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象山 台北近郊明星級國際登山步道
2024/06/17 11:49:08瀏覽1472|回應0|推薦53

 

進入酷暑友人曾說:炎炎夏日天氣悶熱,爬山要走陰涼輕鬆的。

近日說:去象山走走。

這緊鄰台北信義區市郊曾經熱門一時的四獸山,海拔都不高,其中「象山」也才184公尺,何況步道維護甚佳,林木扶疏,離捷運象山站也才10餘分鐘,交通甚為便利

這類不高的郊山,山徑四通八達,即使184公尺,若循信義路五段150巷底的「靈雲宮」傳統登山口進入,一路石階陡上,當然也能讓妳走得氣喘吁吁。

就醬,我好奇頂著酷熱,氣象署提醒:小心中暑!出門去看看〝陰涼輕鬆〞的「象山」。

 

 

我們從松山路底的通明寺「天寶聖道宮」旁的石階小徑起登。

寺前山門旁有一巨石「畜魂碑」,通常附近有屠宰場才會立此石碑,這雖是日時期的老舊文物,但文字狀態甚好,而且還設有一座不錯的香爐,看來常年是有信眾在維護。

 

 

 

「象山」臨市區山腳邊的沿線大小廟宇林立,從「天寶聖道宮」上得山徑,也不惶多讓。

挖得一小方寸洞窟建一小廟,整得一小山頭立一尊石佛,或名為「彌陀園」,或石雕佛偈,好似一條佛國仙境。

如似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或許季節關係,此一灌木草密背風之處,小蚊肆如MXY-7 櫻花(神風特攻隊),毫無畏懼瘋狂的直往身上叮飛,即使噴得滿手腳驅蚊劑,腳步也絲毫不敢多停留,如此蔥籠茂密綠林的幽靜聖景,卻是匆匆別去,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

 

 

 

「象山」仍是值得一走,沿途綠蔭蔽天,山稜步道平緩,由於造山運動將二千萬年古地層推擠出地面,裸露出石底層底部壯觀的厚層砂岩,隨處可見、隨手可及,與太魯閣光滑紋理瑰麗的大理石壁,截然不同

西北側巨大節理崩落,形成近垂直坡度的陡峭岩壁,如此近郊山稜,有「玉山」大峭壁之態,極為特殊山貌趣味,更具地質觀賞與教育價值。

 

 

 

步道一側,隨時回頭101高聳天際,卻似如近水樓台,因此跨年或國慶日施放煙火之夜,更是攝影愛好者特地到此觀賞、拍照,據稱可以擺設腳架之處一位難求。

遠眺櫛比鱗次密集無邊際的都會水泥叢林,方塊豆腐般的街衢,大街小巷的熱氣蒸騰。

出門還是好的,雖然走來不僅汗流浹背,簡直〝溼背秀〞同行「蘇老」或許久未行訪此山,這端山徑走走,那處石壁瞧瞧,然一路走來遇亭則停也算輕鬆。

因而也能享受偶爾山風徐來,換得一陣身心怡然與清爽。

 

 

 

緊鄰台北信義區的郊山甚為國際化步道上我們遇見許多台灣老老小小、一對日本來台觀光夫婦、青春洋溢的男女外國少年,都是輕裝或只拎一瓶水,來來去去。

一位看似印尼年輕小女孩在自拍,左右角度一直都覺得不適宜,我便出手幫忙,害得小姑娘一臉又喜又羞澀。

在「象山」木柱地標最高處,一位看似歐洲來的稍年長胖老太太,看她汗如雨滴,於涼亭見木椅空位便坐下。

問:Are you ok隨手給她二片巧克力,馬上往嘴裡塞。

然後聽不清楚的話,微笑的說:not tired. 猜的!能露笑容應該沒問題。

 

 

近午,偶爾透著一小塊蔚藍的天空,由灰白的濃雲漸轉黑,更颳起陣陣強風。

這時,我們繞回一線天,在永春崗平台休憩午餐,沒吃幾口東西,天空烏雲更濃,移動更快,看著直往山區靠近,陣風更強像颱風般,好似外星人大軍即將接近,颳得樹葉、樹枝滿天飛。

佇立平台上迎著狂風,腦袋浮起「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以前在登百岳時也曾遇過的情境,但那年青春何曾害怕什麼,何況這兒是台北「象山」。

 

 

雖是夏季午後的陣雨,應不會太久,真要躲雨,這步道上也有許多亭子,然而也彼此催促,收拾背包下山,都是年歲漸長〝江湖跑老膽子變小〞,下到山下顏子廟旁的松友福德宮,雨下得既猛又大,只好躲一下。

這時候,還有二位婦人撐著傘進來,說是:中部來的。問:象山怎麼走?

我們輕鬆的告知如何走,沒阻止她二人上山,才過午後,天色尚早,陣雨也會過,況且這兒是「象山」,一路指標清楚,且步道維護良好。

幾日酷暑忘了午後會有陣雨這檔事我急著下山,擔心的是,家裡後陽台晾著端午過後準備收藏的二床〝厚棉被〞ㄚ!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yf4642&aid=1807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