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15 20:10:48瀏覽216|回應0|推薦0 | |
現在有很多聲音,都認為郭柯要打破藍綠,成立第三勢力的可能性不高,即便郭柯聯盟要贏大選的機會也很小,說這是數學問題,加加減減計算一下就知道,但我不認為2020年郭柯參選大選變成三腳督,只會是數學計算題,我的基本判斷有三:
第一 一般論點都認為目前的選制根本就不利小黨生存,故縱如過去盛況如親民黨.新黨.時力或李登輝的台聯黨,都沒過幾年就泡沫化了,況郭柯即便聯盟,勢仍不如當年的宋,所以也不會有機會,我認為這件事可以反過來看,反過來用: 正是選制對小黨不公,讓很多小黨無法存活,所以眾小黨更要揭竿起義合力將選制番翻轉過來,郭柯可以此訴求,這點對執政大聯盟的組成,會有催動力,而民眾過去受夠藍綠兩黨惡鬥的苦果,願意站出來挺第三勢力,希望打破藍綠框錮,重組台灣政治生態的願力,也會被激發起來! 第二 過去台灣雖有不少號稱第三勢力的政黨崛起,但最終都淪為國.民兩大黨的附從黨,除了上述因選制不公的限制,小黨不得不依附兩大黨為生之外,還有一個根本因素,就是提不出一個足以區隔統.獨兩條路線以外的第三路線出來,做為標竿,號召群眾,當然這也應是因為幾十年來,特殊的兩岸及國際政治結構因素使然,使得第三勢力,無論打出經濟牌.權力制衡牌或甚麼改革牌,選舉到最後,除了有人拒投之外,縱使含淚投票,也都藍綠各自歸隊,但從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加上最近幾個月香港發生反送中事件,兩岸關係.美中台關係及國際政治形勢都發生劇變,從各方形勢判斷,這次2020台灣大選,絕對不會僅是國內政黨攻防的選舉,也必然是中美貿易大戰架構下延伸的戰場,為避免台灣在中美正對撞中,成為別人的棋子,成為犧牲品,民眾絕對有期待透過總統大選,能為台灣的未來,在統獨之外,找到新的不同出路的殷盼,現在可看得出來,蔡應是走<依從美國的抗中.保台路線>,國民黨的韓國瑜應仍然不離傳統國民黨的<親美.親共路線>,我們認為,目前國.民兩大黨各自推出的總統候選人,都可能因為各自背負選民的沉重包袱,為統獨黨派意識形態所榜架,很難一邊要面對他們各自內部的支持群眾,同時又要去因應好當前兩岸變局及國際變局,這時候走中間路線,比如:<和美.和中.和日.興台>(不只是保台) 且儘可能把中共與中國分開,就會走出一條與藍綠區隔的路線,<請注意;正統孫中山的遺言,是著眼於國內.國際的和平,所以喊出的是<和平.奮鬥.救中國>,而不是僅著眼於黨內團結的<團結.奮鬥.救中華民國>! 第三 過去號稱第三勢力的黨,為什麼很快就泡沫化,因為即像親民黨,多是一人黨,而國.民兩大黨,是金字塔型的錐體黨,一人站頂端,下統錐體,一人黨怎能與相比?故不泡沫也難,不過金字塔型立體黨,靠一人號令,派下體系一個疊一個,這在多變劇變的社會環境,要移動.轉動都很困難,現在的社會環境是越來越多元化,科技帶動的社會變化,越來越快,發展另一種類似地球體,由網絡多邊相連又相鼎.相依存組成的圓體組織,移動.轉動比較容易,這種組織型態,應是比起金字體體更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且只要如地球圓體,無論公轉或自轉,大家都有平等站上頂端的機會,第三勢力執政聯盟若以這種方式出現,凡在企業有就業經驗的,應都會瞭解並支持,這種組織體運作的靈魂,是必須維持離心力與向心力的動態平衡,所以球體要先有核心體,再向外周邊幅射,過去第三勢力.眾小黨難以組成大聯盟,除了上述一.二因緣條件不具之外,最主要是缺乏足夠的核心體力量,致離心力大於向心力,但現今的郭柯王如聯手,那就不欠東風,萬事俱備了,現在郭柯先合,凡手工揉過麵團的人,大概就會知道,揉麵團前何以通常會先備好一小塊已蒸熟過的糕蒲作為核心體,然後散開周邊的麵粉,才可以附著在糕蒲上,再逐步將全部麵粉一一揉搓進一整個麵團裡!他們組成的執政大聯盟的過程應也可如是觀! 以上是我的基本判斷,當大聯盟組成時,國.民兩黨的附從黨退去,選局就不純是數學問題,恐怕就難以用數學計算,希望以上的論述,會有助於郭柯及台灣眾小黨組成執政大聯盟建立論述基礎.打破藍綠壁壘,成立第三勢力,讓人民在藍綠之外,有另一種選擇,建立政黨更有效的政黨三方動態制衡制度,翻轉中華民國的國運,並讓台灣實施民主制度更見精實!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