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1 01:16:45瀏覽2063|回應6|推薦31 | |
一個國家地區文化思想的水平,從其媒體報導的水準型態,就可以看出。 NHK在今年初,做了有關中國大陸「四川大地震」後續的深度追蹤報導。 這陣子在BS小耳朵終於重播,我也終於順利的側錄下來。 然後,在三集不同的災區真實故事中,我也在自己的淚眼模糊中思緒踱步。 對於人世間或大或小的苦難,對於生命中或此或彼的困頓,旁觀者的我們,應當如何的看待與萃取?當事者的我們,應當如何抉擇與穿越? 紀錄片中最令我動容的,是其中第二集的「李老師和30個孩子們」。 內容紀錄了四川大地震震央附近的一所山區學校「紅白中心學校」。 學校其中的一位李庭芳老師,和她倖存下來的中學三年一班的少數同學們,他們是如何的彼此陪伴,繼續度過時時觸動傷痕的人生此刻。 「紅白中心學校」,一共有159名中小學生和8名老師罹難。 如今災區裡年輕青春的男女孩子們,笑得燦爛如花! 當初學校頹圮的殘址就在附近,其他罹難孩子們的墓塚區,就在不遠的山坡上。 這些倖存的孩子們,一開始都是開心的笑著接受訪問,但略略談及地震當日的不幸,孩子們幾乎都是隱忍著抖顫的嘴角,直到瞬間痛哭,甚至奪門而出! 不用任何台灣記者最擅長的「多餘的旁白、追問或解釋」!NHK的鏡頭就這麼陪著孩子們擦眼淚。 什麼都不用說不是嗎?對於倖存者,尤其是孩子們,那是如何難以忘懷的痛楚啊!如何難以忘懷的傷痕啊! 一位年輕帥氣卻眉頭深鎖的班長小男生,勇敢的陪著NHK記者重回學校舊地。 當時地震發生之際,眾人四處奔逃,他形容,他當時逃出來時回頭一望,無數的同學們被樑柱砂石擊壓,不斷的哀嚎。 他皺著眉卻以勇敢的語氣說,到處都是殘缺的屍體,有幾位是他的同學。 然後他說,他後來也親眼看著,李庭芳老師自己的女兒,當天也在同所學校中不幸罹難。他走過去問老師,要不要幫忙揹老師女兒的遺體? 當時的李老師,只是安靜的抱著女兒的屍體,到不遠處的樹下坐著。 過了一會,還沒等到她先生到達,李老師便把女兒的遺體放在一旁,便就起身回到學校的瓦礫碎石間,繼續幫忙救援安頓其他受困的學生。 說到這裡,這名班長小男生面對鏡頭,終於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NHK紀錄著如今的李庭芳老師,在這所只剩「小班級」的紅白中心學校裡,時時以笑容鼓勵倖存的孩子們;孩子們也全靠堅強的這位班導師為心中依靠。 苦難的記憶,在師生彼此的心中不躲藏,也不張揚。 孩子們偶爾拗脾氣,李老師也都能體會,大家繼續準備著升學考試,彼此為伴。 NHK的鏡頭也忠實的跟隨著李老師回家,去凝視這位笑容滿面、親和又堅強的老師,是如何面對自己的悲傷。 直到李老師拿出手機,播放著去年初女兒生日時,錄下女兒的一段唱歌原音。 這是一段永遠捨不得刪去,卻也永遠會在心頭疼痛著的天使的歌聲!讓這位白天始終為著孩子的功課笑容和煦的女老師,終於眼淚無止的流下。 片子最後結束前,紀錄了李庭芳老師女兒今年的生日。 全班同學一起,排隊走向學校旁的小山丘,在綠意滿山圍繞的墓地,探望正在祭拜女兒的李老師。 大家逐一輪流與李老師擁抱,每一位男女學生都用力的放聲大哭,毫不遮掩。 也只有在此刻,彼此的悲傷可以不必繼續隱忍,記憶的傷痛可以任其傾洩翻騰。 孩子們深深感謝著李老師!即使李老師她自己的女兒都罹難了、她也持續傷痛著,但老師仍然為了孩子們而堅強挺住,並且以笑容與鼓勵,給孩子們繼續成長的動力。 最後一幕,是全班同學圍個圈圈,大家抱在一起,大聲的唱著笑著! 就像頹圮之後已清除的校園,也像成群墓地周遭開始重新長滿綠草花朵,孩子們終將繼續帶著傷痕,向未知的人生前進。 這是一群特別堅強的師生一班,給所有觀眾笑與淚的百般觸動,飽滿到無以言語...。 看完NHK的片子,我知道始終始終始終,我將永遠不可能在台灣的「公共電視」看到這樣水準的新聞片。 甚至我猜,公共電視的影片採購組,連這樣的紀錄片都不知道應該採購播出。 至於台灣商業的各家新聞頻道,收視率最高的TVBS新聞台,也絕對不可能做得出或肯投資。 就算是曾經最深入四川災區、待得比別台久,且製作費充裕的「大愛」台吧!它們裡面所提到的四川地震,幾乎只有慈濟的師兄姊是如何的了不起,以及災民們如何的被妥善救助;然後,必然都有「災區的災民跟著一起比手語歌、讀靜思語」。 台灣即使對於自己的「九二一大地震」,當初到現在,媒體報導其實也只能稱得上具備「淺薄的凝視」。 後續的追蹤報導,也是稀稀落落;尤其對於政策的檢討、災民的安置就業這類「硬性話題」,大多只是邀請專家受訪,「隔空說癢」而已。 多年來,始終只有日本NHK的紀錄片,能夠確實深邃的去凝視與思索,在他們日本國土之外的地震苦難,以及之中人們的過去來今。 NHK的紀錄片之中,幾乎沒有任何官員的訪問,也應該不必要吧! 任何新聞報導,最珍貴以及最動人之處,都是直接從那真實本質的「人性」深處取材,已然有悲欣交集的無量豐沛。 或者應該說,台灣的媒體,尤其電視記者,鮮少能有「洞悉或闡述人性的表達能力」,無論是文字記者或攝影皆然。 就算是台灣的各家宗教頻道,對於四川大地震苦難的報導角度,也幾乎都是一種在災情的驚聳以及人們的傷痛中,呈現出「自我行善,感覺良好」的對待角度。 台灣宗教媒體的敘述方式,最終還是看不見,「誰才是真正的說法者」? 特別是當海內外所有的救援團體,如今都「功德圓滿」的離開四川地震災區之後,「會是誰」會繼續在這片苦難的記憶土地中,以艱困的努力拼搏著? 「還會有誰」會繼續在各方現實的逼迫壓力下,以堅強的微笑開著花? 除了政府,還有比媒體或宗教,更強大的力量嗎? 但在那些媒體與宗教所不可及的角落,對於災區倖存的孩子們,因為親歷如此的生死苦難,如今變得既脆弱又堅強;媒體記者或宗教工作者,可能都毫無所悉吧! 可能還以為,他們就是那種「新聞畫面中標準的災民模樣」呢! 我隱約有一種感覺,我相信災區中未來的孩子們,當中一定會出現某個非常不凡的獨特人物呢! 只要能夠順利的走出傷痛,並且勇敢邁向自己今後的目標與人生,一切最深的苦難,都將會轉化成最廣闊深邃的性格能量,乃至超乎常人的毅力智慧。 特別是還有像李庭芳老師這般,自己受苦,卻在苦難的最深處,繼續以愛與教育的本懷,灌溉著摸索中的孩子們。 沒錯!再天大的苦難,一度關切也熱中投入的媒體與宗教,終究都會走開。 人生就應該這麼勇敢樸實的繼續下去,無論是在災區,或者是遠方的我自。 但幸好還有日本NHK的專題報導,讓我有機會,能再次看見四川大地震的此刻一眼!以及那些包括李庭芳老師與她的30名學生在內,正在努力茁壯的珍惜與勇氣。 他們讓我流淚,也讓我因為自己的眼淚,去重新看見那些已經逐漸淡忘的,無論從九二一或四川大地震當時,一路而來曾有的珍惜與勇氣!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