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第六品釋解 -正信希有分第六
2008/03/06 07:57:19瀏覽2362|回應0|推薦4

        金剛經第六品釋解 -正信希有分第六

金剛經三十二品三十二幅畫作,
因佛法而生。
以線條與色彩詮釋金剛經精義,
同證觀者的自性。
以何觀?如是觀。


題名:金剛經第6品—正信希有分

年代:2007
素材:油彩‧畫布
尺寸:60.5x72.5 cm (20F)

佛乘宗第三代法傳人 李善單 導師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他說:會有這樣的人(眾生)有因緣聽到前面五品所說的一切不住相反而得到更多,人家會相信嗎?問的是世間的看法,我布施一分就是一分,我布施多少就是多少。這品要把世間的看法破掉,破掉什麼?拿十塊錢給人家;以世間法認為救了人家十塊錢,但你把這十塊錢給人家,不認為你有救人家的時候,那時候所產生出來回報不是這十塊錢──而是相應在本體裡面。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無量即一,對「一」等於「無量」,上品華嚴所講的就是這個觀念!

當你在看金剛經時,要和看圓覺經一樣產生一個重要的觀念。你必須先瞭解釋迦牟尼佛傳法四十九年,到底在講什麼東西。三十二歲証道,八十一歲死掉,講了四十九年就是要告訴眾生都有這個佛性,都可以依這個佛性而成佛,得到究竟涅槃!但是早期因為眾生沒有辦法瞭解,剛証道時講華嚴部,分身七處講了二十一日,華嚴部之後只好講小乘,小乘講完講方等,方等講完講般若,最後終於講到大乘,他在這邊已經花掉了四十一年,剩下最後的八年講法華部和涅槃部;金剛經來自那裡呢?金剛經是屬於般若部的後半期,金剛經講完延伸下來的就是法華經,般若部全部加起來上億字,幾億字濃縮起來變成二百個字,就是「心經」。你會發覺到,從般若部的後半段開始,到涅槃部這期間,他所說的東西都一直在講佛性。因為他已經沒時間,但眾生太愚鈍,所以他必須在這個地方不斷的破相,他一直強調破相就是智慧,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最後般若部一直強調的──破相就是智慧,智慧才能回到本體,釋迦牟尼佛最後十年所講的觀念就是直契這點。

破相就是叫你從相轉入空(不對立),空而產生智慧回到本體就是「妙有」。於是你要瞭解破相的問題,你要按照他的方式來,很累,因為講太長、太多、太複雜。所以,你要把這個東西看清楚,你就必須站在這個地方來看,就如同一座山,這座山是這樣爬上來的,你沿途要看山頂很難,假設你能坐直昇機到了峰頂,回頭來看下面,就會看得很清楚。這個就是差別!為什麼佛乘大法了不起?因為佛乘宗從頭到尾都是在告訴你「這個」。這個「本體」從破相、一直講到智慧、再講到本體在講什麼觀念,整個過程都在告訴你「一合相」。所謂破相不是對立、把相不要,而是圓融萬相!所以我們講過,修行的過程是圓融萬相。

破相怎麼破?就是把他跟你「一體」就破掉,而不是把他割捨掉。本體既然具足一切,當然不可能把他割掉;那為什麼小乘會走到偏空?因為都可以不要,錯了,因為不瞭解本體。本體是無所不有,一切具足,不可能什麼都把他丟掉,而是什麼都把他圓融才對,這就是大小乘的差異點。所有大小乘和佛乘最後的交界點是「空」,到了空以後就分開,小乘就走「偏空」,佛乘則從空然後「妙有」,差異在這裡。所以,當你破相把他當做是空的時候就走入小乘,但是你的破相是圓融於你做一合相時就是在本體裡面做。所以我們看圓覺經、金剛經乃至妙法蓮華經全部都是這個觀念──一合相,釋迦牟尼佛終極一生在講佛,講一合相來講佛性;佛乘宗怎麼講「佛性」?以「十大一如」講佛性!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講佛性是下品華嚴方便說只講到「體相」,佛乘宗把完整的上品華嚴講出來,「體相智德理事能用時空」。

釋迦牟尼佛講佛性只講體相,須菩提就問,未來有人會相信這個嗎?釋迦牟尼佛就告訴須菩提,啊!你千萬不能起這個念頭,為什麼?因為他起這個念頭悖離佛性、一合相及本體,所以這一問就糟糕。於是就趕快跟他講,「莫作是說」──業已經造下去了,「能用業力」已經造下去了,於是釋迦牟尼佛就用「理大」轉「用大」來幫他化掉。

今天須菩提問了一個問題。說這個法是這麼樣子的深奧,這麼的難以瞭解,那麼微妙,未來眾生他們有這個能力瞭解相信嗎?對須菩提而言,在這個時間、空間他的相違背了佛性,說出的話也違背他的智慧而做出一件事情──疑惑眾生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但以佛乘宗來看就可明瞭,眾生皆有佛皆可成佛,眾生無一不是度化的對象。所以他的身語意──他的語講出來的,因為他有這個想法,於是產生了業力,以後勢必在某一個機緣之下產生。釋迦牟尼佛住於本體,為了要把弟子所造出來的這個業化解掉,於是叫他「莫作是說」,先斷他的意。然後,在本體裡面以理大來解釋。斷的是「事大」,不讓未來產生;所以釋迦牟尼佛趕快在本體裡面為須菩提解釋,以「德大」來轉動,這時候已經沒有辦法用智大來轉。須菩提不瞭解,所以他必須以德大的方式來產生能量,對於現在時間、空間產生能量的啟用,改變時空,就是剛剛須菩提所說所做的這件事情。這就是立即消業的一種方法,用理大的用法,立於本體可以做得到的。

他如何把他消掉?他說「如來滅後」,釋迦牟尼佛死掉以後,「後五百歲」五百年後(或我死掉二千五百年後),「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他說持戒修福者指的是「定慧」。持戒為定,修福為慧,為給一般眾生看講得很白話,有真正修持佛乘定慧法門的人,從那裡來印証他真正是修佛乘大法?下面這段就是告訴你,你對金剛經說的東西能夠真正去瞭解,你就真的是修佛乘大法,且和佛乘大法相應,跟諸佛相應,跟諸佛有緣。不可本末倒置,他講你修佛乘大法,所以會怎樣,不是的,經書是拿起來印証的!他告訴你,「有持戒修福者」有修佛乘大法的人於此章句能生信心,能夠跟金剛經相應,為什麼?那裡評斷麼能夠真正的生信心?這裡告訴你怎麼能夠真正的生信心,他印証的是這句話──「你如果能夠的話」!這個人事實上已經在非常多的佛面前種善根,所以這個人能夠信;並不是這個人修佛乘大法而能信,是因為這個人他本身能夠和佛乘大法相應而後能信。

他的前後關係是這樣子──他說有人修佛乘大法,他讀到金剛經的時候他能夠生信,那麼就表示他曾經在無量佛前已經廣種根。但是你要瞭解,在上品華嚴裡面真正的涵意是什麼?你到底是不是一個修佛乘大法的人、你是不是在無量佛前種下善根、你是不是有資格修佛乘大法?你累世以來福慧、福報,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已經夠了?印証於──你看了金剛經會不會相信!你相信就是有這個(持戒修福)的人,不是只重文字理解釋的人。他的印証是你看到金剛經就能夠生信的時候,就有資格修佛乘大法,而且你已經有這個福慧的資糧在。

緊接著看他的下面文句「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什麼叫「一念生淨信者」,一聽到金剛經就沒有任何疑惑者,有疑惑就不淨信。「聞是章句」一聽聞到金剛經裡面的文句立刻一念生淨信的人。「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他就告訴須菩提:「如來」──他的佛性,「悉知悉見」──佛性十大互轉就開始轉動;這樣子的眾生他的佛性開始顯現,十大開始在互轉。「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十大一如,十大一動、佛性顯現。佛性是無量無邊的,一切具足,這裡才可以無量福德。

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絕對有完整的佛乘觀念存在,只是明顯不明顯而已;一個人一聽金剛經立刻深信不疑的人,當場就是跟自己的佛性相應,一旦和自己的佛性相應就是和諸佛相應,和諸佛相應就有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因為法性是完全的圓融,既然是完全的圓融是一合相,沒有任何的對立相。這裡講的「我、人、眾生、壽者以及法相、非法相」都是對立而說的差別相。他既然跟他的佛性相應了,就是一合相,在本體裡,既然在一合相,怎麼又會有我、人、眾生、壽者、法相、非法相的存在?當然不對了。

緊接再說明「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因為他已經跟他的本體相應,如果還有差別的意識,一離開佛性而著於八意識的相,就是著我、人、眾生、壽者相;你如果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相;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相。為什麼?因為都不是一合相!

既然在一合相就沒有任何對立的名稱出來。所以他這個無量的福德是怎麼來的?來自於佛性!佛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十大一如,最大的德大也在佛性裡面,當然是無量的福德。我們把這一段從前面到這裡統攝起來講,很簡單,一個人看到金剛經就能深信的人,表示累世劫來的福慧都非常的具足,能夠修佛乘大法;而一念生淨信,沒有移動的話,就能跟佛性相應住於自性佛位而跟諸佛相應。既跟諸佛相應就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相,並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整個解釋下來就告訴你一個佛性、自性佛位的相應的道理。

一有偏執、著相就離開佛性。所以「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不偏於一方。如何不偏於一方?法就是非法,非法就是法,法與非法圓融一體,並沒有所謂法與非法的差別,就是平等心所講的善不善法平等。「以是義故」──以佛性的精神,「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就如同經常對各位講的!我為什麼曾在前年打電話請示第二代祖師 緣道祖師,說金剛經講的都是「錯」!為什麼講這句話?因為我不講這句話永遠都不懂金剛經,講這句話表示我真的懂了。釋迦牟尼佛說的「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沒有任何一個人、沒有任何一個佛,從過去、現在、未來任何誰可以把一個法講完的。

法無量無盡,唯有住法性,在那一剎那可以明瞭所有的法;除此之外,如何用言詞來表達一個法都講不完。一法生,萬法起,無量法互轉,那裡講得完?當然講不完。所以「以是義故」你瞭解到自性佛位,瞭解到佛性、法性根本義的時候,就會瞭解我經常在說的──聽我說的法根本不要執著,依法修入實証後就要把它丟棄掉,不要有任何執著於法。為什麼?一個法擺在這裡,你還沒修進去以前是對的,當你修進去以後,這個法是錯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什麼意思?這個「法」是什麼呢?你在這一岸要到對面那一岸去的時候,你需要一條船幫你渡過去,當你渡到對岸去的時候你還要揹著那條船到處走嗎?當然不要。法是一條船,你藉由這條船划到彼岸,你要扛著這條船走?不需要。所以「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然後,法跟非法是怎麼樣子呢?「法非法」就是法!法交給你,你還沒修前要修它,它是法。當你已經修進去了是「入」,入的是法,當你已經「住」了,你還是死守在這個時候法裡,你的境界就鎖住它了,就永遠不會進步。這個時候就變成障礙,它變成非法,要把它丟掉,超越過去──「出」啊!到下一個法。所以「丟掉這個法」就變成一個「法」,能夠把「法當作非法」就是一個「法」。要一個法是個法,不要這法就是另外一個法,那個法的名稱就叫做「不要這個法」!然後你就到另外一個法,直到身心變化修行又出來,所以「法非法是名為法」。

  釋迦牟尼佛就告訴他們,什麼是住於自性佛位?什麼是在佛性裡面?所有告訴你們的法都是一種方便的,讓你一個階段一個次第過去的方法,每一個階段過去就要把法丟掉,因為你把原先的丟掉也是一個法,就這樣一直修。所以

「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緊接在後頭第七品裡面,釋尊他老人家就延續這個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引用網址 :http://www.sundon.net/BOOKS/king/6.htm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bat405&aid=16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