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字姻緣
唐代會昌年間,將東士人任蕃,是一個沒落的世家子弟。但他頗有一些才華,所以名氣很高。一年:他從會稽徒步到長安去考『進士』;因為當時的考場並不真正公平,而他沒有人事北背景,所以就不幸的『落第』了。
他在失意之下,對於功名事業,已無進取之心。離開長安以後,便放浪形骸,倘佯於山水之間。常常把他那『悲觀、厭世』的情懷,寄託於詩酒之中。
一天,他行經洛陽,看到來來往往觸塵蒙垢,為生活奔走營求的人們,不覺萬般感慨。於是他便『口占』一首詩道:
『幢幢洛陽道,塵下生春草;行者豈無家?無人在家老。雞鳴前結束,爭去恐不早,百年路旁盡,白日車中曉。求富江海峽,取貴山嶽小。二端立在途,奔走何由了』?
這首詩吟出以後,當時流傳頗廣,受到了很多人士推許。
光陰荏苒,任蕃到了三十多歲的時候還未完婚。朋友們常常替他物色佳麗介紹對象,但他總未十分在意。
一次,他遨遊天臺山,在巾子峰頭放懷抒眼,不覺詩興又發。憑著古剎的牆壁上,題詩一絕曰:
『絕頂新秋生夜涼,鶴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
題罷下山,他在路上一想:這首詩中『一江水』的『一』字,既不十分切合實境,又不生動響亮。覺得如果把它改為『半江水』,才較為允當。於是他不辭勞苦,又從半途跋涉返寺。
第二天他回到寺裏,發覺自己所題的詩,已經被人改過。他很訝異的問了寺僧,才知道是被一位遊山的女客改成『半江水』了。
任蕃促請寺僧引見了那位女士。從他的素衣無華的裝束中看出了她是一位新寡的少婦(孀婦)。兩人攀談暢敘,不覺互相傾慕,一見鍾情。
那位女士是嚴州人,此番進山,本是要來削髮出家的。可是到了這步情關,他已無力突破,竟和任蕃訂婚了。不久他們結為夫婦,歸隱會稽鄉間而去。
山川易老,歲月悠悠。任蕃的詩,仍然保留在天臺山的古寺裏。後來的詩人,在他的詩旁又題詠了兩句詩道:『任蕃題後無人繼,寂寞空山二百年』!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任蕃的詩才出眾,沒有人能來和他並題比美的。另一種的含意則是說:自從任蕃夫婦離此以後,這空山野寺之間,就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風流韻事。使後來的遊山的士人們,未免要感到空虛寂寞了。
──我輩學佛的人,看了這段故事,似乎應該有一種警惕的心念。──第一:任蕃夫婦以一個『一』字而結鴛緣;可見世間萬事,都由業力因緣而定,非是慾望渴求所能易致。第二:以一位才智卓越的女士,尚不能把破『情枷愛鎖』;可見『情愛』一事,為修道人的極大阻礙,非是小定小慧所能除治的。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警覺,加倍努力,降伏自己的『心猿意馬』才是!
(二)一詩貴顯
唐朝『天寶』年間,有一位身世清寒的秀才韓翃,流落長安市上,寄食友人李姓富戶之家。
李有一妾柳氏:姿容妍佳,文靜可人。因與韓翃日久相處,不覺暗暗生情,兩新傾慕起來。不過由於禮教和處境的不便,他們彼此並沒有逾分的行動。
主人李君,雖是一個商賈之輩;但是為人慈厚,性情豪爽。窺知了韓柳兩人的隱情之後,不但未加怨責;反而同情他(她)們的苦衷,成全他們結為夫婦。並且還周濟了一筆為數可觀的生活基金,才讓他(她)們雙雙離去。
韓柳拜謝辭行,先在長安城外章臺街卜居下來。在美滿的愛情生活中,柳氏督勉丈夫勤學上進。在當時,因為韓翃本有文才,柳氏人物美艷;所以在社會上,他們已頗有一些名氣。
翌年,韓翃『進士』入第,功名成就,照例要回故鄉去,一探親戚故舊,藉以光耀門庭。不料韓翃別妻走後不久,竟遭遇安祿山的叛亂戰火。賊兵攻入長安,皇室倉皇出走。在兵荒馬亂中,柳氏曾一度逃至一所寺廟之中避難。在那裡,她邂逅了大詩人杜甫。
歸省河南故里的韓翃,在戰火中他投效了山東的勤王軍隊,當了一名文職官員。長安光復後,他立即派遣一名兵士,趕至京師尋找失散的妻子。當時他還寫了幾句詩詞,交給那名兵士帶去,以為憑證;並用以試探他的妻子柳氏的情況,那首詩道: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春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夫妻戶通消息,自是喜出望外,然而就在那即將團圓之際,又發生了意外的變故。不幸柳氏竟被一個驕傲的蕃將沙叱利,獲知她的美艷。仗著權勢,強劫作妾而去。
之後,韓翃隨軍返回長安,不見了柳氏的蹤影。他憂心如焚,日日四出查訪。一天突然在路上遇見了他的妻子。但以柳氏的座車護衛森嚴,不便細訴衷曲。乃不得不匆匆叮嚀,洒淚而別。
韓翃雖已偵知了柳氏的下落,但自知官卑職小,無力和一個尊位重的將軍抗爭。所以只好隱忍在心,待機行事。
一天,在一個慶功宴上,韓翃的同僚們見他愁容滿面,抑鬱不歡,乃追問他的心事。韓翃被迫不過,才將柳氏的遭遇,據實吐露出來。
當時座中有一位任俠尚義,和韓翃私交頗契的虞候許俊。激於義憤,自告奮勇,願替韓翃奪回柳氏。於是他便攜了韓翃的信,單劍匹馬,直闖沙叱利將軍府第。果然憑著他那矯捷的武功,竟把柳氏挾驅而返。
韓翃夫婦劫餘重逢,自不免痛哭一番,一洩胸中苦悶。不過同僚們認為事態嚴重,急請他們的官『左僕射』候希逸,奏請皇上諭示柳氏應歸韓翃。同時覺得沙叱利權勢赫赫,深恐日後報復。乃勸韓翃夫婦和許俊,離開長安,遠走避禍。
後來許俊隱跡江湖;韓翃夫婦則漫遊河南、揚州、以及江南各地。在閒雲野鶴般的生活中,他們的心情還算愜意。
滯居揚州期間,在一家酒樓裏,韓翃夫婦曾意外地遇上了闊別而落魄了的李君。韓柳兩人懷念舊日恩德,強把李君留住下來。並給他一些資金,讓他經營生意。
韓翃垂老之年,倦遊回返故鄉河南。在當地的節度使的幕府中,謀了一個軍中文職,以維晚年景。在當時的地方學者中,韓翃應該算是曾負盛名的前輩。但一些後進的青年文人們,見他不曾顯貴,對他並不敬意。
過了一段時光:一天深夜,韓翃的友人韋巡官突然報信給他,說是皇上已經選用他為『知制誥』(皇帝的秘書)了。但當時的韓翃,自知沒有人事背景,不敢相信會有那等破格的寵幸降臨自己。及至後來才知道是:皇上偶然翻閱積存已久的諸家作品,特別欣賞了他那首『寒食』的時;因而才召他進宮就職的。
他那首『寒食』的詩是: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炬,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詩:是以漢朝的歷史,來影射唐朝時弊的剌時之作。
當韓翃夫婦起程赴京的那天,附近的文武官員以及聞達人士,莫不齊集畢至,向他們祝福送行。連從前輕慢他的那些文人們,這時也都現出稱頌恭維的態度了。
──我們看了這段歷史的故事,試想韓翃一生困鈍流離;直到晚年,才以一首淡忘已久的『詩』,而致貴顯,身伴君王。可是世間的功名利祿,升沉榮辱,都是要受到時節因緣的力量支配的。因此,我們應該體悟到:『功名、事業、愛情……』等等,雖然不能不求的。我們與其苦苦地鑽營謀取,實不如好好地培德植福,才比較能有幸運的希望!
發佈日期:2009年09月09日星期三上午10.59a.m
資料來源:原載民國五十年八月二十一日覺世旬刊
原載民國六十年第十卷第七期獅子吼月刊
普陀文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