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急診醫療的候診時間與病人安全
2010/08/04 10:17:05瀏覽2774|回應1|推薦6
根據2008年12月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的Survey,急診的病人安全一直是令人詬病的問題,除了人力不足以外,等候時間是大家都很重視的話題。

上月底美國ABC News曾報導,有名的醫院顧問公司Press Ganey發佈,對2009年全美急診(ED)就醫病人所需等候時間的調查結果,此結論是根據,在1893家醫院就診的150萬人,所分析出來的,數字之龐大簡直沒有任何相關文獻可以相比!

他們發現,每位病人平均進入至離開ED的時間(Total time spent in the ED),也許稱為LOS(Length of stay),比較不會與候診時間混淆,結果比去年度增加了4分鐘,所以是4小時又7分鐘。

比2002年首次調查的結果,則是總共增加了31分鐘!

這段漫長的時間,很諷刺地被比喻,可足足讓你看完4部電視連續影集「急診室的春天(ER)」。

或許在ED等候區,邊等邊看更有臨場感也別有一番感受,但誰有心情討論劇中誰是哪一幕的主角呢?

這個數據,是否可被接受或許會有很多聲音!

但在英國及加拿大,4~5小時被視為是平常或候診時間的上限。

之前的一些報告常會令人混淆,如CDC調查全美362家ER的Waiting time是60分鐘,2009年也曾有全美平均(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 ED waiting time)是35分鐘的數據。

此次Press Ganey的結論是,年年有上升延長的趨勢,但卻將LOS解釋為Wait time。

那國內的急診病人"住"在觀察床,長達3-5天甚至更久的怎麽算呢?

格主不是急診醫師,但真搞不懂這個ED的Wait time指的是什麽???

當然有黄金治療時機的緊急狀況,如急性盲腸炎、剖腹生產、急性顱內硬膜外血腫、大血管破裂(如GSW)、心肌梗塞....等,分秒必爭的病人,是不可能擔耽太久而延誤治療的!

所以檢傷的程序與重要性,必需講清楚說明白,以免病人不耐煩情緒失控而導至無理取鬧。

ED需要大排長龍的原因是:
1.住院病床數有限(ER Abuse是因為太多小Case喜歡到ER去湊熱鬧) 
2.外科專科醫師不足,ER醫護人力都不足
3.某些診的預約掛號很困難


加上就診絕對數的增加,及部分ED因醫院的經營不善而關閉,2008年的就診頻率大約是41次/100人,不知怎麽跟國人做比較?

上述報告中,時間最短的是Iowa州(175分鐘),最長的連續兩年都是猶他州(Utah),且增加89分鐘,來到了不可思議的8h17min,比排行第2名的Kansas整整長了2h34min。

整體而言,有2/3的病人及醫界均對17個州,能縮短平均候診時間,及另有15個州,也能把增加範圍控制在5分鐘以內的事實,持正面的看法!

最令人詑異的是,病患滿意度在近5年都不錯,2009年原則上與2008年算是扯平,但最值得佩服的,應該是他們的溝通技巧吧!

他們藉由充分的告知與說明,適當的疼痛控制及照護者個人的貼切關懷,讓停留急診4小時以上者的滿意度(84%),與1小時以下的病人竟然沒有太大差異!

似乎大家都很有修養又講理,不愧是個文明的先進國家。

在國內的ED,恐怕會上演火冒三丈的抗議行為,或有人"發飆"!

這群擅長客服的人員,在飯店大概就叫做Guest Relations的Manager、Lobby Manager、Concierge或Liaison,因為他們懂得顧客的心理,尤其是等候的心理(Psychology of waiting),所以大都不會流失顧客,且能讓他們乖乖地(?)或痴痴地(?)等下去。

事實上,以病人及家屬為中心的服務態度(Patient-and Family-Centered Care,PFCC),就是「病人安全」最底線的條件,對伙伴就是要誠實、誠心與尊重!

總而言之,急診醫療的候診制度可能有很多陷阱(=Pitfalls),由於國情不同也很難做比較。

比方說,格主比較熟悉且執醫過的日本,從掛急診,到實際接受緊急手術必需花費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這是長年沒有變,且可被接受的數字!

"拼快"不一定好,安全比較重要!

草率或馬虎說明反而是不尊重病人,凡事好好溝通,講清楚說明白才不會有糾紛。

對等候時間的說明應視為是義務,而態度與口氣將會決定病人滿意度!

日本的醫院,通常在溝通上算是滿親切地,即Patient-friendly(術前Informed consent的過程平均要40分鍾),醫病衝突事件比較少見。

最後,醫師的裁量權及病人與家屬的權利互相牽制著,所以在醫療必需盡量透明化的今日,大家都想選擇等候時間較短,且把病人當作是人(Humanistic)的急診去就醫。

有口碑的地方請大家告訴大家,衛生署最近盯上醫院的急診品質,且部分被點名的醫院還被媒體公開有問題,格主也希望藉此建議各大醫院的候診時間等品質指標,可以逐漸擴大公開,在良性競爭下刺激更多進步,也讓病人安全能再跨出一步!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4285400

 回應文章

容珍
急診等候時間
2010/08/06 12:30

        急診停留時間,首先先釐清一下定義。

       急診醫療品質指標已實施多年,而醫策會TQIP指標及醫務管理學會THIS,均是醫學中心規範收集的指標,其中急診停留時間小於2小時、介於2-4小時、介於4-6小時大於6小時....等。

       其實於多年前,對急診停留時間的定義,於醫策會北、中、南區指標分享會議中均引起廣泛討論,因為我們國內急診環境與國外有不同,於國內急診診療後無法住院或是醫師覺得再觀察一下比較放心,則發展「留觀區」,最後當作住院病床用,所以很難定義離開急診時間,所以大家有一個共識,如果轉至不同照護團隊繼續照護者,初步認定為離開急診。

       如此一來大家有許多空間可以收容急診病人,而降低指標數值於合理範圍內,所以國內應該沒有一個數值可以顯示停留時間如何,國外人真是認真,收集150萬人次資料,目前台灣資料庫最大的屬健保局,或許相關專家學者可以來看看國內與國外差異,或許調整一下國內就醫習慣急就醫環境,以真正病人為中心,提升病人安全為依歸。

詹廖明義(ptsafetyrm) 於 2010-08-10 15:30 回覆:
感謝容珍的留言與分享!
醫學中心的急診室有時像是菜市場,真的很旺,但是比以前好太多了!服務品質有提升,絕對是件好事。
所以請大家要發揮全民審查,吃好的要"鬥相報",吃到難吃的或不值得推薦的,也要說出來;透明化是為了病人安全,也是為了記取教訓供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