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語言 文字已分流 凡與此趨向相背離 去推動白話文未必就是現代化 看見網路世代的統覺資訊匯流才是硬道理
2017/09/16 00:55:57瀏覽345|回應0|推薦0
首先,自民初的文字改革以來,到大陸文化大革命前後,不到五十年的時間,其實歷史已經開始回潮,大陸文化大革命,蔣介石在台灣即成立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相抗衡,也就是現在文化總會的前身,顯然蔣不是專為文言文能貫輸忠君思想,而毛澤東在大陸面臨改立拼音文字前,也停下了腳步,到現在的習近平,也開始要恢復中華文化,提高學生教材內的文言文比例,顯然所謂白話文運動百餘年的歷史,這只是一個昧以史實的說法,第二,所謂推動白話文就是推動現代化,其實是想當然爾而已,經不起時代考驗: 如依一般說法,白話文是依口語所說直接書寫成的文字,依此白話文就是一種欲將語音與文字合一,趨近於拼音系統的文字,那麼這跟當今世界思潮,欲將語音與文字分流的大趨勢是相背離的,怎麼說呢?西方傳統以拼音系統為中心的語言學,在索緒爾的<語言學教程>一書中已達到最高峰,索緒爾雖然也點出語言與文字是不同的,但未進入申論,語言與文字有重大區別是在海德格<語言學的轉向..>之後,經巴特.拉崗.克莉絲蒂娃.德希達.傅柯.德勒茲..等人深入詮釋再擴大發展始成為當今政治.社會.文化的世界思潮主流,語言學的轉向有三方面:一.語音是聽覺的,符號文字是視覺的,最明顯的轉向,是由以聽覺能力為主的語音,向以視覺為主的符號文字轉移,像巴特的符號學.德勒茲<普魯斯特逝水年華>,都視符號文字是種密碼,嘗試在為符號文字背後隱藏深不可測的內涵解碼,象形文字就比較接近這種視覺的符碼,二.由在場性向不在場性轉移:以聽覺為主的語言.須受在場的限制.白話文就是依所說的口語書寫成的文字,這口說就是一種在場的<言說>行為.言說是動態的<言語>,不是靜態的<語言>.當你要把動態的言語,轉換成靜態的語言時,就會漏失很多在場言語行為中的意義,比如:聲調.語氣.手勢.姿態..等等,除非你把過程全部錄影錄音起來,否則轉成白話文必然失真/不夠精確,以視覺為主的符號文字是另闢獨自的語法,不受在場性.共時性的限制,即使對不在場的.歷時性的事務,文字都可以較精確.簡捷的表達義涵,文言文即是,三.語言由溝通功能向社會規約功能轉移: 聲音的語言雖然也有社會規約性,須經約定成俗,言語才能互通,但它是浮動的,其規範也是溝通上的,但一個社會運行,更須要的是,要有客觀的秩序,因此需要有工具對世界進行編碼,對物體./人的行動及事物進行的程序界定其範圍,指定並將其關係加以聯結,這用以編碼.統治社會秩序的工具,須有持久.客觀可視的符號文字才能發揮穩定秩序.規範秩序的功能,像傅柯談的社會規訓裝置就是,所以文言文雖有延異,但從沒有死亡,它到處.隨時都存在,它編織的意義的網,一直在統治我們生活世界,人由原先的言說主體隱身遂變成沒有主體性的主體,人的主體性也變成沒有主體的主體性,這構成社會運行秩序.社會規訓裝置的編碼工具.必須精確.穩定.持久且可公開共視共鑒的符號文字,不能是浮動的.不精確.不穩定的語音語言,所以如果真要說追求現代化,就不能與當代<語言學的轉向.>相背離,以為傳統的語音語言可以繼續統治這個世界,至於意識流的小說,在莊子的<人間世>裡,只是<坐馳>技術而已,還不及克莉絲蒂娃的<互文性>理論,也不及德勒茲的<文學機器><脫逸路線>及<塊莖理論>穿越時空(像 千重台)來得開闊,海德格在<築.居.思>提到<人,詩意地栖居>,就說語言可以呼叫古今天.地.人.神,四方現身來到跟前匯聚,不識古文焉能以呼叫古代天地人神來到現場匯聚呢!?不懂古文,要的互文性也會變得非常狹窄而淺薄
,第三,這次國文課綱文白比例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其實也不是單純從學生為受教主體或為國家社會未來發展整體利益出發,其中恐也夾雜不少個別私利或政治算計都攪在一起,一來,課綱文白比例的調整,的確會牽動大學中文系與台文系之間資源分配及中文/台文教師工作權機會的消長,二.選文如何安排,也會牽涉到版權稅及著作權/個人社會地位的分配,當然最大的干擾因素是牽動對統獨立場的政治表態,這些算計顯然都沒有以宏觀.誠實的心態,在面對國語文教育未來發展的時代命題!指文言文比例過高或文言文要灌輸封建/忠君/一元化思想,都只是托辭而已,現在的教材,除了國文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之外,全部都以白話文或準白話文書寫,古文在整體,包括史/地/公民/社會..等佔比,已經很少了,再減少,失衡豈不更嚴重?!總歸一句話: 與語言學的轉向相背離,推動白話文未必是現代化! 巴特的符號學,將文字語言從聽覺推向視覺,開啟現代西方文化的大門,我們要往回走,把門關上嗎?文字即符碼,符碼即是圖畫,巴特宣稱作品出生,作者已死,每個閱讀人都可重新賦予作品符碼圖像新生命,這沒有主體的主體性,難道古文不是嗎?!讀古文為何不轉念,或許改用符號學的方法去理解,就會變成文化學.文創.美學所不可或缺的參考教本或靈感泉源了!傳統的語文世界,有兩大系統在統治,一.表音是以西方為主的拼音文字系統,另一表意就是東方以中華文化為主的象形文字系統,但很多人恐怕還沒意識到網路世界的來臨,藉助於行動網路多媒體匯流的強大推力,這兩大統治世界的文字系統正遭受網路新興語言的侵襲,傳統兩大帝國系統,正面臨被解構過程中,代之而起的是反唯語音中心.反唯象形文字中心及反邏輯中心主義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統覺匯通及非理性面向/情感的多元介體,過去唯語言文字能表達的,被語言文字扭曲的漏失的,被語言文字遮蔽不能表達的,現在透過網路多媒體介體,諸如:影像.聲音.表情符號.數字.圖表..等等.反而更能充分表義.表情.表意,現在很多人批評我們的年青一代/學生的語文能力日漸低下,其實這裡面有莫大的盲點,就是網路世界表達的工具.方法,表達邏輯已脫離原先語文系統所建構的軌道,造成世代間的語文系統斷層猶不自知,致現世代每持固有語文系統,視新世代年青人語文能力低下,殊不知新世代的人類亦持新系統視先世代的語文是死文字.食古不化,所以這不是從教科書調整教材文白比例,去降低文言文佔比,說先教好白話文就能解決的問題,年青世代因成長於網路世代,我相信他們也會把你要教給他們的白話文邏輯給翻掉!說實在的,像現在網路上發展很多表情符號,用符號取代語音文字表達,或用數字取代語音文字書寫,如一則:19487,像這些網路新興語文,你可以說它們都是背離傳統的拼音文字系統,背離傳統的象形文字系統的,但是說實在,也不能妄斷他們這叫語言能力低下,我如是觀!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4162027&aid=10858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