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慈明』創刊週年紀念說幾句話
2009/09/05 00:02:44瀏覽421|回應0|推薦1

一、緒語

  我看到「慈明月刊」,才只有三期;而且又是那麼「走馬觀花」般的一瞥。因此,要我來對它作一個「週年」的績效檢討與評價,實不免有「望風捕影」之嫌。然既蒙「主編」法師專函囑撰本稿,所以也只好一抒膚見,以備補白。

二、本刊優點

  本刊的裝璜與版面佈置,很和諧勻襯。標題、插畫、欄楣行段,乃至字體等項,也都調配得比較適度。在外觀上,大體說來已沒有參差突兀或晦味的覺觸。
  本刊因肯酌加「插圖」,備製「鋅板」;所以能活潑醒目,沒有「書本式」的呆板氣息。
  內容取材:舉凡論述、創作、文藝、掌故、教訊……等稿,都已兼容並儲,未致偏頗失衡之弊。
  因有部份名家執筆,且未落於「一家言」的門戶作風,又能按時出刊;這些也都是本刊的優點。

三、缺點及改進意見

  因為本刊是「三十二開」的本子,版面狹小,所以顯得「插圖、花邊、鋅板、照片」等,有使用過多之嫌。限於版面,即「題字、題詞」等名人筆蹟,也不該載入。
  正副標題「鉛字號數」亦應縮小,俾可節省版面刊載正文。例如第十一期第十四頁等之標題,所佔面積似嫌過大。
  版面狹隘,又屬「月刊」;故於長期連載的長篇巨著,不免有「支離破碎」「上氣不接下氣」之感。
  介紹「衛生常識」一稿,如改為「醫學解答」,可省版面。
  「新聞稿」(教訊)本不太適合於「雜誌」──尤其是「月」刊。故不必汎載一切消息。如例行的「觀音法會」「打佛七」等普通報導,最好少登,以免佔用紙張。
  還有一值得我們注意的事,就是:與其印行「三十二開本」的小型刊物,不如編發「十六開本」的大型刊物比較上算。因為小型本頁數漲多,必致多費「編排、裝釘」的精力和時間。且於所能容納的字數,也大有出入。
  再者:我們若想使本刊茁壯發展,為佛教發抒更大的力量;則必須羅致更多的優秀作家,並培植確有希望的新人。同時更須採取科的方法,把古老的佛教文獻哲學化、文藝化、現代化……。我們必須以新的作風,趕上新的時代,去接引新青年、新知識人士!能夠這樣做去,才會使世人瞭解佛教的教義是:「放之六合而皆準,百世以俟於聖人」。也惟有這樣「推陳出新」的做法,才能使佛教的路子,越來越寬。

四、結論

  文化刊物正如其他的物理和事理一樣;有其「共通性」,也有其「個別性」。所以凡是佛學雜誌,除了都該走向「弘法利生」的一個共同目標外;也不妨各有各目的神采與風格。
  前面所揭諸端,乃是筆者「一已之見」。要使一個刊物做到十全十美的地步,也實在是「強人所難」的事體。
  老實說來:「慈明月刊」的編者和作者們,一年來心不白費,汗不空流。在今日臺灣的佛教文化工作中,「慈明」它有如原野上的一株含苞方綻的花蕊。茁壯、芳香……,富有無限的欣欣向榮的生機。譽之為「後起之秀」,可謂當之無愧。
  十幾年來,多少佛刊倒下去了,多少佛刊又揭幟而起。以臺灣空之小,目前竟仍有十種左右的刊物。稿源不多,銷路又擠。在這股激流裡,「慈明月刊」它該如何去爭取最後的勝利,這仍有賴於該社同仁以及讀者們更多的努力!

發佈日期:2009年09月05日星期五凌晨12.02a.m
資料來源:原載民國五十一年第二卷第一期慈明月刊
     普陀文集整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t1&aid=3288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