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步「曼哈頓」的「東村」
2010/04/08 08:52:33瀏覽4915|回應0|推薦51

漫步「曼哈頓」的「東村」

      「公園大道」的粉紅色櫻花已盛開,「布魯克林植物園」的櫻花節正在登場,想到同是黃種人的日裔們,這種季節該是他們思鄉的季節吧!

      思鄉病發作的時侯,咱們老中若不是去下城的「中國城」,就是到皇后區的「法拉盛」去打打牙祭,或是瘋狂採購一番,而紐約日裔們的最愛,該是到「東村」吧,眾多的居酒屋和日本麵店、餐館,正是他們懷鄉群聚與社交的場所。

      在「曼哈頓」,日裔們沒有像咱們老中那麼幸運的有兩個「中國城」可去,或是像韓裔們那樣有條充滿了家鄉菜的「韓國道」。擁有眾多居酒屋的「東村聖馬克街道」,或許非正式的可以稱它為「曼哈頓」的日本文化街吧!

      紐約的地鐵,方便而快速地把我們送到第8街,沿著這條街東行,穿過第三大道之後,街名變成了「聖馬克街道」〔St. Mark’s Place〕。像往常一樣,阿慶沒有馬上進入「聖馬克街道」,而是沿著第三大道往下走到第七街看看。短短的幾步路可以看到幾個「東村」的名勝古蹟。

      「東村」,大致上是在「曼哈頓」東南,「百老匯大道」和「包華利」(Bowery) 道以東,由「第十四街」到「豪士頓」(Houston)街之間所涵蓋的地區,它是紐約古老而精華的行政區塊。

      在「聖馬克街道」鄰近有一所「外百老匯劇院」,它還在演箸三年多前阿慶在那裹曾經看過的「STOMP」音樂劇。「東村」是有名的「外百老匯劇」演出地。所謂「外百老匯劇」是指那些受大眾歡迎程度次於「百老匯劇」的音樂劇,票價也比「百老匯劇」便宜許多。阿慶看過幾次「外百老匯劇」,只能說在代溝下勉強可以接受。

      過了那家劇院,在「第三大道」邊有座雄偉的基督教會。相信不?這所由荷蘭移民在西元1628年成立的、由牧師會組織的教堂(Collegiate Church),是紐約或是美國最古老的新教徒教堂。1696年英國的威簾皇帝曾頒賜該教堂皇家憲章,現任的主任牧師是一位年輕的非裔女士。在教堂門口,阿慶和那位牧師的雙親聊了好一陣子,感受到他們的自豪。

      阿慶喜歡參拜古教堂,親近十字架,能找到美國最早的基督教會,那種蒙福滿足的感受是難以言喻的。在這所教堂前面,阿慶憶起許久前在「土耳其」的時侯,和老妻包了輛車子由「伊士坦堡」去「伊實米爾」尋找在羅馬時代基督徒教會古跡的往事,重溫蒙福滿足的感受。

      走回「第七街」的路口,往裡看,另一棟造型完全不同的教堂出現眼前,那是一棟圓頂的宏偉建築。由於它座落街角,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取景。教堂前寫著「烏克蘭人的天主堂」幾個字,教堂的外觀和一般的天主堂大不一樣。可惜它沒有開放,不能進去看看它的內部結構。這座天主堂的存在証明了「東村」一定有不少的「烏克蘭」人。在這個地區,有好幾所「烏克蘭」教堂,「烏克蘭」餐館、商店,也可以說這裡是「曼哈頓」區的「烏克蘭」城呢。

      隔著窄小的第七街,幾乎和教堂相望的,竟然是一間著名的 McSorley Old Ale House酒吧。這家成立於 1854年的愛爾蘭人酒吧可說是紐約最古老的酒吧了,它只賣他們自巳生產的兩種啤酒和簡單的配酒食物,別有風格。在第七街,過了酒吧再往前走就不怎麼熱鬧了,還是回到「聖馬克街道」吧!

   

   這條「聖馬克街道」是由「第三大道」開始到「A大道」為止,過了「A大道」就是「湯普欽廣場公園」了。「聖馬克街道」充滿了日本街道的文化,到處都是日本餐館、酒廊,和麵屋。很奇妙的,這條街也是龐克族文化的生根地。阿慶對龐克族是敬而遠之,滿街的紋身與身體穿刺店舖並沒有讓阿慶常常駐足,那些各式各樣身體穿刺的用品,看了也不懂,兩三個店鋪過去之後,不看也罷。

      「聖馬克街道」的街燈柱子非常有特色,因為街燈柱子的四週是用馬賽克裝飾的,那是紐約的眾多街頭藝術創作之一吧。在「聖馬克街道」漫步,吸引阿慶目光的是那些夾在四五層樓房之間的一些教堂,各種種族宗派的教堂,大多是沒有聽過的。有的信徒就在步道上面向教堂祈禱,真是開了眼界。

      「聖馬克街道」也是「龐克搖滾樂」(Punk Rock) 的發祥地。「龐克搖滾樂」是一種節奏極快和音響極大的搖滾樂。傳統文化的背逆,各種抗議集會,甚至暴動都在這地區發生過。今天,「東村」正在脫胎換骨著,富有的年輕人不斷的遷入,逼走了一些不甘守貧的居民和喜皮族,使東村更加的繁榮,更加的多元化。

      走過「聖馬克街道」,穿過「A大道」到「湯普欽廣場公園」,是該休息一下的時刻了。坐在公園林蔭的長椅上,欣賞著形形色色的過往人們。哈!竟然有個龐克族在前面大辣辣走過,趕忙提起相機偷照幾張,珍品也!

      「東村」的確是漫步的好所在。只是多姿多彩的紐約有太多可逛的,不知下次再去時將會是何年何月,趁著記憶猶新,趕緊把時光的足跡給寫了下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ultrychen&aid=39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