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間管理就是績效管理---以逸待勞
2011/08/26 17:37:22瀏覽729|回應1|推薦2
















急迫的事



非急迫的事



重要的事



I



II



較不重要的事



III



IV




圖一



圖一是一張大家很熟悉的圖。把每個人的事分類,其中(I)為急迫而重要的事,(II)為重要而不急迫的事,(III)為急迫而較不重要的事,(IV)為不急迫且較不重要的事。然而每個人這些分類的時間分配上可不是均等的。這四區的比例又代表哪些意義呢?

























I


 


45%


危機處理



II


5%




IV


 


15%


 




III


35%





圖二



當一個人的時間分配如上圖二,他是被時間追著跑的。我們可以想像,他必定感嘆自己的人生沒有主動空間。因為他有太多(45﹪)的危機要處理,而這些緊急而重要的事,往往無法預估出現的時間,且出現了就要馬上處理。所以這是個被動人生。






















I<20%



II>60%



消極回應VS.積極掌握


規劃重於盲目行事


預防勝於善後處理


善後不排擠規劃好的工作



III<15%



IV<5%








圖三



當一個人的時間分配如上圖三,他會感覺很安定。因為他大部分時間處理重要的事,在事情變的緊急之前。所以他可以穩定而好整以暇的預防大部分的危機產生。因此即便人生中無法預測的變數仍多,卻是可以控制在一定比例內。其實人生中大部分的危機都是原本重要的事沒正確處理,而變成不得不處理的危機。

那假設我們已經處於圖二的急迫人生,想改善為圖三的從容人生,又該怎麼做?

這是個重要的問題,同時也不容易。就像是(II)區的狀況沒處理好,事情就會跑到(I)區。【重要的事沒做好,就會變成危機處理】。那如果(I)區沒處理好呢?當然還是在(I)區,只是數量變成好幾倍而已。【危機處理又沒做好,就會引發更多危機處理】

所以不必經過學習,我們很容易就落入圖二的狀況。而要改善成為圖三的狀況,則必須經過努力的過程。當處於圖二,其實可自主的時間不多,但是更應該掌握好難得的主動權。必須體認目前處境來自長此以往的錯誤習慣,調整是必要的。因此當你處於圖二,目標在圖三。從圖示上就是要將圖二的(I)區工作漸漸轉移到(II)。

雖然這麼直覺的做法,卻牽涉到兩個重要步驟

第一步最為重要,就是將手邊重要的事(II)依序排到排程中,並使得可以完全按照進度完成。這裡會有個困難,如果我整天被緊急事件追著跑,又哪裡來的餘力,將事情照進度完成?

所以需要搭配第二步,就是用最少時間的方式暫時處理緊急而重要的事(I)。但是!不能就此當作完成,而是將這件緊急事件的緊急度降低,他依舊是件重要而未處理的事,然後放到第一步的流程中。搭配這兩步反覆運作檢討,必能逐步讓自己從圖二的窘境,調整為圖三的狀態,而個人的效能也跟著提升了,這對組織跟個人都是很大的收穫。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身為一個團隊裡的個人。我們可能遇到一個睿智的長官,也可能遇到『自以為』睿智的長官。一個好的長官可以體會圖二與圖三的差異,他會在review與評斷你的績效時『暗合』上述的兩個步驟,畢竟如果他手下的每個工程師都是處於圖三的狀態,他的團隊是最有效能的,誰不希望領導一個有效能的團隊呢?

那領導者又如何『暗合』這兩步呢?

 很多領導者心裡大概都認為:員工如果沒有盯著就會偷懶,讓事情放著直到變成大事件;員工沒有智慧與意願花時間將事情做最根本而徹底的處理;員工有各種理由推卸責任。

這些假設在真實情況上有他的道理,但是對於原因的參解卻有兩種不同的方向,也導致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認為這是員工的劣根性,所以需要教化員工,那他就會採取傳教式的做法,殷殷教誨;一種是認為這是一種誤解,是團隊的共同責任,所以需要互相尋求共識,彼此調整,以便找到一個有效的模式。

第一種領導者,容易遇到問題就開始盯著員工直到把事情做到完才肯放手。然而想像一下這個員工會處於哪個狀態呢?這個員工在這過程中,就像是一大段的危機處理過程,因為老闆的盯,使得整個事件過程都是緊急而重要的事,而排擠了其他事情的處理。這種老闆,會很滿意員工最後把事情處理完(在心裡他覺得這是自己的績效),而不得不體諒員工原本的進度因此被延誤。只是這種情況下,進度的排定只能是一種參考,無法預期的延誤大多發生在這種領導方式。因為這個老闆每次出手都在造成(I)的大量增加而不是減少,算是危機擴大器。

第二種領導者,遇到問題會先尋求短暫解決方法,並爭取可完全解決的時間。然後與處理者商討根本解決的最後時限,並預先獲知可能造成原本其他工作的進度延誤。最後將問題解法排定到預定進度中。這樣的老闆,參與危機處理的過程最短,擠壓到的預定進度最少。每個成員最沒有延誤的藉口,進度也最能被保障如期完成。因為這個老闆每次都先考慮造成最少(I)的時間,而盡可能移到(II)來處理。這個老闆,重視預定進度的完成更甚於危機處理的績效。這也才是真正的危機處理。這種方式下,每個成員的時間容易處於圖三,這個團隊的時間分布也容易處於圖三。每件事都能按照預定進度完成,不正是每個老闆夢寐以求的事嗎?

從另一個角度,第一種老闆屬於「力挽狂瀾」型的,第二種屬於「因勢利導」型的。前者除了自己累下屬也不輕鬆,但是因為領導位置的主觀,很容易把所有的功勞歸給自己(因為自己真的很辛苦),過錯歸給下屬(自己辛苦卻沒效果,如果不是屬下的錯,不顯得是自己的錯?),這樣的組織向心力低(老闆累可以怪屬下,屬下又累又被嫌豈不是很苦瓜,當然不可能同心)。

一個圖二時間分布的人,進到圖三的團隊,真是一件個人的喜事,因為他有很多學習的對象,當融入團隊時,自己也成為圖三的時間分佈。但一個圖三時間分布的人,如何跟圖二的團隊相處呢?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悲劇大概是這種狀況;為了避免悲劇,應該是個人來配合團隊,除了人多勢眾的因素,主要是這個人有能力懂與附和團隊,而團隊卻沒人可以理解與配合這個人,自然是有餘力的人演給沒餘力的人看囉!

無論如何,人或團隊絕不可能自然的成為圖三分布,必定要經過努力的過程。一開始處於圖二是正常的,有辦法將團隊帶往圖三才是睿智的。

工作團隊與領導者間的互動,如果雙方心中都有這兩張圖(圖23)。溝通起來必定更能達成共識。沒人會故意引起衝突,衝突的來源大多是『危機處理』與『預定進度準時』,這兩件事的優先順序的認知落差。因為這沒有固定模式的,有時前者優先,有時後者優先。狀況發生,何者優先一定要討論過,別單方面決定。『預定進度』是一大堆人開會共同認同的事,如非生命交關,不該輕易讓別的事情插入而影響。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samray&aid=5583125

 回應文章

我不是柯博文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以逸待勞豈是什麼都不做 !?
2011/08/30 13:24
以逸待勞是,按部就班,不疾不徐,把該做的按照既定進度做好,並靜待結果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