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川島芳子,到川島茉樹代
2012/02/10 14:17:21瀏覽10428|回應15|推薦28

「Makiyo當時動手打人,因為她是個喝醉的女人」、「Makiyo之所以說謊,是真的因為醉到記不得,再加上當時經紀公司和律師的安排」,倘若現在有任何人指出Makiyo「酒醉」與「說謊」這兩項被多方指責的關鍵背後,可能是這樣單純的原因!我們幾乎可以想像,這樣的論點必然遭致各方更為無情的攻擊!
這起醉酒傷人事件,幾乎難以容得下任何「同情角度」。Makiyo是「醉酒、傷人、說謊」的邪惡女人,怎能允許她可以如此「單純」?
但也正是如此,隨著這起醉酒傷人的風波發展至今,無論Makiyo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案情的經過與刑責的輕重真相如何,我們都再一次看見整個台灣社會人心中,屬於「偽善」與「嗜血」的那一面。

輿論,其實根本上是「偽善」的!
「惡者」之所以為惡,全然不是「法律」或「道德」層面,而是一種社會「情緒反應」的共同認定。
這當中幾乎都是情緒悲憤的那一方掌握了主動與絕對的話語權,社會從此不存在太多不同論述與反省的空間。
因為在人們情緒的天平上,人們此刻可能甚至更願意同情一位槍擊殺人犯,只因為我們不認識他或不熟悉過程,而依然轉身憤怒的認定Makiyo等三位女藝人是如此十惡不赦!

至於媒體,則毫無疑問更是「嗜血」的!
當我們最近日夜看著台灣媒體尤其是電視評論節目中,Makiyo幾乎被所有貌似岸然的評論名嘴,描繪成「邪惡的女巫」。
而名嘴們是如此代盡忠良的,圍繞女巫舉起正義之劍,並且在點燃十字架下的柴火之前,每位名嘴氣宇昂然的逐一向大眾宣示Makiyo平日邪惡醉酒的言行。
但任何人都明白,媒體之所以要將案情的是非經過,徹底以萬馬鞭屍的手法「將Makiyo一幫人絞成肉片汁液」,一切當然都只為了換得收視率噴漲的結果!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Makiyo的這起事件所勾起的社會情緒之強烈,其實是所有人們過往內心或記憶深處的某些「憤怒、愧疚、遺憾」,一次被徹底的宣洩出來!
你我每個人一生中必然都曾經親眼目睹過發生在身邊或街頭,某些「強欺弱、大欺小、外欺內」的場景。尤其是那些醉酒囂張、打人叫罵的場面,更是在社會角落經常可見。
但人們卻大都選擇「敢怒不敢言」,而對於沒有出手相助或代為報警,人們也最多是在轉身離開後「心中掩埋了愧疚與遺憾」。

於是,Makiyo的這起事件成為社會人心各自卻共同的「救贖」!讓我們可以毫無顧忌的「垂憫傷弱者、痛責施惡者」。
包括了可惡的日本人,他一定是黑道!可惡的不知檢點的醉酒壞女人,她一定是跟男人亂搞!不說真話、還打扮成那樣說謊,真是可惡!
在如此盡情的咒罵同時,儘管我們也都知道,這一幫醉酒打人的男女四人,其實在現實層面與角色中,是徹底驚嚇到完全沒有任何反擊之力的。
對惡者的一種集體施暴,真是正義凜然且無比爽快!彷彿社會的一切罪惡,都將從此被徹底淨除。

倘若要調閱統計這種醉酒傷人的案件,每年在台灣各地真是多如牛毛!
Makiyo一幫朋友醉酒鬧事,可能也不是第一次,但這次只能說是一場「不可思議的機緣」,匯聚了社會上所有對此壓抑不滿的情緒,轟然一聲,便巨大如海嘯。
即使是意見多元開放的網路上,如今任何對Makiyo略表同情的「異議」,也都瞬間被圍剿!
於是,一些已經冷靜或者心存悲憫的人們,也只能畏於其他周遭「排山倒海的憤怒與天地不容的嚴肅」氣氛,選擇噤聲不語。


我自己比較好奇的,依然還是「醉酒」「說謊」這兩個關鍵因素!我真的對喝醉的人如何行使「過肩摔」,一點興趣也沒有。
但如今人聲鼎沸,整起案件被反反覆覆的討論,卻從來沒有進一步討論:
是否正是因為徹底「醉酒」,所以雙方口角摩擦之後,才會輕易的踢車打人?醉酒,所以出手之狠、腳踢之重,已經失去自控能力?醉酒,因此在打人之後,根本無法如同清醒者的審視傷者並報警?最終也同樣是否因為醉酒,所以進飯店時一群人依然說說笑笑,全然不知方才傷人輕重,已達刑案層面?

至於「說謊」,與其針對Makiyo當日的襲胸說詞,倒不如應該推理想想:
藝人的記者會不都是照著「經紀公司+律師」的劇本在走?而無知的謊言,究竟是源自「女巫的邪惡心靈」?或者根本就是經紀公司一廂情願的愚蠢?以及律師事務所採取「影劇花絮的處理宣言」,如同員警擱置證據錄影帶一般,所有的大意與輕蔑構成了那一場綜藝節目般瞎掰胡扯的記者會?


本名「川島茉樹代」的Makiyo,令我想起梅艷芳主演過的日本侵華時「川島芳子」最終被詆為邪惡漢奸並處死的故事與過程。
我並不同情Makiyo,因為「無知」本身,往往正是所有貪念貪杯、嗔念打人的原始因子。但我同情那些,在每個時代不同「輿論與媒體」的潮浪中,歷經各種同樣被「偽善與嗜血」對待過的當事者。
眼前每天所有追逐這次醉酒傷人事件的報導與評論,都只是想要證明或強化「Makiyo是個假裝單純、說謊醉酒打人、男女關係混亂的日本籍在台灣演藝圈混通告的壞女人」!但案情真相,確實是如此?
我們是否又看見了多少,屬於自己和社會兩者之間,具備了怎樣「多情又無情、善良又殘忍」的那一面?
那個看不見的「邪惡的女巫」,究竟在哪裡?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6103329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Guangl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上帝也瘋狂
2012/02/10 20:25

David Schwartz 的一段話發人深省:

Where success is concerned, people are not measured in inches, or pounds, or college degree, or family background; they are measured by the size of their thinking.

中天一個鐘頭的新聞播報裡,花了 45 分鐘報導踢人打人的這個案件,覺得有局限國人視野之嫌。也許用濃縮的方式處理得精闢一些,比較宏觀不會 Tunnel vision。這種窮追猛打的報導方式,連上帝也會瘋狂呢!


王僧劍的頑石集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川島芳子其實是清朝人
2012/02/10 20:17

以下是維基百科查的資料:
>> 川島芳子(1906年1月25日-1948年3月25日)原名愛新覺羅·顯玗,
>> 漢名金壁輝,字東珍,號誠之,滿洲鑲白旗人。
>> 因曾替日本長期做間諜而知名,被稱為「東方的瑪塔·哈里」。
>> 川島芳子是清朝末年,第十代和碩肅親王善耆的第14個女兒。
>> 善耆眼看政權旁落,心有不甘,便將她送給好友川島浪速做養女,加以調教,
>> 意在復興大清帝國。
其實是有點像是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算是個悲劇角色,從小被人安排的命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從王欽若、王振到王尚智
2012/02/10 18:33

得了吧,你!!  「川島芳子」不管是不是邪惡漢奸, 都是日本特務, "死"是必然的。

川島芳子 與  川島茉樹代, 一個"工於算計",一個"工於無知", 除了同性和同姓外,看不出有何相同??????????????!!!!!!!!!!!!!!!!!!!


Luna小主萬福金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精神科專業人員及檢方鑑定
2012/02/10 16:53
是否正是因為徹底「醉酒」,所以雙方口角摩擦之後,才會輕易的踢車打人?醉酒,所以出手之狠、腳踢之重,已經失去自控能力?醉酒,因此在打人之後,根本無法如同清醒者的審視傷者並報警?最終也同樣是否因為醉酒,所以進飯店時一群人依然說說笑笑,全然不知方才傷人輕重,已達刑案層面?
---------------------------------------------------
事實上, 精神科專業人員及檢方很輕易即鑑定行為脫序犯事者其真假醉清醒程度. 這些犯事者是騙不了專業人員滴.

在齊太史簡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得了吧,你扣網友多少帽子了
2012/02/10 15:51

得了吧,還說人家不給你們話語權

您們扣譴責 Makiyo 的社會大眾多少帽子了?

>>>「偽善」

>>>「嗜血」

>>> 絞成肉片汁液

>>>醉酒囂張、打人叫罵的場面,更是在社會角落經常可見。但人們卻大都選擇「敢怒不敢言」,而對於沒有出手相助或代為報警,人們也最多是在轉身離開後「心中掩埋了愧疚與遺憾」。於是,Makiyo的這起事件成為社會人心各自卻共同的「救贖」!讓我們可以毫無顧忌的「垂憫傷弱者、痛責施惡者」。

>>>這一幫醉酒打人的男女四人,其實在現實層面與角色中,是徹底驚嚇到完全沒有任何反擊之力的

>>>集體施暴

>>>多情又無情、善良又殘忍?

我想在言論自由的國度,任何人都有權檢驗別人的過錯,任何人(尤其是公眾人物)犯了錯更該被檢驗

當然......您檢驗批評過 Makiyo 的社會大眾,是您的言論自由..............但是同樣的,社會大眾譴責 Makiyo ,不也同樣是言論自由嗎?

當然,您要說一切的錯都是「酒」引起的而是您的自由

只是什麼時候有人開始同情被輿論譴責的人了?

馬總統可以被社會大眾譴責

在野黨黨主席可以被社會大眾譴責

證嚴上人可以被社會大眾譴責

唯獨社會大眾譴責 Makiyo 的惡行時,被認為是「偽善」和「嗜血」

PS: 一個人喝了酒,可以忘了自己有沒有踹人,卻沒有忘自己有沒有被摸胸,有沒有丟了皮包在車上,真是高呀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