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IOM警訊報告十年後的美國病安概況
2009/12/09 09:26:47瀏覽1385|回應0|推薦2

讓「病人安全」真正開始受人重視的催化劑,即是"IOM"在1999年12月1日公開的第一篇,具有警訊及歷史雙重意義的報告"To Err Is Human"。

從起跑點起程邁向「安全」剛好至上星期屆滿10年,因此特參考國外文獻回顧一下,以供溫故知新與參考!

由於我們算是局外人,無法像美國學者瞭解事態與問題的深度,也沒有立場說人家怎樣,唯有參考美國人從不同角度撰寫的三篇文章,看看誰講的比較符合實際情形。

其中自我讚美的AHRQ並未給自己打分數,但或許可說服部分讀者那些被列出的豐功偉業應可獲高分,然而從私人機構(private sector org.)的立場,這10年來的表現,卻被另眼看待的"消費連盟"專家評為「不及格」,這難免會令人灰心又傷心!

還好我在芝加哥JC醫品病安年會中聽課時,找到了立場較公正又超然的第三者(Prof.Wachter),他給這段期間打的總成績是B-或乙下。

大家講的顯然各有一理,在此不知還有誰可以站出來給個客觀的分數,但必需要有權威性並公開講評。

三篇報告分別來自於:
1、AHRQ(http://psqh.com/)屬連邦政府立場的Carolyn Clancy
2、代表消費者團體(Consumers Union; www.consumersunion.org)的Lisa McGiffert等人
3.鼎鼎有名的病安專家Prof. Robert Wachter(UC San Francisco)

或許應該邀請他們交叉辯論會更有趣!

格主考慮將分兩篇陳述(讚美篇及批判篇),先肯定再批判似乎比較符合順序,因此由AHRQ所提出的部分,幾乎都是講自己好的(自我陶醉?),尤其是由AHRQ主導建立的制度,或開發提供給大家使用的工具,另有一些是結合其他政府單位(NQF、CDC、CMS、DOD)在過去10年內發展出來的成果諸如:

1.制定有實證(evidence-based)的34種Best practices
2.用來建置病安文化的各種工具;如最常被使用的問卷(culture survey questionnaire)及AHRQ WebM&M
3.為鼓力強化Teamwork而推廣的TeamSTEPPS
4.為減少院內感染(HAIs)的checklist
5.預防給藥錯誤尤其是針對抗凝血劑的民眾衛教

6.為減少不必要的重住院(readmission)而推行的Toolkit
7.依法公告病安機構(Patient Safety Org)並改善病安通報系統包括資料收集作業的標準化
8.支援運用模擬醫學的病安訓練計劃
9.提供經費研究住院醫師工作疲勞與病安的問題
10.提供非常實用的訊息在AHRQ PSNet

以上大概就是AHRQ自認,這10年來為美國民眾做對的事(政績)!

該文中並無很多數據可以證明是亮麗的成績,他們接下來的目標擬鎖定在發展,並普及更多有實證的tools讓有實證的醫療行為Routine化,同時協助更多病安支持團體(advisory councils),以發揮强化民眾衛教(better educate the consumers)的功能。

"十年"過了,不算是很短的歲月,至少許多中年以後的格友們應可明顯發現自體經過3650天的老化現象,不是增加白頭髮就是"加"重(鮪魚肚),起碼也有魚尾紋是看得出來的變化......。

但病人安全度也應該跟著變化吧!有人質疑真地有進步嗎?我們必需肯定AHRQ的努力,然而也要客觀地看看其他的人做了多少事情(美國人似乎喜歡把貢獻度公私分明,刻意把政府及民間的區分開來做比較),下一篇將介紹從不同角度去回顧美國過去10年來的病安動態(批判篇),線上見囉!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356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