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病安管理者的常識-Autopsy Imaging(Ai)
2010/09/03 10:28:28瀏覽1839|回應0|推薦0

格主近年多次在日本參加的病安繼續教育課程當中,有好幾堂都是有關「醫療事故調查」的課,其中Autopsy Imaging 簡稱"Ai",白話一點,即是病人往生後的全身CT攝影(Post-mortem whole body CT),被認為是重要的話題!

站在病人安全專業及Patient Advocate的立場,嚴重到病人死亡的意外事件,往往會伴隨著很多合理的懷疑與爭議,但即使病人是死得不明不白,只要家屬沒有異議,院內的病例大概就是由主治醫師開立死亡診斷書,原則上照樣沒事,可告一段落。

而針對從急診進來的,且沒有來看過病(病史不明)的情形,則不宜輕易判定死因,通常需報警或由檢調單位做後續辦案的處理(如屍體解剖)以還原真相。

日本醫界的病安共同語言,是把「代誌大條」的嚴重醫療不良事件,稱為Accident或「事故」。

美國則有將所有異常事件統稱Incidents或Adverse Events的趨勢。

但無論如何,被界定為警訊事件(Sentinel Events)的,是非做RCA不可,目的當然是要找出根本原因,以防再犯同樣錯誤!

除此,醫院也可利用M & M Conference(死亡病例討論會),來檢討原因。

格主再三强調,科內自己關起門來做討論的會議,常有很多偏見,非常不理想。即使號稱是RCA,只要沒有跨部門,或請外部較公正的專家參與,同樣也是沒有公信力。

因此在日本的大醫院,要討論任何有醫療疏失嫌疑的重大案件,從外部聘請專家委員(2-3名)是一般常識!

反觀國內,目前大都是朝向自理滅火及保密防碟,或以黑箱作業的模式掩蓋事實,直到紙包不住火為止。

其原因很多又複雜,對普遍缺乏透明化的檢討機制,一直都令格主很失望!

媒體的報導內容通常無法進一步求証,當事者也多半不會公開真實的錯誤,供同儕學習,從通報案例稀少,也可知安全文化的低落又不成熟,在此不想多談,只有等待台灣有一天會有不同的價值觀。

當病人死因不明時,在離開醫院前如能多掌握一些資料,對事後剖析整個事故案情是有絕對幫助的,這些資料有時也可用來保護自己。很多醫師只用揣測,部分是靠檢驗報告或案發前的病歷記載,有時會靠距離死亡時間好幾個小時前甚至再更之前的影像,就要論斷死因。

萬一誤判死因也有可能發生糾紛,但Ai真正的意義價值,是在留下最後一刻的變化/証据,有時可以幫助診斷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扭轉一切錯誤的判斷,也或許可能轉敗為勝,或反而難逃官司及賠償責任。

Ai狹義的定義,是死亡時的影像診斷,廣義而言,它也算是一種病理診斷,只不過是診斷方法,是靠X光而非大體解剖。

因此它有雙重的定義,如用英文解釋也可知Necro-Diagnostics,即是「屍體診斷學」的一門學問。

有些學者認為死因鑑定,不一定要做病理解剖,但這個簡單的Screening,主要是要找出偶發,或沒有料到的器質性(Organic)病變;喜歡在大體操大刀的病理科醫師則認為,Ai不能取代傳統的解剖或驗屍,事實單獨實施Ai並無科學論証。

日本自2003年開始,在大學附設醫院裡陸續有Ai Information Center誕生,有的隸屬放射線部,有的則是獨立部門,甚至以財團法人的名義單獨營運的Ai中心都有且業務量可達到一年40~70例不等。

他們認為,住院中的病人如沒有特殊誘因,也沒Downhill course(病情惡化的徵象),而突然死亡者更需要「拍照存証」,屍體埋葬或火化以後就死無對証,雙方有理說不清,不易討回公道了。偶而會聽到家屬很後悔地說,早知有此方法搜証就有希望告贏對方了(肇事者不一定是醫護人員!)。

OHCA(日本叫CPAOA即"到院時已死亡")、家暴事件、其他殺人事件也都要有影像佐証,以利釐清及辦案!

據瞭解,日本目前有病理科專科醫師2000多名,這些是針對院內的死亡勉强足夠(?),日本的病理解剖率目前大約是2-3%,但法醫只有150名不到,針對院外死亡及有爭議的司法解剖案例,其實是人力非常不足,所以要等到結果出爐(2年以上)的案例佔60%。

因此一個針對2450家醫院的問卷調查顯示,有40%以上,已經利用Ai服務家屬以讓他們釋懷或給交代!

這或許也是因為日本擁有CT儀的總數,被推估在每100萬人口至少有100台,是全球平均的7倍以上,CT的產值提升可以靠推銷Ai?

我們常聽到病人死於心臟麻痺、心臟衰竭等原因,其實這都不是很明確的死因,而是一種症候,甚至有時從外觀判斷後,就在開死亡診斷書。我們也知道從肢體外面或頭臚,根本看不出異狀的死因其實太多了!Ai的目的就是可以發現(偶發),或沒被診斷出來的意外狀況,加上家屬的接受度很高,所以未來大有可為;有些是醫源性合併症,有了Ai就可「確診」,也可省略解剖,理想而言,當然兩者都做。

CT檢查(Ai)大約只需10分鐘就能搞定,但真正的問題是錢從哪裡來?健保只適用在活體,而不適用在已經被宣告死亡的案例。

但在日本却有很多遺族家屬願意自費4-5萬日幣接受Ai,這或許是一種「以防萬一」的保障,誰曉得哪一天越想越覺得死因可疑時,還有証據會說話,如果有犯罪嫌疑的案例,則依規定不用自掏腰包,由政府出錢,反正屬於離奇的死亡案例,均很適合做Ai。

Ai的其他缺點,包括因為CPR過後的生物化學變化,有時會遭經驗不足的醫師誤判,如因積極心臟按摩後,有時在腹腔內出現的Free Air,會被解讀為消化道穿孔。此外,死後的血液分離,心跳停止後的動脈血管壁,也會起變化。據說與生前的影像多少是不一樣的,看起來較「白」,所以還是要請專家診斷比較OK。屍體的搬運等等,也要符合規定條件及相關單位的配合,有人談到屍體就毛骨聳然.....。

總而言之,為了不要死得不明不白,今後的日本醫界將會更積極邁向活用Ai,即死亡時的CT Screening,來決定下一步棋怎麽走,其實也是一種風險管理的手段,究竟是要放棄提告,欣然接受或迫不得已併用病理解剖,才能要求合理的賠償。

總是有了Ai,醫護人員可以完成一個,比較有水準的死亡病例檢討會,及比較令人信服的RCA。病人安全就是要有「公平」、「公正」、「公開」的態度~日本醫療安全管理者的常識,值得我們參考!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437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