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中研院學者陳嘉銘言論 幹嘛大學生在國會怒罵教長 尊重師長的倫理就要撤離公共領域?
2012/12/06 16:35:38瀏覽490|回應4|推薦1

·         大學生在國會怒罵教育部長,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討論,中研院學者陳嘉銘投書媒體,主張尊重師長撤離公共領域,聲援學生,我們尊重這是他個人的自由,他的論述十分細緻,但卻是頗值得商確,他說<在民主溝通過程中,社會中的有力者,因為社會和文化資本優渥,他們通常翩翩有禮,善於使用理性和悅耳的語言,心情寬裕,在溝通上擁有極大的優勢和魅力。反之,社會中的無力者,因為受到不公平待遇和基本利益被剝奪,他們心情激盪,無法輕鬆使用理性語言,必須充滿情緒的抗議,發出渾沌、嘈雜、激烈、粗糙、使社會不愉快的聲音,因此他們的聲音特別不被主流社會歡迎。
因為民主溝通目的在平等道德考量每個人的基本利害,所以民主的溝通倫理,首先要求我們必須蹲下來,以邀請和歡迎的主動姿態,傾聽和理解,無力者發出的渾沌、嘈雜、粗糙、充滿激烈情緒的聲音。學生的發言情緒,始於過去到教育部前抗議教育商品化和高學費政策多次,遭冷漠以待。學生作為抗議的無力者,我們要求他們沒有情緒、翩翩有禮、心情寬裕,是我們對民主溝通的不尊重>。陳嘉銘這段敘述,對學生.弱勢的關懷算是非常體貼細緻,但是卻值得商確,首先,對於無力者發出的渾沌、嘈雜、粗糙、充滿激烈情緒的聲音,民主社會講究的應是包容,包容與尊重之間,還是要有分別的,不應誤導方向,其次,陳文的論述<一般民主國會的禮儀設計,人民位階最高,互動禮儀上要給予列席人民最高的尊重,次之是他的代議士,再次之才是政府官員>是有問題的,一般而言,人員位階最高,高於代議士及官員,這是基本的民主原義無異議,但在這裡的人民,指的是整體的人民,不能往下降到特定的人民,道理很簡單,因為代議士背後所代表的還有更多特定以外的人民,每一個代議士背後都是廣大的人民,你說在國會特定列席人民的禮儀位階高於代議士,那麼你把代議士背後另外那一大群人民的尊重擺在那裡?如果照文章的論述,以後每個人都要求代議士讓他列席國會或人民被利用列席國會,那麼整個代議民主體制還能運作嗎?第三陳文主張<講堂的歸講堂,公共的歸公共,讓尊重師長從公共領域撤離,回歸可敬的講堂,才是真正恪守民主平等尊重的原則>。這樣的論述也是有問題的,不要把國會當真空管包裝,以為可與社會隔絕,國會是社會多元價值主張的互動.溝通及說服.角力的場所,一個真正講實質平等的民主國會,是越能廣納民意,尊重多元社會價值的國會,難道尊重師長不也是一種社會價值嗎?幹嘛要撤離!如果是真正要恪守民主平等尊重的原則,就不應該把社會尊重師長的價值倫理從國會殿堂撤離,如果撤離,反而是一種不平等.不尊重,再說,尊重師長也不能自閉式的僅用狹義在理解,尊重師長往外擴展,就是敬老尊賢.敬重專業,在國會裡,難道就不需要講究國會倫理嗎?國會議員之間難道就不需要講究敬老尊賢.敬重專業嗎?國會敬老尊賢.尊重資深議員,難道這也違反尊重平等原則?大學生在國會怒罵教長,這是社會多元價值在衝撞,包括對民主制度本身的衝撞,引起社會廣泛討論,這很平常,但是民主的真正底線是理性討論溝通,不要因偏執論述而自我矛盾才好!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4162027&aid=7107219

 回應文章

Nancy
2012/12/18 16:17
1. 就說不要極化了,又要解釋撤離?
2. 您在尊重是否包含上對下的看法實在有點離譜。尊重若是相處的「基本道理」便是廣泛適用的,若只規範下對上,卻允許上對下「不尊重」,那便是困在傳統倫理的看法上,也就是社會實情。請問給予高位者尊重就表示他有肆無忌憚橫行一切的權力?
3. 您在在談民主、多元參與,主張卻重形式、反對多元參與,有違民主精神,對審議民主理論也一知半解,令人困惑。我想您的民主只是在獨裁統治下投投票的家家酒吧?您的思考比陳原文的深度實在差太多了,抱歉。
4. 討論已經到了解釋過的東西又要一再解釋的現象,就不再浪費你我的時間討論了。(nancyho@love.com)
高戰群(q4162027) 於 2012-12-18 17:24 回覆:
這就是你的民主/你的理性/你的互相尊重嗎/?哈哈!!

Nancy
2012/12/18 07:36
您太「極化」陳原文的意涵,讓國會歸國會、課堂歸課堂,便是指在不同的場域有不一樣的價值優先順序,這是相對性的,沒有要人拋棄相對不優先的另一種價值,也不是要對優先的那個價值無限上綱。
您說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一種基本的行為準則,和傳統倫理無關,那麼這個尊重,應該是不分下對上、上對下的吧?教育部長幾次對學生們的訴求不屑一顧,甚至欲差使鎮暴警察對付手無寸鐵的學生,或發出公文要求學校提供參與反對媒體壟斷的學生名冊,請問這是尊重嗎?這就是為什麼民主社會必須保障弱勢的發言權,甚至給弱勢激動發言一點包容,因為,上對下的壓迫太容易發生,但都被忽略!日前,陳為廷已經為自己態度傷害人道歉了,但教育部呢?至今仍不願收回該紙公文並道歉。如果您認為「尊重」在下對上是不問事實、沒得商量、不管一切都要遵行,而上對下不合理的壓迫基於身份可以略而不計,那這種尊重就和傳統倫理規範脫不了關係。
您在在提及多元參與民主理論、審議民主理論,所持見解卻有違其中強調多元參與、溝通、發言機會均等的精神。陳為廷在國會的備詢,就是一種多元參與、意見溝通的實現,至於意見表達要保障到什麼程度?就是保障他有上台發言的機會與意思完整表達的可能,足以被社會大眾聽見。發言者的表達方式與態度,社會自有公評,君不見立委諸公雖有言論免責權,真正獲得尊敬的甚少嗎?至於您說道「陳原文呼籲讓國會歸國會、課堂歸課堂是違背多元參與、理性溝通的民主精神」,我認為您的看法是卡在「態度必須溫和禮貌,溝通才能有效進行的執念」。人當然都希望被尊重,但如果端個架子非得要如何如何才聽的下批評建議其實反而是溝通的障礙。
最後再次強調,不要「極化」陳原文的意涵,價值的優先順序是相對性的,不是要斷然捨棄也不是要無限上綱,而是透過思辯的過程決定,在不同的場域,基於集會於該場域的目的,有不同側重的價值優先順序。(nancyho@love.com)
高戰群(q4162027) 於 2012-12-18 12:02 回覆:
<讓國會歸國會、課堂歸課堂,便是指在不同的場域有不一樣的價值優先順序,這是相對性的,沒有要人拋棄相對不優先的另一種價值,也不是要對優先的那個價值無限上綱。>
那麼請解釋陳文要尊師倫理撤離公共領域是何義/?若說尊重是要不分下對上.上對下,我們的回應:這就是一種齊頭的尊重,就像墨子在講的兼愛一樣,是背離現實生活實情,每個人在社會存立,所處不會只具橫向關係,還有縱向的關係,你不能把縱向的關係硬要抝成平躺,我們說尊重社會多元價值.尊重不同身份的人各有不同的價值立場,就是要尊重各如其所是,我們常說做總統的講話,要有總統的高度,不能跟一般人一樣,我們對總統的尊重,也不會跟尊重一般人一樣,因為每個人在社會有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各有他那角色所具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我們是要尊重彼此背後都有各自的角色和立場,怎麼會是不分上對下下對上呢?陳為廷到立院備詢,他的角色.他的言論權利,難道就跟立委沒有兩樣?可以發言不受限,國會是立委的場域,陳為廷不具立委資格,他如果要完整表達意見應該出到國會外,國會議事要依一定程序,這是程序正義,你說我們的看法是卡在「態度必須溫和禮貌,溝通才能有效進行的執念」是誤讀吾意!

Nancy
nanycyho@love.com
2012/12/17 15:06

抱歉您前段的回覆思考有點混亂。正所謂民主的深化講求多元參與、溝通、與資訊透明,那麼陳為廷代表學生在國會殿堂表達意見不是更應該被尊重保護嗎?應該被限制權力濫用的是有能力進行壓迫的政府,因此,為了保障社會多元參與、保障弱勢團體的發言可以受到重視,在公民意見陳述交換的場合,「禮貌與身分」的重要性相對就不如「意見完整表達」來的重要了。以上便是不同價值互相衝突時優先順序的釐清過程,而不是要人完全捨棄禮貌的價值。

另外建議您慎用佛語,因為站在佛法的立場,這樣會容易使人產生刻板印象,進而誤解它原本的意義。

高戰群(q4162027) 於 2012-12-17 16:28 回覆:
我們的評論<大學生在國會怒罵教長,這是社會多元價值在衝撞,包括對民主制度本身的衝撞,引起社會廣泛討論,這很平常,但是民主的真正底線是理性討論溝通,不要因偏執論述而自我矛盾才好!>我們是針對陳文的論述跟主張,陳文主張尊師倫理要撤離國會,我們認為這是背離第三波多元.程序民主的精神反民主,至於陳為廷的<意見完整表達>要保護到甚麼程度,這裡面牽涉到在國會意見表達的程序規範問題及表達行為本身的民主規範問題(包括他非立委,如此發言是否適格及以此方式表達是否有損國會良好有效溝通的形成),陳為廷都須接受社會的檢驗,不是可以無限上崗到高於一切,禮貌與對不同身分人群的尊重,是民主社會尊重社會多元價值.尊重社會不同立場的人有不同價值最起碼的基石,這跟傳統倫理如何如何無關,佛法是在破執,<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這布施包括佛法.價值觀念的布施),若執於佛語如何如何,不但是著相,還住相呀!

Nancy
2012/12/17 05:13
當不同的價值互相衝突時必須進行思辯以釐清價值恪守的優先順序,這是為什麼陳這篇文章論述細緻的原因。您的評論和其他講求禮貌至上的文章一樣還是沒有脫離傳統威權式上下關係的規範,並沒有以民主制度的核心價值去探討。這點陳在原文中有點出來:「民主尊重的基本原則,首要規範的對象是政府作為和主要社會制度,而不是個人與個人間的互動關係。這是因為政府和主要社會制度,最有能力、也最有可能,對社會和人民造成大規模不平等尊重的嚴重傷害。」(nancyho@love.com)
高戰群(q4162027) 於 2012-12-17 10:50 回覆:
第三波民主.程序民主,講的是甚麼?是多元的參與.審議的程序,不再是消極的限制權力或防弊,陳文主張尊師的倫理撤離國會,其實是在背離程序民主的核心價值,再說,尊不尊師,也不只是個人與個人的互動關係,它背後所指涉的也是一種社會價值制度,而民主制度的價值也不應只被限縮在橫向的平等關係,難道民主制度就不需要有縱向的上下權力關係嗎?所謂的禮貌,是彼此各尊重其立場,與傳統父權甚麼的..又何干?不要住相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