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跟著藝術家王傑 走進基隆的時光隧道
2024/05/27 21:51:40瀏覽1731|回應2|推薦72

 

 

畢業於巴塞隆納大學美術博士班的王傑」。

知道王傑,緣自對「基隆」好玩、好吃的喜愛,一日在網路上發覺,頂著巴塞隆納大學美術博士班的大帽子,回台後卻在基隆街頭巷尾各角落,使用鵝毛筆、沾水筆、〝塑膠水彩筆〞手掌大的色盤繪畫。

起因五年前他回基隆居住,與在地舊識友人相約〝××路〞、〝××建築〞見面,常是「在哪?」不知所云,深覺忝為〝基隆人〞,便藉由街頭巷尾畫畫,來重新認識這個地方。

因為畫風、筆觸不同於一般畫作,因而稍有名氣,而且還把基隆畫得色彩明亮鮮活,讓常人如我,對基隆慣常的灰濛、溼潮印象,有了嶄新的視角。

 

 

跟著他的腳步,我和Lillie踏進七堵」,才發現這小地方,居然有一個基隆最大的市集,裡面每日有來自基隆四面八方山居農民作物、在地小吃,極為驚艷和好奇。

也認識了「明德國中」後面山坡地有個老社區「明德山莊」,一座將近60年的生活聚落,還留存著30幾幢斑駁頹圮的房舍,是50年代國民政府來台初期,為明德國中老師們規劃的住所。

除了單身型和家眷行的住宿單元,食堂、澡堂、公廁、鍋爐間,一個集體的生活模式社區,如眷村般卻是更完整,王傑是在那兒長大的

 

(灌溉百福的水圳頭土地公廟)

 

日前,得知王傑將在七堵的「百福」圖書館有場講座,這個在鐵路捷運化政策才增設,往基隆火車會經過,但也只停電聯車,一般人壓根兒不會下去的的一個小站,引起我前往「百福」的興趣。

不僅去認識一個地方,更是想知道王傑老師,這藝術家的視角又有啥意外發現,雖然偶爾會在他發表的網路看得一二,但「面對面」總有不同的收獲。

 

 

王傑畫中的基隆,曾經不帶感情地描繪,透過繪畫技巧與心靈詮釋呈現它美麗的樣貌,有種乾淨、明亮的吸引力以及時間、歷史的漫步。

現在的他「對這城市、土地的期待多一點」,因此畫中一定要有故事背景,讓畫更能傳達對土地的連結。

「畫,如果沒有故事,就只是一張表現技巧好看的....,或者連好看都談不上。」他說。

 

 

他曾經為了保留「明德山莊」或讓山莊再活化起來,帶領志工整理山莊,辦理各種活動多年。

2014年,王傑第一次走上街頭參加基隆人保護西二、三碼頭的活動。

「如果,自己不重視先人的過往歷史,那麼你也必將被歷史時光掩沒、消失。」他說。

 

 

他深入北五堵「余家莊」,這曾是基隆河流域上一個清代中晚期的農業聚落,由福建移居的余氏家族建立,主要以種植茶葉為大宗。

據稱「茶金」裡的英商陶德曾經來到此地,指導、收購這裡的茶葉遠銷英美。

他更經由日治地籍資料,發現五堵河川的渡船口,證明此地茶葉經此送達大稻埕。

 

 

七堵面桶寮山區的地方,有間正常的民居老屋,地契始自清同治元年,資料上所有人竟然登記為「三界公」,又不是一間廟,怎會登記在「三界公」神明的名下呢?

話說,這家三兄弟於承接先人祖屋後,思及日後恐被不肖子孫賣掉祖地,靈機一動,就將這屋登記在這塊土地的神明「三界公」。

想來日後「三界公」如果沒顯靈現身,這老屋將會是老老屋,永遠存在面桶寮的山區。王傑還補充:那兒美得恍如世外桃源,讓人驚艷。

 

 

 

有人發覺老師的色盤問 : 色盤用過後都不洗乾淨嗎 ?

回 : 如果你能利用既有的顏色,調出你想要的顏色,那麼你能控制顏色的能力會多出很多,有時候更能得到意外的色彩,有可能下一次也可能調不出來

如今的「王傑老師」持續創作、教畫、出書、訪問,已是個大紅人,能在小圖書館聽得講座真是難得

圖書館雖小井然有序,工作服務同仁親善又熱情這趟「百福」小旅行的收獲,真是令人喜悅

讓我直想去拜訪這被藝術家讚美智慧又有趣「三界公」的厝,如果去了一定會再跟妳分享。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yf4642&aid=180657886

 回應文章

BJ周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31 09:01

謝謝分享

看完文章立刻上網查詢七堵明德山莊

果然是被現代遺忘的角落

埋藏了許多故事

擇日也要去探訪看看

皓呆土豆(pyf4642) 於 2024-05-31 11:09 回覆:
轉知周兄 ,據稱明德山莊居民已全遷離 ,山莊目前有圍籬封閉 ,可能無法進入 ~

紅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8 11:21

唯有真正愛上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才會卸下所有外在光環,只以樸質面貌回歸故鄉,去親近它,感受它,並畫下它。 

我想這就是畫家王先生所謂有故事的作品。有故事必有血有肉,有情感與悲歡,是與人與土地連結的基本。 

這樣的畫家風範,同樣令我景仰與讚賞。

皓呆土豆(pyf4642) 於 2024-05-28 11:40 回覆:
紅袂說得真是貼切極了 ,我想這就是王老師筆下追求的意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