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醫療機器人與病人安全
2010/07/07 16:31:49瀏覽912|回應0|推薦0

上個月初,格主在日本福岡舉行的亞澳麻醉學會(AACA)首日歡迎酒會上,認識了一位來自波士頓MGH的科學家,也是大會邀請的 Guest Speaker(Dr.Julian Goldman),他的專長是研究醫療機器人。

我其實對機器人是一竅不通,只是勉强聊起所有麻醉醫師共有的美夢~就是有一天能靠機器人,確實在病人身上,把氣管內管插在正確的位置!

這位專家以為我較他人更有興趣,所以隔天在會場巧遇時,又離不開這個主題,抓住我長篇大論,猛"放送"他的超人構想!

沒想到,最近突然收到他轉來幾則關於機器人的報導,因此好奇地看了一下,在此願與大家分享。

在這之前,相信很多人都已聽過"DaVinci(達文西)"在問世以後,全球有很多醫學中心都紛紛引進Robot Surgery,尤其是心臟血管繞道手術(CABG)及屬於泌尿科領域的前列腺手術。

在美國更早期(本世紀初期),就有運用條碼機,由機器人抓藥及備藥的報告,隨後也有協助(Robot-assisted)關節置換手術的機器人,而Cincinnati兒童醫院則是用機器人來幫忙抽藥,聽說每小時可抽300支,其速度之快,確實相當驚人!美國也另有機器人,會做心導管手術的報告(Catheter robotics用來治療心律不整)。

上個月蘇格蘭的Forth Valley Royal Hospital,更是出現英國第一招,他們已成功地每天使用一群機器人,來搬運床單、送餐至病房、處理污物(丟棄的工作)、配藥,甚至在開刀房做清理地板的工作!

由於機器人會自己搭電梯,所以從感染控制的立場而言,被認為是有意義的。

因為通常處理污物與乾淨的醫衛材,都是由同一人執行,而不同的機器人則可劃分清楚這兩種工作,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有興趣者可Search BBC News及該院全名,就可看到像是特利屋(B & Q)的上下貨時的作業情景。

日本在這方面,除了引進DaVinci,並跟進在上述手術中扮演既定的角色以外,似乎還沒有太多創新與突破!

但仍值得一題的,即是所謂的 The RIBA System。

"RIBA"代表的意思是Robot for the Interactive Body Assistance,這對護士人力短缺的日本,莫非是一大福音,對病人安全絕對是有間接或直接的貢獻,至少在搬動病人時,尤其是當病人本身很胖,且行動又不方便時,可以負責抱病人。

如離開床至輪椅或倒過來的工作,論誰都會很吃力,且一但用力不當,護理人員往往還會閃到腰。

這種工作項目的一天,或許很多趟的血汗工作,有了機器人可以代勞,何樂而不為呢?

目前機器人可應對30個指令,其手臂可承擔的重量是大約60公斤(為他們國人而設計的?),所以大部分的過重老外可能就免談了!
(詳見連結網站http://rtc.nagoya.riken.jp/RIBA/index-e.html)

以上負責勞力工作,或當跑腿的非廉價勞工(機器人),不知何時才會被普及採用,他們在這些工作上的精準度,當然沒有像抽藥備藥那麽的重要,因為任何給藥過程的錯誤,都是不容許發生的,所以高警訊藥物能否交給他們,還有諸多爭議,萬一出現嚴重錯誤導致病人死亡時而判刑時,想想誰該去受罰呢?由機械人去坐牢?

總而言之,「安全第一」!在機器人協助下執行的任何手術,需花費長時間讓相關人員去學習,成本耗費很大,且必需精選適當的病人,現階段還談不上「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普及的希望。

聽聽就好!格主其實最想要的或看到的,就是會幫忙全程上全身麻醉的機器人,但已經從事研究數十年的Dr. Julian Goldman說:沒有時間表!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419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