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美關係處於揣摩期 可用以因應川普治理模式的箱體理論
2017/02/09 09:28:43瀏覽67|回應0|推薦0
中美關係目前應仍處揣摩期,所謂<揣>,鬼谷子說得至為精要: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何謂量權?曰:“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之有無,料人民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親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變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便、孰知?如此者,是謂量權。”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也,不能隱其情,情欲必失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以謂測深揣情。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量權;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欲必出於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所索之。此謀之本也,而說之法也>。所謂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所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應也,必有為之。故微而去之,是謂塞窌、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其事而無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應之,事無不可>。揣摩之術在當下中美關係的交鋒過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箱體理論:
箱體理論是股市投資者常使用的股票分析理論之一,<所謂箱體,就是指股票在其運行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價格區域,即股價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波動,這樣就形成一個股價運行的箱體。當股價滑落到箱體的底部時,會收到買盤的支撐,當股價上升到箱體的頂部時會受到賣盤的壓力。一旦股價有效突破元箱體的頂部或底部,股價就會進入一個新的箱體里運行,原箱體的頂部或底部將成為重要的支撐或壓力位。因此,只要股價上揚並衝到了另外一個箱體內,就應買進;反之則應賣出>。箱體理論用在股市投資實務會有某種效果,其實有相當程度是因<預言有自我實現>的作用,股市的原初本是渾沌而無序,箱體理論一出,很多人相信箱體理論,久了,就形成投資人對股市變動分析與投資行為的指引,股市也好像變得可預測,而由無序變得似乎有序,現在中美之間的關係充滿不確定,運用箱體理論,把東北亞/東海台海/南海/中東/歐亞陸塊,切開劃出不同箱體,以不同箱體的思維區隔應對,對中美彼此摸底及穩定彼此關係,會有重要的意義:第一.分散風險.避免大陸全面觀照.舉國體制的孤注一擲的思維方式.置國家人民於險地.第二.不同箱體可形成區塊利益的交叉牽制.避免因區域衝突.導致全面的衝突發生.第三.設定個個箱體的底線與上限.彼此知所節制.才能鬥而不破.看得出來.川普現在的決策思維恐怕是有問題的,川普的背景限於掌管企業帝國.習慣於經濟利益思考.一人決策,如今要運轉美國這樣大的民主體制國家,要掌管的不僅是經濟利益,還有經濟域外,更龐大更複雜的美國全球的軍事.政治利益,那更是天下非一人可獨治,川普開口閉口都是美國第一.美國優先,但是在這,我們懷疑他在喊美國第一.美國優先,是否已經想清楚美國所要的整體國家利益體系是如何?研究戰略的人都知道,國家利益體系,包括甚麼是核心利益.甚麼是重大利益.甚麼是經濟一般利益及周邊利益,其輕重緩急及彼此緊密的聯動關係,這都牽動著策略如何選擇.路徑依賴與資源投注的優先順序,,用箱體理論有助於因應川普的治國模式,川普反建制,要推翻美國數十年來美國所建制的國家利益體系,恐怕第一步是先要重新界定美國的核心利益是甚麼?界定甚麼是現階段的核心利益?甚麼是重大利益?甚麼是經濟一般利益和周邊利益?而不是一切都說是美國利益,美國利益優先.美國第一,美國再強大,軍力也不可能壓服全天下,資源再多,也不可能無限制可遍佈投注,力量再大,也不可能巧取豪得所有利益,但川普對於美國的國家利益想定,似乎不管輕重,也不管緩急,上台後的施政,好像只為了兌換選前諾言,就照著諾言的項目一個一個的推出,其間看不到輕重.上下.左右,有何系統思維的關聯,這樣的決策模式及決策品質,對美國及世界,其實都是很折騰的,中美衝突的風險也很高,箱體理論應可框架助川普想清楚美國究竟要重新建立甚麼樣的國家利益體系,也有助中美互動儘早走上有序的軌道,穩住兩國關係,像從不同的箱體看,美國防部長訪日,就說四年內東海不會有戰事,南海,巴農之前雖然曾說過五至十年內中美在南海必然開戰,但從箱體上限看,美國的訊息其實已經出來,箱體上限就是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四年內,東海.南海都不準備有戰事!這樣看中美關係未來四年不就都有譜了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4162027&aid=9145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