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05 15:52:23瀏覽2733|回應0|推薦0 | |
這幾年來,推廣洗手運動的成績單,告訴我們,至少在美國已大幅提升「洗手落實率」,這些數據(美國)的變化(從2010年的40-50%逐年上生至80-90%的目標值),明顯可以聯想,這與主要感染率的下降有直接關連,因為美國CDC說,80%的感染是經由手傳播的。
今年~台灣想要爭取進入WHA的話題,隨著時間的靠近,反而已經被淡化了,想到幾年前,國內也曾拼命響應手部衛生,或許當年的部分原因是為了要做給WHO看,如今獲邀的機會渺茫,所以看不到衛生單位今年針對5月5日有太多動作。
表面上看起來,台灣似乎興趣缺缺,要不然早就有風聲,且動作可能動作頻頻才對! 還是因為,台灣的平均洗手落實率已接近100%(這是主管機關說的...),或因為剛好碰到周末,而比較沒有人要出來加班唱戲。 無論如何,再談「洗手5時機」或複習相關手部衛生的基本常識,通常是在此時被列為普遍的主題,或許因為缺乏新鮮感而作罷,所以不管WHO說什麼,反正我們也不是會員國的態度難免。
但站在推廣病安的立場,格主還是決定響應一下,不管其他人是否已經遺忘了手部衛生的重要性或刻意冷處理。 格主決定介紹一個有助於手部衛生,但尚未被認定是Evidence-based的溝通模式稱為Fist Bump(以拳頭碰撞)的模式,取代握手致意。
優點是~Simple, Safe, Free 很多報導說它在美國及英國的社會,可以被視為正式打招呼的方法,它原來是被用在運動場上,由兩位選手因某些場合雙方要互動時,各伸出一隻手臂,對準對方拳頭,碰撞一下以取代握手。 英美學者認為,經由Fist Bump傳播的細菌數或病源體(Pathogen),比握手傳播的減少90%,在感染防治的策略上,意義重大。 除了媒體喜歡大肆宣導外,比較學術方面的研究包括英國的Aberystwyth 大學及UCLA小兒科醫師Sklansky去年才發表的,在院內如NICU規劃”Handshake-free Zone”的新觀念。 美國前總統Obama與其夫人Michelle,曾於2008年競選期間曾以這個動作作出很好的示範,並在他連任期間,響應推廣這個提倡Fist Bump的運動,與很多一般民眾作秀。
2009年9月達賴喇瑪(Dalai Lama)曾造訪田納西州的Memphis,與當時的市長碰面時,兩人也以Fist Bump互相致意,而成為媒體焦點。 今年2月的平昌冬季奧運期間,因爆發Noro病毒群聚感染,所以主辦單位也呼籲參賽選手不要互相握手,應以Fist Bump取代,以預防疫情擴大。 總而言之,政府的政策可以影響病人安全,但基於世界趨勢,我們還是需要瞭解其他國家在做些什麼,政治因素加上決策者的個人喜好,就可能出現在「世界手部衛生日」,這些動態令人擔心台灣的病安還會繼續「倒退嚕」。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