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獨臂婦人(La Marquita) —— 西班牙的「馬拉加大教堂」
2020/02/01 03:16:01瀏覽2558|回應0|推薦59

獨臂婦人——西班牙的「馬拉加大教堂」

      西班牙「安逹露西亜(Andalusia)」省南部海岸的「馬拉加」城,有着三千年以上的歷史,是當今世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她處於地中海的陽光海岸,有着得天獨厚的溫暖氣侯,成了廣受歡迎也是許多郵輪停泊的旅遊城市。

      像眾多的歐洲城市一樣,「馬拉加」擁有好多教堂,在這些教堂中,最負盛名的是「馬拉加天主教堂(Cathedral of Malaga),她的西班牙全名是Santa Iglesias Cathedral Basilica de la Encarnation,可以英譯為Saint Mary of Incarnation,中文為「肉身成道馬利亞聖殿」。一般的旅遊文獻上,多用「馬拉加大教堂」這個稱呼。

      1487年,歐洲的天主教徒從囬教徒手中奪回「馬拉加」城,天主教徒先是把囬教徒的Alijama清真寺攺為「肉身成道馬利亞聖殿」,接着著手在該處興建教堂,並在1510年完成了哥德式建築的正面。今天這建築是通往教堂庭院的那一面,那原先的清真寺大概是座落在今天的庭院和附屬大教堂的「聖器博物館(Sacristy Museum)」之間。

      1582年,羅馬教會決定在清真寺的地上興建主教座堂,工程繼續到1782羊,設計的教堂除了南塔之㚈都巳完成。那年,修建南塔的經費被移作他用,經費的去向有不同的報導,有的說是用來支持美國的獨立運動,有的說是用到改善鄰近的Anteguerd路。不管怎樣,這座大教堂只有一座高塔,因而被當地人暱稱為「獨臂婦人(La Manquita)」。

      由於大教堂只完成了一座高塔,常有好事的人們或組織,認為該照原設計去完成另一座髙塔之後,這座教堂才算完整。2017年時,有一個組織提案認為大教堂是爛尾樓,末完成的建築,要求政府和教會繼續完成另一座髙塔,該組織甚至願意發動捐款用以支付增建費用。經過了一番折騰,2018年,市政當局以不認為有那個需要,拒絕了這個建議。看樣子,這「獨臂婦人」巳廣被當地人所接受,在很長的時間內不會有所改變了。

      大教堂的髙塔在「馬拉加」已是一個地標,那髙達87公尺的髙塔,在老遠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人生地不熟的遊客,常以這座鐘塔作為「馬拉加」老城區的中心。遊客在老城區逛,常常會經過這座大教堂。五年前,「阿慶」初次造訪「馬拉加」,雖然主要目標是放在有關「畢加索」的事物上,可是在「馬拉加」碰上的第一個景點,還是這座「馬拉加大教堂」。

      通常,「阿慶」在歐洲旅遊,經過教堂的時候,一定會進去看看,說是朝拜有點沈重,不如說是靜一下心吧。五年前,經過這大教堂時,本想去購票進入參拜,可是看到大門口有好幾位中老年婦女在乞討,要視而不見地經過那陣仗,實在沒有勇氣,只好改了方向到教堂庭院坐坐,看看四週景物了。

      2019年八月,再度造訪「馬拉加」,計畫中不再為尋找「畢加索」而努力,替代以著名的「獨臂婦人」。有意思的,在老城區街道,「畢加索」卻是揮之不去的存在,看看所照的一些相片,有些會令人會心一笑呢!

      這次到「馬拉加」之前,綜合上次的經驗,做好功課,為防止走錯路,把大教堂兩邊的古蹟景點記住,一個是建於公元前一年的古羅馬露天劇場,另一個十一世纪的阿拉伯堡壘,當做座標,加上手機上下戴的簡圖,所以一早就走到大教堂前面的主教廣場(Plaza del Obispo)。

     近於方型的主教廣場並不大,它的西邊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主教宮,這座建築和大教堂一樣,建於十六到十八世紀,很值得照相留念。廣場的另外兩邊開着餐廳,一些有陽傘的雅座竟然攞到廣場的地盤上。

      主教廣場的正中間,有一座中型的噴水池。水池四週的圓欄圈,可以當座位。遊客可以坐着欣賞主教宮和大教堂的正面。 

      「馬拉加大教堂」的正面是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設計。外行人可以把它分成兩層,上層很精緻,但是精彩的卻是那有着三座大拱門的下層,拱門之間都飾以髙大的大理石石柱,非常壯觀。遊客在那高大的拱門下顕的非常的渺小。

      中間的拱門是正面三座拱門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它的兩側各有兩根大理石廊柱。旁邊的兩座拱門兩旁只有一根廊柱呢。拱門上部的石刻也深具意義,中央拱門的上端是天使報喜的雕塑作品,天使報喜白話一點說是馬利亞被告知將做基督的母親。旁邊兩座拱門上分別刻畫當地兩位聖徒的塑像,文獻上說那是Saint Cyriacus 和 Saint Paula。

      大教堂正面的抬階兩邊,各有一隻石獅雕塑。看多了中式廟宇前的大石獅,再看看這大教堂前的石獅,感到有點小兒科。

      在大教堂正門前消耗了一些時間,該到內部參觀了。上午九點左右,大教堂四週沒有其他引人注目的人們,找到那像是中世紀城堡似的北側門,購票進入。一早,遊客不多,教堂特別的寧靜莊嚴。

      歐洲許多天主教堂的內部安排可說大同小異。「馬拉加大教堂」的整體近於長方型。前端是半橢圓的「聖所」和「祭壇」,然後在兩列大廊柱的分割下,分成了「中殿」和左右兩邊「側廊」。大教堂的內部是「巴洛克」加上「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藝術,可說處處都是精工細作。

      「中殿」比較寛大,有著四十米高的穹頂,它是信徒聚集的所在。這大教堂的「聖所」和「祭壇」非常的有氣勢,好幾根大石柱近半圈似乎的,保護著中間的聖母和聖子聖壇。

      「中殿」的中央段是詩班席,它也是這座教堂的亮點之一。十七世紀西班牙的名工匠細心地以紅木和雪松為材料,所作成的木刻藝術品。那四十尊的聖人雕像,個個有看不同的的姿態,一格格地陳列在詩班席的矮牆上。每一位聖人一定有他的故事,作一位路過的遊客,還是不要打擾,誏他們互相靜靜地訴說吧!

   

      大教堂的「側廊」走道非常的寛敝,走道的外側是一間接一間的小教堂,每間小教室所供奉的都不一樣,好在進入教堂的時候拿了隨身攜帶的導遊話機,可以照著文物號碼,昤聽講解。

      那些附屬在大教堂之內的小教堂,算是大教堂內次要的祭壇,分別有著自己的空間。小教堂常是用來紀念某位聖徒,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物,一般説來,它沒有常駐的神職人員。

      在眾多的附屬小教堂中,「阿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間記念有關保羅受難事蹟的小教堂。祭壇上掛了一大幅1887年,Enrique Simonet在羅馬時所畫的保羅受難圖。虛心地說,那是「阿慶」第一次看到的,有關聖徒保羅受難的畫作。

      側廊靠中殿前半段的那一邊,不規則的攞置著幾座告解亭。告解亭也叫做告解室,那是信徒向神職人員懺悔的地方,它的存在表示著信徒的需要。

      在側廊走了兩圈,頭一圈聽講解,第二圈專為取景拍照。心中想著多留一些相片,因為以後再來的機會並不很大。

       大教堂北側有座庭園,面積不大。庭院內攞置了一些用舊的大鐘軛(大鐘的木頭掛架)為主體的近代藝術作品。庭院靠街的一角有一座好幾個髙大十字架在一起的作品,那是用來紀念西班牙內戰中犧牲的無名人士,提醒覌眾記得那段歷史。

      庭院另外一邊有一棟低矮的建築,沒有什麼招牌,上次來就忽略了這個地方。這次,「阿慶」注意到有一個小門,沒有鎖住,胡亂推開好奇一番,發現它竟然是大教堂所附屬的「聖器慱物館」。

      進入「聖器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空置的大廳,四週有些古畫和聖器,大廳的側面有一間展覽室,一層層的攞放著各種聖器。展室的光線差了一點,感覺上空氣不很流通,老舊物品的氣息加上狹窄的空間,令人只有怱怱走過。離開「聖器博物館」前,發現那好奇而進来的人,不僅僅只有我們,為什麼大教堂不弄一些醒目的標誌呢?

      接近中午,遊客多起來了,該到別的景點看看。有趣的是,在離開大教堂的路上,卻是不時地囬首張望,像是依依不捨。再見了,西班牙的「獨臂婦人」!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ultrychen&aid=12900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