六祖以前是以楞伽印心,這是達摩在魏晉南北朝所傳以楞伽經印心,來印証修行成就是否明心見性。六祖慧能開始以金剛經印心。禪宗六祖以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得心明心見性,所以禪宗事實上與空宗有十分密切的關聯。所以你看禪宗為什麼到現在很多都錯了,到最後都偏空掉了,禪宗的精髓都忘了。落到最後還是到文字理去了。空中不空,空中妙有的這個部份沒有了,忘記了。所以金剛經就一直被誤解為空宗的經典。

各位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一段:你可以講空,可是釋迦牟尼佛告訴你,你要吃飽飯才能講空。你飯沒吃飽之前講空是一個笑話。所以它說:「如是我聞。」我就是指阿難,阿難有聽到。下面講的都是阿難有在場的。阿難有親自在場的就會有「如是我聞」。


那麼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要給阿難記述所有的經典,為什麼祂死後小乘五百羅漢的集結以及大乘文殊師利與彌勒菩薩邀請阿難到鐵圍山去集結,為什麼都要找阿難?釋迦牟尼佛要死掉之前就有交代:「我死後要集結我的經典就要找阿難。」於是你看看禪宗,禪宗是不立語言文字的,但是禪宗的初祖大迦葉,拈花微笑,受印禪宗的大迦葉卻是佛經第一次集結的召集人。所有佛經就由禪宗初祖所集結下來的。禪宗的不立語言文字根本不是現在所說的那種,不對的!第一次集結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經等等是由大迦葉所集結的。當時釋迦牟尼佛坐下有一千位羅漢,他從中挑出五百大阿羅漢與阿難在山洞裡面把佛所說的話全部記錄下來。這叫上座部集結。同樣的釋迦牟尼佛還有很多的弟子也要來參加上座部集結,大迦葉不答應,因為他們還未修到阿羅漢的境界,怕會亂。於是這些人就在上座部集結的西北方二十里處另外作集結是這叫大眾部集結。所以小乘的經典很亂。連大乘的經典都很亂。每一部經大眾部集結與上座部集結都不一樣。這些集結大都是小乘的經,佔三藏十二部經中的六部。

而大乘的六部經是等大迦葉集結完了以後再另外集結的。大迦葉後來就跑到雲南的雞足山。他受到佛之囑託要等到彌勒菩薩出生之後把衣缽傳給彌勒。所以大迦葉現在還在雲南的雞足山中。大迦葉集結完就跑掉了,而阿難就是禪宗的第二代祖師,所以佛經就是他們寫出來的。阿難集結完以後再被文殊師利以及彌勒請至距離他們東北五百里的鐵圍山,在鐵圍山的山上集結了大乘六部經典,金剛經就是其中之一。再把這六部經典藏在鐵圍山的鐵塔裡面,於是人間就沒有了。因此現在考據學裡面都說大乘經典是假造的,因為文字記載上沒有。一直到龍樹菩薩才把它拿出來。那時大乘經典才流傳於世。所以用現代的歷史考據都認為是假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這個被空宗奉為印証的金剛經講「一切空」,但是卻在一開始就告訴你要吃飯。

那麼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命令阿難要集結經書呢?因為阿難有八大優點。任何一個佛的身邊都會有一個像阿難這種人。這釋迦牟尼佛在臨終的大涅槃經的第四十卷第三十八品中有講到八大優點,其中之一是他聽過的每一句話他都記得。第二個優點是他會把佛服侍得非常好。對於佛的日常生活都非常清楚仔細,能夠明瞭佛的心意。第三個,這種人他沒有疑問。所以阿難跟佛的一生裡面他只有問過一次。

阿難跟著佛陀一生二十多年中聽法無數次只有問過一次,當年釋迦一族被滅時阿難就憂心忡忡跑來問佛:「我因為悲傷族人的滅亡而形容憔悴不能自已,可是為什麼我看你還是容光煥發,還是如此莊嚴,一點也沒有悲傷憔悴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在阿難心中擺了三年,三年以後阿難才又問釋迦牟尼佛:「以前我們釋迦一族被滅時你住於空三昧,是不是這樣?」釋迦牟尼佛說:「如是!」一生只有這個疑問,剩下的從頭到尾都沒有疑問。二十來年都沒有疑問這也是很了不起。是完全做到了皈依五寶中的「皈依師」!

再來,「一時」,印度對時間的觀念很差,印度人沒有什麼時間觀念,所以一時就是講某個時候。它沒有年月日的分別。所以你看佛經都講一時。

印度有二大問題,一是對時間的對比計數非常的差,所以我們現在看佛經很麻煩,它都沒有說幾年幾月幾日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也沒有說釋迦牟尼佛幾歲的時候講這部經。所以佛經看起來在時間觀念上很混亂。就如金剛經是西元前幾年講的?印度那一個年講的都沒有記錄,它就講一個「一時」。沒了!這個講金剛經的階段這個一時有二十二年,那二十二年裡面的那一年不知道!隨便你猜。

印度文的第二大問題是很繁複,很繁雜,一個東西它就跟你講得腦袋都快炸掉。像中國人就聰明,你想想看,像大般若經幾千萬字,上億字,落到中國人手裡變一變成了二百字的心經。大般若經本來有上億字講得都一模一樣,它那個空與色就講了快一千萬字,我們把它變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它一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麼空空色色、色色空空、空色色空,你去看了腦袋都快炸了,講了一千萬字,就講這兩個。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傳,它說今天起床到東門出看到一個小孩子生,第二天從南門出看到一個人生病,第三天從西門出看到一個人老了,第四天從北門出看到一個人死掉了。釋迦牟尼佛是那麼笨嗎?要花四天看生老病死,什麼事都沒做。所以表面上你看佛經的文字記載很複雜。但是等一下你看金剛經,我把它濃縮起來大概只剩下十分之一。因為它每一段講的東西還是一樣。一而再,再而三,很奇怪。金剛經在中國來講應該是已經濃縮了。

它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這就是釋迦佛的精舍所在了。「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裡有兩大問題。第一個要講佛法先要自立活命,飯要吃飽,才有力氣講「空」,才有力氣講佛法。所以佛乘宗門規第三條「自立活命」一點都沒有錯!第二個,吃飽了以後,居住的環境、講法的地方、修行的地方還要很舒適。這樣講法、修行才會快,才會好。所以你看,吃完了飯把吃飯的用具收起來,腳洗一洗,舖一個很舒服的地方坐下來傳法。釋迦牟尼佛這個隨緣保任就做得很好。所以昨天與常住聊天時就講,我昨早上起床了以後坐在沙發,自己以為坐得很帥,結果坐沒幾分鐘我就知道完蛋了,因為腳靠在沙發的椅靠上,腳上整個氣脈都堵塞住了,就整個腳腫起來了。這就是隨緣保任沒注意到。所以各位第一個要注意到,不要喝冰水;第二個打坐時不要吹到風,這也是很重要的。很多隨緣保任的細節各位都要注意。睡覺的床舖不要硬,你想想看你睡覺時七八個小時氣脈壓在那裡都不通的。睡覺的床舖要柔軟,這也是很重要的。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的保任做得很好,先吃飽飯,再洗足已。為什麼洗腳,不洗身上其他地方?因為全身大部分的氣脈都集中在腳。人類有兩大點,一個是兩腳,一個是兩耳。你的耳朵是倒胎,胎兒顛倒的形狀就是耳朵的形狀。身上有百分之九十的穴道與耳朵有關聯。兩腳也是一樣。所以釋迦牟尼佛教你要常常保持腳的乾淨清爽。「敷座而坐」再舖一個柔軟舒適的座位開始傳法。這都是隨緣保任,很重要。

你不要小看這些字,東西會寫在佛經上的絕對不是廢話,尤其寫在大乘經典上。你看不懂的人就變文字解了,看得懂的人就變修行法。隨緣保任的功課之多,比修行法還多,隨緣保任能夠保任得好比你修行所產生的成就還要快。四段以後修神通門,出相似法身初級。相似法身初、中級証完要証最高級相似法身時都是隨緣保任。相似法身最高級証完時要修漏盡通時隨緣保任取代一切修行。隨緣保任之龐大複雜你沒辦法想像的。所以各位現在基本的地方就要多注意。 

     引用網址
      http://www.sundon.net/BOOKS/king/1.htm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bat405&aid=165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