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12 17:22:54瀏覽2069|回應1|推薦18 | |
北京奧運,終於開始進入數「金」弄「銀」摸「銅」的情緒了! 南太平洋的鄰居公寓那位德國佬是一家光電產業的外派CEO,昨晚與我一邊喝啤酒、一邊聊奧運開幕時,卻大大搖頭! 「你們中國人的腦子裡,怎麼能夠想得出那麼多的點子?張藝謀根本是把LED燈當『太陽馬戲團』來玩!」他聳聳肩說,「也許LED今後會直接從『照明應用』設備,升級成為『行動藝術』的材料了!」 聽著這老小子充滿讚嘆的牢騷,趕緊舉杯先用啤酒泡沫,抹抹他的嘴先。 每個人看奧運的感受都不同。但這些年往往那些超過經驗的、讓人瞠目結舌的,都是由於「科技的推進」。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薛爾斯(Tom Shales)寫道:「這場開幕式值得頒發一面金牌。」他說,開幕式驚奇連連,讓人看得眼睛 eye-popping和下巴jaw-dropping;也就是中國人說的「目瞪口呆」。 這幾天在CCTV4的頻道中,略為報導了許多開幕表演背後的準備工作,更多涉及科技、機械甚至航太技術質量的環節被揭露。 我看得津津有味!從奧運開幕表演,去思索中國人對科技、技術或工具的「應用能力」與「再創造能力」,毫無疑問比張藝謀的創作概念更吸引人,實質影響也更深遠。 大概除了日本對於文化的發展同時深具「技術與創意」之外(特別是工業設計或動漫產業),中國這幾年基於市場族群的龐大,整個應用技術的進展非常迅速。 尤其在許多涉及電腦繪圖的領域,經常在北京一些工作室studio中看到的場景是:創意者,比手劃腳的說著撲天蓋地的想法,而旁邊皺眉思考的工程師或者手握滑鼠的小鬼頭,就把結果在螢幕或模型中做出來,讓創意者能繼續說「這兒不太對,那兒應該修」。 我不知道奧運開幕,真正在創意上的「執行團隊」有多麼的專業與人員眾多,但張藝謀頂在名氣的端口,若不是這些能體現創意的技術支持,可是沒有這般的成果的。 所有在螢光幕前,或在人前,享受著人們鼓掌與讚嘆的任何名人,都是無數幕後人員的努力所成就的。 張藝謀對此說的還算是不錯的,他總是以「奧運開幕團隊」來自稱。 事實上,我也相信這次因為針對奧運表演,所特別開發出的許多硬體軟體技術,今後對於在中國舉辦大型活動,都會有里程碑的助益。 這是煙火散盡般的奧運開幕表演,真正能留下來的智慧結晶,而不只是文化的一種美感印象而已。 如同我這幾天接連在思索探討的。文化若能被觀者所計量,單單從文史思考的角度來討論,往往淪於一種虛無的意識價值。 真相是,文化的「載體」,其實非常關鍵。 人,是最巨大的載體。但人的生命有限,意志有擴散能量,但人身為物質的持續力最為單薄。 古今文化的留傳,所仰賴工藝技術的支持,遠比想像中更為重要。 往往還得靠著能夠具存於大自然的那些「金石土木」的文化遺物,當初文化的存在與敘述,才足以經得起時間、空間的變動與摧折。 若不是如同最近南京新出土的佛舍利地宮,或者如房山石經,乃至墓室的器物與壁畫,以及許多歷經朝代烽火遞嬗的藝術珍寶收藏,所謂中國文化的燦爛前痕可能只是概念上的鏡花水月。 這在很多文明斷失的古文明國家,都可以看到,幾乎都是因為「文化載體」的斷失所造成的。 藝術品之中,關鍵技術的成分甚至決定了文化傳載的命脈。 敦煌的壁畫中,許多氧化變黑的礦物原料,便讓彼時的華麗繽紛如今黯然些許;至於古代字畫的用紙與用墨,或者瓷器的完整與開片,得要歷經千百年的溫濕度與展闔摩擦。倘若依然能完整保存,工具技術本身,才是創造奇蹟的關鍵。 這些文化的現存古跡,都是由於有相當程度的技術含量比例,才得成為不滅的存在,甚至成為此刻的文化精品成為最頂尖。 時至今日,少數真正聰明與領先的藝術家,也都會懂得私下明察暗訪許多能改善創作層面的新技術,乃至由其中觸發而生的創作新媒材。 那些堅守自謂「文化(藝術)工作者(所謂文史科的)」,而漠視甚至鄙視「技術專業能力的人(所謂理工科的)」,坦白說,都是愚蠢不堪的。 這讓我不禁想起,所謂奧運所代表的一種「文化展演」,可以從古希臘人榮耀雅典娜女神的角度來參考。 雅典娜(希臘語:Αθηνά)是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和智慧女神,也是農業與園藝的保護神、司職法律和秩序的女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傳說祂傳授紡織、繪畫、雕刻、陶藝,畜牧等技藝給人類,也是位女戰神。 由此可以看得出,古希臘對於文化智慧的極致概念,在文化造像的價值與實質中,都充滿許多「工具技術的成就」來論證。 這與一般探討文化,作為一種矛盾難定的質量比較不同。所謂文化探討的計量及比擬,儘管能有余秋雨先生之屬的生花妙筆,讓人讀來過癮,但說穿了,何嘗不是一場文人思維邏輯的演出,甚至不食人間煙火的戲論呢! 而文化敘述者本身的文化傳遞,時至今日,更是仰賴媒體、網路等諸多技術工具才能達成。 而從這個角度來看,奧運表演中所致意的中國「四大發明」,與其說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上著墨,倒不如說,更適合對於當今全球「光、電」掛帥的科技發展與工藝技術,相互輝耀致敬。 一如這次北京奧運,從表演到軟硬體建設,如此耗用或仰仗著光電效果,到達極致。 文化的全面性,或者說文化展演的全面性,在這次奧運中只有從「人文意義」到「科技價值」的完整解讀,由此才能完整。 希臘文化將奧運成就的精華,匯集呈獻到「雅典娜女神」的意象與形象;而雅典娜始終戴著頭盔、拿著盾牌或劍,這樣的形象無比清晰的呈現一種工藝技術的能力符號,幾千年傳誦至今。 而這應該是中國文化發展,除了在文史論調中,所最不擅長的文化解讀吧! 搞理工的人,與搞文化,簡直風馬牛不相干吧?總會這麼認定著。 中國文化談玄說哲的比重,使得文化經常會被「稀釋與簡化」,但卻少有一種技術趨向的態度,會想辦法去「萃取及進化」。 在中國歷史的政權主流重「文史」是真,若從四庫全書這個資料庫去搜尋,可以確認工藝文化的傳承者少見於史策,而往往流落散軼於市井林川的邊緣所在。 直至如今猶然,中國文化中對於「工藝與技術」的價值系統,與傳統文化所認定的人文道德體系毫無相干;而這顯現在中國整體發展中,包括「智慧財產概念」在內的文化意志欠缺且無從銜接。 這是中國當代發展至今,我認為之所以落後於其他歐美日本先進國家的很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呢! 所幸這次奧運表演,至少呈現了中國人在工藝技術的「再應用、再創造」的能耐。這個演繹的狀態,充滿文化解讀上極為有趣的況味。 四大發明是過去的光榮,到了現在,即使不見得自己能發明的出來,至少「很會用、用到精、用到爆」總可以吧! 網路發展、軟體開發也都是如此。中國人特別能很會用、用到精、用到爆! 雖然也還得繼續揹負著包括「盜版」在內的臭名好一陣子,但是中國在網路、電信的發展,若把海峽兩岸的研發功力加起來,確實越來越強、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所差有限了,讓他們壓力越來越大。 這也無怪乎,我這個日耳曼鄰居,對於北京奧運開幕的「文化藝術」表演,會這麼與「科技工具」市場發展的關連,如此敏感與激動呢! 中國「大國崛起」的意志,這幾天被全球媒體評論著,也交相敘述著。 北京奧運表演的文化意義,倘若沒有從中國至少是工藝技術或科技應用的層面,一文一武的同時解讀,不免昧於完整的價值與真相。 「英雄」不只是張藝謀,他只是站在英雄們的肩上,大家看得見的地方。 也希望在媒體大幅報導了張藝謀因為奧運開幕,導演費可能翻五倍達一億人民幣的消息之後,能有充分的版面,在奧運最關鍵的賽事之餘,也穿插些許這些成就著「中國當代文化」面貌的科技與幕後英雄。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