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黎智英的「動漫新聞」是啥米碗糕?
2009/06/22 15:16:22瀏覽5124|回應7|推薦30
金浦聰與黎智英因為「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
台灣媒體圈的友人或競爭同行,幾乎沒人會驚訝。
但雙方「分手」的時間,比想像還要快倒是真!而在金浦聰決定走人之前,包括潘祖蔭在內的幾位資深電視新聞人,也都提前先從「壹電視」走了。
幾乎已經被證實,黎智英堅持的「動漫電視新聞」是各方理念衝撞不合的主因。
而懷抱著「傳統媒體價值信念」的金浦聰等人,怎堪投身孕育出來的,是這麼一個前所未聞的「異形」?
一旦發現這位向來被視為「媒體顛覆者」的黎智英,原來這回想生出來的,竟然是這種用「『動漫』把新聞畫出來」!而原本應該用影像拍攝,表達真實新聞的手法,卻成為輔助動漫創作新聞元件的配角!金浦聰這位政治上特立獨行的劍客,怎麼可能忍受拿自己的信譽來「陪產」呢?

金浦聰決意離開必然毫不眷戀!而這幾個月的「壹電視之旅」也將成為他政治仕途「返鄉回溫」的一場過度而已。
但雙方毫不遲疑的分手,顯然黎智英對於他的電視台,堅持非要採取這種動漫新聞型態,也已經到了非「臨盆」不可的地步!
儘管從電視媒體圈的角度,外界更關注的是:失手錯過「中時」集團的黎智英,要怎樣先順利拿到另一個新聞頻道再說吧!
但外界不得不承認,台灣除了邱復生,黎智英確實是少數熟悉「媒體與觀眾的『人性』關連」,且擅長用各種「視覺元素」而非傳統文字義理的一位媒體經營者。
這樣的媒體玩家(或行家),一旦他的動漫電視新聞橫空出世,那會不會是一個顛覆性或毀滅性的創意?
會不會顛覆了人們對電視新聞收視的印象與習慣,會不會毀滅了傳統電視新聞以「文字載運影像」的敘述結構呢?


以「動漫」播出的新聞,我曾經看過幾回。
首先是日本,有一些小單元是以「動漫人物」本身播報「動漫界」的動態消息;或者是以動漫角色進行「廣告宣傳」方式的新聞播出。
至於真正接近新聞型態的,大多是與「兒童」相關的新聞為多。
早年的迪士尼,偶爾會有自家唐老鴨來播些消息;近年來則是在歐美以「公共電視」為主的兒童節目或兒童新聞中,有不少採取動漫人物播報,或更多是「動漫+真人」混合播報的兒童新聞。
如果要將動漫創作的處理手法,全面進入每日的常態新聞,那確實是一種全新的電視視覺型態創意!這對於「電視媒體」產生的革命性,甚至應該遠超過單就「電視新聞」領域的探討層面。

其實以「動漫」的新聞處理方式並非創新,對於傳統媒體而言,多年來動漫一直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版面「亮點」!
早年報紙與雜誌密密麻麻的文字,因為意外導入了「政治漫畫」或「漫畫中暗喻政治」,而反倒吸引了更多目光。
不記得新聞或評論內容無妨,一則讓人會心一笑的漫畫,瞬間傳遞了連文字都無法「贅述」的意在言外的幽默或諷刺。
人類以「視覺」的方式記憶各種印象,人體生理學已經驗證,確實要比用「文字」的意識結構理解,更為直接、快速與持久。
甚至廣播的「聲音」,則是比「文字」更容易「撩動情感與反應」。
這也是為何這幾十年來「新聞傳播史」的變遷中,就是一段從文字媒體逐漸過渡到影音媒體的發展歷史。
而自從「網路」開啟了讀者受眾更為直接的互動與表述權力之後,傳統文字媒體快速式微幾乎潰不成軍;至於影音媒體也因為受限於傳輸效率,而同受打擊。
但在此間,最符合網路傳輸且兼具視覺特色的的「動漫」(及圖像icon),在許多方面成為網路時代「視覺表述」的新寵兒!
對於黎智英這場以「動漫影音媒體」來表現新聞,是不是一種不倫不類,應該有許多討論空間。
但若是針對一種「增加視覺表現型態」之下的電視新聞,這種改以「動漫」為主,至少以動漫做為跨電視、網路、手機行動應用核心的這個「思路」,確實是符合當今整個傳播科技的環境發展


包括金浦聰在內的媒體工作者或學者,向來對於「媒體」的概念空間,都是三維空間。
X軸」是報紙、廣播、電視的不同媒介型態,「Y軸」是政治新聞、財經新聞、社會新聞的不同領域選項,「Z軸」則是媒體道德、媒體管理、觀眾反應、社會責任等等的意識層面
一旦離開這個傳統認知的空間軸線,幾乎都會被抗拒或反對。所有促發媒體改革的最初,往往先被端出來的,就是指其可能「違反客觀真實」。
但顯然黎智英這號人物的媒體意志空間,並不相同。他還有好幾個軸呢!
我們可以從他最終歸納出這個「動漫電視新聞」,確實看見他頗有一些不同且讓人驚異的角度!

首先,是傳播科技發展趨勢的大環境
倘若從當今科技推進發展的角度看媒體,以「移動便利」(Mobility)為主的「網路+行動」,毫無疑問將是未來幾年內,全面成熟推動的結果。
這是以硬體發展為主,在每個環節包括:光纖或WiMax鋪設,傳輸的壓縮技術更新,手機電腦載具的更強運算與更大儲存能力,乃至最終連末端家電設備的電視、音響,甚至其他設備,特別是視聽手機功能等等,全都整合進入這個硬體應用的體系環境。
在這樣的大環境潮流下,觀眾收視的「時間、空間場域」已經截然不同!收視的心境與需要的「信息量」也不同!
一旦越來越多人,是在巴掌大的手機螢幕尺寸上看新聞,或者,在電視及電腦螢幕上一邊上網一邊分割畫面看新聞;到這個階段,電視新聞的影像內容與構圖比例,也自然不可能再一成不變!

其次,電視新聞的收視觀眾,快速的代謝與變遷
事實上,眼前台灣的電視新聞,除了提供信息的本質不變,應該早已經「內容嚴謹不再」「政治立場分明」,尤其「商業置入不分」了吧!
尤其「年輕一輩,越不看電視新聞」在這些年,越演越烈!
收視調查的數字,這幾年已經證實這個警訊;特別是在網路更為發達、替代電視功能的信息途徑以及娛樂方式更為多元之後。
這當中,包括新聞在內的各類電視節目,飽受批評抨擊。而媒體內部本身,對於應該「繼續守在電視」,或者應該把節目「攻入行動網路」,也是這五年來受到媒體內部或傳播研究當中,相當程度引發辯證的議題。

而隨著時間繼續推宜,年輕人繼續長大,媒體觀眾也確實隨之萎縮遠離。
連帶影響了電視廣告的投放興趣,更多預算轉向了網路分眾市場。
但究竟是年輕人不需要看新聞?還是不喜歡看新聞?
抑或是,年輕人不喜歡看這幾十年來總是:每條一分半鐘、記者配音、最後「某某報導」這種不變的新聞呢?
倘若現在讓觀眾不再被禁錮在固定的主播、新聞畫面中,而是以更戲劇性,更天馬行空的動漫型態來呈現新聞(甚至虛擬角色的記者與主播),年輕觀眾的反應會如何?


在此同時,第三,「動漫」本身的媒體魅力,無遠弗屆!
根據日本方面曾做過的調查,動漫人物符號,在廣告效果上,確實同時兼而能夠「吸引從幼兒、成人到老人」,是非常有效的媒體符號。
特別是做為今後主要媒體使用者的「年輕族群」,在長年習慣了線上電玩的虛擬動漫人物,也習慣了網路應用的動漫表情符號表述之後,倘若對於「實體新聞」,也以同樣的視覺元素呈現,他們會排斥或反倒會更容易接受?應該是不言可喻的。
對此,普遍有批評認為,動漫新聞的「新聞真實性」會有爭議!針對這點,我相信應該是那些對動漫並不熟悉的人,才會有此議論吧!
一旦影像出現動漫,任何觀眾自然而然會明白,那必定是「參考畫面」!這甚至比早先由真人演出的「新聞模擬畫面」,要更沒有魚目混珠的疑慮才是!
因此,「動漫新聞」基本上應該是做為一個「以網路為主軸,擴散到電視等傳統媒介途徑」,並非傳統「電視上固定的內容,擴展到網路」思想上的產物;更不是那種屬於文字媒體的「新聞內涵」,或者「新聞道德」這個層面的探討。

不妨想像一下,倘若新聞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收視新聞不一定非要專心危坐的緊盯電視不放,那麼在上網的電視/電腦螢幕的分割畫面中,對於一些非要「親眼目睹」的新聞,倘若能以動漫圖像簡單交代清楚,是否應該就可以了?
我相信在黎智英的概念中,並非要讓動漫新聞「全面取代」傳統的新聞拍攝。
人們對於一些極具現場感的影像,一如Youtube裡群眾紛紛的上傳分享,也仍然是要眼見為憑。但是對於一些「有意思,又不見得能拍到當時畫面」,尤其是「社會新聞」,採取動漫還原的方式處理,應該也不賴;至少比空口白述要好。
坦白說,過去無論從報紙到電視,許多新聞仍然是「靠記者的文字敘述(配音),讓觀眾各憑想像去感受」!觀眾自己得要身為大腦中的動漫創作者才行。
如今,倘若採以動漫社會新聞,應該可以讓「懶得為這些無聊新聞多動腦筋」的觀眾放鬆一下,喘口氣吧!


當然,我相信最後的關鍵原因是,台灣的電視新聞,坦白說,越來越難看!
台灣新聞的「主流時段」走不出島內的政治批評。而新聞內容中往往除了看到新聞部忙著在城市裡找美食、在網路上找新奇,幾乎只有很少量的節目,去關注更宏觀的趨勢或更微觀的人性。
換句話說,倘若「台灣觀眾真的只喜歡看這些破新聞」?!那麼至少,「有沒有一個比較『新鮮的方式』,去看這些一模一樣的破新聞」?

台灣新聞頻道最讓人難受的,除了新聞內容九成五以上都一樣,甚至是辨別頻道差異的「視覺鏡面」設計,各家也都抄來抄去!
只要有一家跑馬燈,大家都跑!有一家用某種標題鏡面,大家也跟著用!
最近東森與中天的主播們互相跳槽,觀眾簡直難以分辨誰是誰?哪裡是哪裡?
另外,比如當全世界的新聞頻道,都已經以「虛擬影棚」的設計與應用為主,並且玩到出神入化之際,台灣各家新聞頻道甚至連最基本的「全數位化的非線編輯作業流程」都沒有完成!而一切,都只是因為新聞從業人員「大家用習慣了,要改很難!」
在我來看,黎智英的「動漫電視新聞」,必然也必須是以全數位的環境,從新聞的內容編輯設計、製作到播出,都涉及內部高效率的數位傳輸。至少這個「基本的突破」,令我期待!
事實上,早年朱邦復先生已經嘗試研發出一套,輸入故事內容指令,就可以產生「動漫」的流程系統。當時朱邦復是希望將中國古籍的經典故事,以動漫來普遍推廣。
這也意味著,其實黎智英針對當日新聞,進行動漫繪圖設計的可能,並不是天方夜譚,基本上不外是建立足夠的「視覺部件」與「新聞情境部件」而已!
當今的四核心、八核心運算與強大的記憶體、儲存量,與朱邦復當年的環境不同,如今足以應付最大量的設計運算了。
從黎智英在整個電視新聞頻道的組織架構中,竟然是以「美術設計」為核心!就可以看出他整個新聞流程的端倪了。


以上我粗略估算一下,黎智英有別於「媒體人」的新W、X、Y、Z四度空間軸。
在絕大多數的媒體人與傳播學者,仍無法對電視傳播的未來,分析預測出可能的趨勢之際,顯然黎智英已經為他本身的媒體進化,從不同的層面觀察出一個「結論=動漫」,並且將賦予實踐!
當然,在金浦聰離開之後,除了頻道商每個人無不對著黎佬「待價而沽」的現況,放眼媒體圈內外,還會有誰能幫他「搞定一個電視新聞頻道」的這個電視媒體大夢的前提?確實令人懷疑。
但我個人相信,「動漫電視新聞」顯然並不是一個無稽之談或天方夜譚!
這是即使許多包括金浦聰在內的傳統電視人或學者所嗤之以鼻的,在我看來仍然不掩其與潮流人心趨勢相符合的一種實驗價值。

不過,我最想指出黎智英的動漫新聞,其潛在意義上,應該也頗能瞄準「兩岸媒體市場」!特別是眾所皆知,黎智英是早早被中國大陸列入「黑名單」的媒體。
當此刻兩岸甜蜜開展各種交流,媒體交流也箭在弦上之際,黎智英如何不被這個他唯獨錯估了的兩岸趨勢加速給逐漸「邊緣化」?他的「壹傳媒」媒體集團要如何在很難吃到「兩岸廣告市場」的前提下,依然能夠打入人心收視市場,媒體經營只有靠著「挾觀眾,以令政治勢力」,才能據以站穩自身腳步。
而這內容可以連輕薄短小、逗趣好玩,並且連中國大陸年輕人都有可能「瞬間接受」的「動漫電視新聞」,或許也是讓黎智英的媒體內容,還有機會回身打入大陸的一道王牌,說不定呢!
至少,看看日本動漫主角擴散全球的驚人超人氣吧!
或許當局可以禁止活生生的盧秀芳或張雅琴去大陸,但你怎麼禁止如同線上遊戲中那些虛擬美絕的「動漫虛擬美女主播」,進入大陸年輕觀眾的心中?


很多人把這次金浦聰的去職,以「生意人與媒體人很難合作」的差異,意有所指的暗諷黎智英的電視媒體佈局。
然而,在這兩人之間,「誰的思路才是更接近媒體趨勢的本質」,或者「誰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理念,而非觀眾的需要」?顯然才是「生意人與媒體人」在意識型態的論辯中,最弔詭的環節。
媒體經營,確實不是普通生意人能夠承擔!無數的高價設備器材,以及以人海戰術的記者編輯組織,投入了無數的真金銀兩,每天卻只能換得「將訊號射入半空中,且觀眾不見得賣帳」的殘酷本質!
而即使不是出錢的「資方」,但顯然包括金浦聰在內這些離開「壹電視」的電視媒體人,自始至終也都不會是一位「媒體經營者」!
除了與每個月收入支出的「損益表」打仗之外,當今的電視媒體經營者,要如何與更複雜難辨的硬體趨勢判斷打仗,以免買錯動輒億萬的設備結構?
特別是電視媒體經營者,要如何與多元善變的人心收視市場,打一場人性較勁的戰爭?梟雄之屬的邱復生、王令麟,如今都紛紛敗下陣來。新接手的蔡衍明、黎智英,真能再創媒體革命的新局?

早年經常可以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歌迷把心愛歌手的歌曲,製作成flash的動漫。
坦白說,這些眾多的年輕民間創作力,有時比唱片公司花大錢拍的「實體」MV還更好看呢!
動漫這個概念與技術,過去從來沒有進入過電視媒體,尤其新聞之中。
我也不知道今後,一位動漫美少女主播,播出的一則動漫現場還原的社會新聞,與沈春華播出的同一則文字攝影記者的傳統新聞,我會看哪一台。
但可以確定的是,現在還會是一個「新聞專業權威」當道的時代?人們會是正襟危坐看著「客觀公正」的電視新聞,或者早已經是「隨便聽、隨便看」一下呢?
這個把月來,我真的不知道盧秀芳與張雅琴「對調」之後的新聞,有什麼差別。但我確信,倘若有這麼個穿插動漫新聞的電視頻道,我想我一定會好奇的轉台過去看。
特別是從科技傳播與媒體趨勢的現況中,至少我個人是頗期待黎智英的「動漫新聞」,以及這之後必然可望掀起的媒體革命!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065915

 回應文章

彭蕙仙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黎智英的良心。
2009/06/28 19:21
尚智兄

大作分析得很精采。

據我了解,「壹電視」新聞動畫團隊已經動了兩年了,他們是把動畫新聞「模組化」,製作了很多個別的3D 元件,如老人,小孩,男人,女人,貓啊,狗啊,船啊,飛機啊,高鐵啊,blabla一大堆,有新聞發生時,就可以直接用這些元素迅速合成不同的情境,只要事前的 Data base 做的夠多,新聞發生時其實不需要太多時間就可以做出動畫新聞。

《蘋果日報》帶動模擬圖新聞,搞到現在很多媒體什麼新聞都要來一個模擬示意圖,有時其蠢無比,有時又直接的令人覺得噁心;未來《壹電視》肯定也會帶動新的「動畫化」風潮;視覺化的新聞沒什麼,真正讓人受不了的是社會新聞中燒殺擄掠車禍性侵等新聞的動畫化;看看《蘋果日報》做新聞的態度,面對沒有良心的黎智英,我絲毫不期待他的動畫新聞,那只是再一次毒害台灣觀眾。

黎智英在他的傳記裡大談他是如何重視家庭、愛小孩的男人,他是否想過,他做的媒體對多少家庭、小孩造成傷害?看《蘋果日報》性侵模擬示意圖之類「視覺化」新聞長大的孩子,會有怎樣的兩性觀點、會對生命有怎樣的態度?或者,他自己的小孩都在國外長大,基本上沒有機會被自己父親辦的媒體毒害吧。

前兩天一則產婦殺自己小嬰孩的新聞,只有《蘋果日報》登出死嬰的照片,NCC 那些英明偉大的委員們,你們這時在哪裡?我等著看 NCC 如何審議「壹電視」的申請案。

金溥聰是該走,他連去都不該去,平白成了廉價的廣告品。

江雅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犀利
2009/06/25 21:06

目前為止看到講「金蘋果」最好的文章啊。推。


張系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Great article!
2009/06/25 01:34
Very interesting article.  Can "animanews" become the main stream?  Or just a more animated version of "Apple the newspaper"?  In any case it will be an interesting experiment.

tyu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該不會跟我幻想的未來一樣
2009/06/24 15:42

當我一聽到「動漫+黎」的時候,我就幻想似乎看到一場場趕工出來的擬真原境重現場景不斷地一直播放。2D、3D 的虛擬場景加上媒體期待的可能過程,肯定超級肥皂了。想著想著好像蘋果的彩色圖片都舞了起來 @@||

接著想到台灣一堆電台極盡聲音、影像的攻擊式刺激,如果再轉換成動畫,酷耶!那不是 99.999999% 的隨心所欲媒體表演了。

還好、還好,我家的有線無線電視早在六年前就消失了 XD


California Sunshin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誰給老黎的idea?
2009/06/24 09:00
 

我很少看台灣電視新聞,就印象所及,近年來台灣電視新聞,除了內容乏味難看、記者素質低落之外,動不動就「模擬」,插入一些叫人看了更是一頭霧水的CG... 或許黎先生的動漫新聞idea是源於此?

不過整節新聞都用動畫呈現,也多虧了黎智英想得出來。等所有動畫做好,播出時大概已經是隔天了吧?(他以為Pixar製作一部動畫電影happens overnight嗎?)


誰不鳥給我記者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盡量猜吧
2009/06/23 00:33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天機不可洩漏

到時等著看就知道拉


紫姈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他們獵人頭的對象不是你喔
2009/06/22 19:40

我以為他們找上你了耶

形象清新

我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