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病人安全看產科醫師人力不足的骨牌現象
2010/09/27 10:28:41瀏覽987|回應0|推薦1

最近有媒體偏向(?)報導,某台大婦產科醫師參與健保總體檢座談會時,指出10年後,台灣恐找不到婦產科醫師,能幫孕婦接生的嚴重問題!

站在病安的立場,人力不足,可被視為是「人禍」或「人災」,所以能防的理論上還是要有對策,未雨綢繆。

剛好日本醫界在更早之前,已描述過產科醫師不足的骨牌(Domino)現象,比如科內走掉一位VS(主治醫師)以後的工作調度情形,並大膽試算及預言,他們未來10年的狀況與動向,在此希望提供給關心人力問題的同道做一參考比較。

前述之國內媒體,並未詳細說明結論是如何得來的,其推估的基楚,似乎只有產科醫師的平均年齡為52歲,及每年投入婦產科這門專業的新科醫師,大約僅40人的兩個數據,令人不太能夠信服。

究竟人力問題,是否真地嚴重到難找產科醫師來接生?是有待更詳細評估的。

論點只在於"有那麼慘嗎"?是否應該可以更樂觀地看待此事,是格主看到了日本的數據以後所得到的結論。

台灣與日本現況,有諸多共同點:至少四大科當中的婦兒外三科,均是冷門科已經就是眼前的事實,往後幾年都不可能會有大幅更動,醫界不停放話,再不改善待遇等環境問題的話,將會出現醫療難民,格主認為,辜且聽聽就好!

此外,兩國的社會都有少子化的趨勢,且近年醫學院畢業生,多半喜歡選擇專攻容易開業,高利潤/高收入、低風險、少值班、不勞累的次專科也是事實,誰能改變現實呢?

日本醫科大學婦產科學系的中井章人教授,是人力調查的專家,他在2010年年1月曾發表,他的團隊在2009年8月中完成的全國性調查報告:在醫院(定義為20床以上)的生產數共有41萬例,在診療所(定義為19床以下)的生產數,則有53萬例;診療所負責人的平均年齡是,女:50-52歲、男:56-58歲。

調查當時有1/3的女醫師本人,正在請產假或育嬰假。

婦產科醫師每週的工作時數,扣除值班約52小時,且在大學附設醫院每年招收婦產科住院醫師的名額,都在銳減當中。

2006~2009年之間,全日本有多達160個醫療機構,停止提供接生服務,部分原因被認為,與發生在福島縣立大野醫院的接生醫師,因孕婦分娩時大出血死亡,而遭警察逮捕之事件有關!

後來雖被判無罪,但嚇壞了不少醫界人士,也難免對司法的社會觀感很差!

中井教授今年4月22日,代表學會正式對外發佈10年後的「人力概況」vs「生產數」的推估結果:他們初步認為醫院的生產數將減少20%,而診療所的生產業務量也會減少10%,而產科醫師人力則可能減少25%,但以上變化都將在預期的範圍內,勉強可以應付過去,社會無需因此恐慌。

尤其每年如能網羅500位進入此專科,則人力上大致不會出現問題;我們通常只要去掉一個零(因為人口大約是日本的1/10),就可拿來當作參考值,所以台灣的目標值設定在穩定培訓50人(專科醫師)就夠了。加上醫政課宣稱近年專科醫師平均成長率是16.95%,更是安啦!不要再大驚小怪或製造緊張,甚至誤導民眾好嗎?!

衛生署應該也有一個譜才對,真正頭痛的會是偏遠地區的人力分布不均問題吧!

雖然國情與產科醫療生態並不完全相同,業界對人力供需不平衡的警惕心也固然需要,但醫界媒體萬萬不可利用聳動的字眼,如「10年後台灣恐找不到婦科醫生幫孕婦接生」,來嚇唬無知的一般社會人士,或原來就有增產報國計劃的年輕人!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444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