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3/04 08:58:13瀏覽7534|回應1|推薦60 | |
路線自馬祖村「馬港天后宮」馬港步道開始,循勝天路經「勝天公園」到津沙聚落的「津沙公園」,復循津板路經「鐵堡」,到鐵板聚落的「北海坑道」。
是島嶼西南隅的一條濱海戰備道路,路况佳,平緩好走,老少咸宜,全程約僅5,8公里。
馬祖村又名「馬港」,早年是軍方運補艦的搶灘澳口,馬祖出入台灣的門户,繁華盛極一時,街道還分有舊街、新街二條。
如今碼頭功能雖被「福澳港」取代,仍常見運補艦停泊港外,近期遊旅馬祖的觀光客與此處一藝術展品合照,還能領取紀念酒1瓶。
新建美輪美奐的宮殿式天后宮,座落馬港澳口左側,是馬祖列島的民俗信仰重鎮,旁有「馬祖劍碑」一座,山頂更有一尊「媽祖」巨神像,現已成為馬祖重要的觀光景點。
這時節台灣各地正是瘋櫻花之際,想不到離島馬祖南竿的「勝天公園」,櫻花也能開得如此燦爛豔麗,令人驚喜。
公園位於儲水澳水庫旁,這兒有座唐式亭閣「勝天亭」,據稱是參考台北外雙溪至善園的建築形式,採仿宋庭園風格的造景,佇立静謐的山坳,有著古樸幽雅之美。
「津沙公園」位在「津沙聚落」的東邊山,有一座李小石銅像、李小石紀念館等設施。
李小石原名李德旺,係南竿鄉津沙村人,外號「登山怪傑」,書畫作品等身獲獎無數,於2009年背媽祖登上聖母峰,2013年5月20日卒於洛子峰下山途中,享年58歲。
馬祖的經典石厝群建築,北竿有芹壁、南竿有津沙。
「津沙聚落」位於南竿島西南方突出處的灣澳,西邊山保有完整閩東式石厝古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
古樸之美歷經百年風華,雖蕭瑟滄桑,經聚落的共識與努力,頹圮舊屋重現生機,如今儼然如地中海的古城。
聚落民風樸實以釀製老酒聞名,入口處石牆上一整排的酒甕排列有序,讓人望之垂涎。
「鐵堡」又稱南竿51據點,是西側海岸線一處戰略因素興建的海岸礁岩軍事據點,為馬祖地區的特殊戰地景觀。
據稱早年由一班最精銳的兩棲蛙人部隊日夜戍守,更因防禦工事需要,將岩礁內部鑿空,石室、射口、砲台、房間、廁所及廚房等空間井然羅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過去由於鐵堡位處偏僻,還配置軍犬防衛,甚至在岸邊崖壁上插滿了防止水鬼摸哨、突擊的碎玻璃與鐵條,佇立於浪濤中。
時至今日,硝煙遠離,小小的岩礁,曾是海防要塞,處處透露「鐵血剽悍、海上堡壘」的氣魄。
「北海坑道」於1968年為戰略需要而開始的「北海計畫」之一,備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工程之艱鉅、氣勢之壯闊,堪稱鬼斧神工,為馬祖地區特殊的「戰地景觀」,若無造訪北海坑道,便如同沒來過馬祖。
這座可供百餘艘登陸小艇使用的地底坑道,位處鐵板海岸線,為一深入山腹,貫穿岩壁,呈「井」字形交錯的水道。
水道高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漲潮時水位達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
循「井」字形岩壁有一人行步道,全長約700公尺,走完一圈約需30分鐘,但要配合潮汐才能走步道。
我們到訪時正是漲潮之際,不能走,總不能入寶山就醬空手而回,那就搭乘搖櫓船繞一圈,聽船家說故事唄~ 北海坑道原計劃於戰時扮演地下碼頭的運補功能,可惜完工至今未曾使用。
今日,一葉扁舟穿梭深邃的坑道中,一幕幕雄偉壯闊的岩壁、水中倒影、光色迷離,是台灣沒有的風景,讓人不自覺地打從心底發出驚嘆。
今日,許是旅遊淡季,我們漫步此一步道,全然奢侈獨霸的享受遺世的寧靜,歲月靜好。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