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金融風暴困局
2011/08/13 03:37:08瀏覽146|回應0|推薦0

經濟危機與金融風暴,難道總是野火燒不盡的,怎麼打都會冒出頭來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有機的東西放著它會自然腐爛人類的文明,盛極而衰,治亂交替是常態。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平常都過著沒有戰亂,也沒有饑餓的太平生活。這不是必然的,且自然而然的常態。求生存是需要努力奮鬥的,不居安思危,災禍將至。所以我們偶爾也要關心一下世界大事,畢竟我們的經濟是全球化貿易的ㄧ環,唇亡齒豈不寒?

最近的幾件大事,不外乎是美債的處理方式,以及英國的社會暴動。反倒是台灣的政治鬥爭,其重要性就和鼻屎差不多的無關痛癢。選舉作秀早就看膩了,沒什麼比較像樣的改革,兩個大黨看起來都是只會做表面工夫啦。美債引發全球股市劇烈震盪,而ㄧ向是民主法治典範的英國的社會暴動則讓人震驚,這是不是在透露著,歐美的先進文明正在走向崩潰之路?

先看看美國的狀況吧。美國的問題,傻蛋個人覺得可能是在政治上,而不只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財政赤字與消費文化是美國近年來的大麻煩。但是美國人也開始增加儲蓄投資了,也開始學習減少消費了,看來美國人民不是那種無可救藥的笨蛋,他們也是會改變自身的行為來是應世界的變化。但是當下的美國政府債務問題不是ㄧ般美國人民可以解決的結構性問題。美國是民主政府,也存在許多靠著不當政治手段爭取而來的補貼(像農業),像這種支出就很不容易刪減,即使它明顯不符合經濟效率,既得利益者也會抗爭到底不會放手的。要花更多錢很容易,但是要刪減支出卻很難,而且在不良的政治體系中,以整體經濟效率來做標準的話,往往刪減到的反而是不應該刪減的支出。這是美國內部經濟系統的平衡已經失調的病症,而不是ㄧ般所謂經濟與貨幣的金融問題而已。ㄧ個已經失衡而無法有效運作的系統,供需與分配已無法協調,擴大債務規模也只是早死晚死的差別而已。就像生病了,不找出病因去根本治療,只從減緩病徵來控制病情是很愚蠢的行為,現在的經濟專家在解決世界金融危機所開的處方,多半也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建立新的平衡是困難的,因為這種平衡是動態的,而且牽涉到多方利益的衝突。但是,如果我們從更超然的觀點來看現在的經濟危機,這個大問題可以說完全是人類的庸人自擾。生產力完全不是問題。現在是生產力過剩,以至於過度競爭。現在大家不是在搶生產用的資源,而是在搶可以銷售的市場。現在大家不是在擔心因為產能不足而少賺了錢,而是要擔心在削價的流血競爭之下,生產的投資是否可以回收。這個整體產業環境已經逐步從單純的生產銷售,轉換成更複雜的分配與競爭的問題了。最早,人類文明是一個和尚挑水喝的自給自足農業時代。到工業革命後,進入到兩個和尚抬水喝的國際貿易與分工的工商時代。而當下似乎正要邁入的三個和尚沒水喝的處境。不是因為水不夠,也不是沒有取水的能力,而是內部競爭與分配的問題喬不攏,才會讓三個和尚都渴死。這當然是愚蠢的。金融與投資的世界,是一種高度抽象與高度動態的競爭遊戲,競爭的是支配的權力,也就是金錢。這和金錢最早被設計用來協助交易進行的初衷已經不同了。現在的金錢遊戲,對小老百姓來說雖然還是吃飯生活的工具,但對於有錢人而言,那只是和賭場上的籌碼差不多的東西,那並不是用來促進交易流暢的工具,那只是一種高度複雜的虛擬權力遊戲的ㄧ種點數而已。正因為具備高度的複雜性,對那些在上個世代取得成功經驗的學者專家來說,這種複雜的系統已經不是他們過去的能力所能駕馭的了,而目前看起來,掌握政策主導權力的人,還是那一票已略嫌過時的老古董,解決方案也還是不外貨幣政策或是凱因斯的那套經濟理論。怎麼可能行得通?從管理一個只有幾十個人的小企業,到管理上萬名員工的大型組織,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管理能力有本質上的不同。投資領域的發展已經接近失控,這種環境又怎是一個世紀以前的經濟學家所能想像的呢?現在,錢不再是單純交易媒介的信用,投資的意義更接近投機,金融環境亂成一團,不見得全是貪婪與無知惹的禍。實際上,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已經遠較從前複雜,在網際網路與全球化市場的影響之下,未來會如何走,根本沒有過去的成功例子可以依循。如此,要讓一切都按照計劃平穩的走下去,又要能符合各方利益的均衡協調,這本身就是一件超級困難的事情,而這個需求,比過去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那種難度,還要更高出許多。

平穩只是基本要求,要努力的話就要追求卓越,要贏過競爭對手,這是很ㄧ般的刻板印象,充斥在各個國家與民族的族群意識與文化傳統裡頭。也因此,贏過對手才需要用心計算,只求平穩則不需要傷太多腦筋吧?也因為這種思考的習慣,在沒有讓人振奮的競爭與勝利的目標之下,人們多半只會付出較少的心力,去處理不能帶來榮耀的平穩事務。在現在這種複雜的動態環境之下,追求一個局部的小成功小勝利,要比維持整體健康的平衡均勢,可以說要容易的多。所以勒?可能會有弄些小動作,就想馬上看到成效的便宜心態。漂亮的理論,不能解釋複雜的現象,畢竟經濟行為是人搞出來的,不是自然科學,沒有美好的正確無誤的解答。美國財政的問題很大洞,而從其解決的手段,看不出來美國政府有找到對的問題。那現在美國那群聰明人在搞啥?估計應該是在搞些什麼陰謀詭計之類的,來拯救美國的債務困境。畢竟現代的金錢這個概念,是可以操縱與扭曲的ㄧ種道具,而它的本質是信用。說難聽點,倒債的姿勢倒得漂亮點,讓人無所覺察,或是無可干涉,苦主只怕也很抗議什麼。債務問題太龐大時,其結果必然是某種型式的倒債,差別只在倒得是否符合公平正義,是否符合經濟效率,是否能避免造成嚴重傷害而已。但是,再聰明的倒債最多也只能緩解短暫的問題,如果不以健康的平衡為目標作出良好的規劃設計,只是放任問題出現後才去打壓滅火的話,問題恐怕會越補越大洞的。

或許現實的問題是有錢人太有錢,窮人又太窮,而好吃懶做的人又太多。M型社會,大家談論得朗朗上口。但是這個M型可是一點也不好玩,有錢人累積更多的錢,只是要增加ㄧ些支配權力,以及再怎麼窮奢也有其極限的生活享受。重要的資金可能會被這群擁有最大生財工具,也就是大量的錢的ㄧ群人,不斷的累積聚歛起來。適度的儲蓄是好事,但是累積龐大財富而不有效的使用,會讓社會的創新與生產缺乏資金。現在最夯的投資管道是什麼?多半都在金融領域上頭。如果炒作股市與期貨可以賺大錢,如果靠資訊不對稱的優勢牽著小型投資人的鼻子走可以有效率的賺大錢,如果賺最多錢的人是以賺錢多少為個人成就的衡量標準,那真正的投資行為就會被投機給取代掉。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目的單純是套利賺錢,那不僅股東不在乎經營方面與資金運用的問題,甚至連公司的經理人也可能會只為了討好股東而追求短期財務成績,而迷失企業經營的基本方向。過去,經營者會把這個企業當自己的孩子一般照顧,現在則有大量的高階經理人只在乎如何維護股價,只會抱怨股價受到低估,嗯,股價和他們的獎金紅利有直接連動關係,他們似乎不能不短視囉?這當然會製造腐敗,而腐敗是最要不得的東西。或許上個世紀中產階級的崛起只是偶然發生的,而不是有意創造的社會成果,但是,興盛的中產階級,充分就業,人人懷抱充滿希望的未來遠景,是維持社會安定繁榮的重要基石。M型社會肯定會多災多難,越M會越慘,這該是笑不出來的。經濟問題錯綜複雜,但是從道德與公義的角度來看,必須要有計劃,有方法的創造新的中產階級,並且減少對社會進步沒有正面價值的過度金融投機,這個均衡崩壞的趨勢才有可能止得住。過度投資造成的投機,從而製造了許多腐敗與詐騙的機會,這是很大的社會成本。當錢很好騙的時候,努力生產與服務,為他人創造價值來賺取自己的身價的人,就會顯得愚蠢。這就會讓社會走向崩潰,應該沒錯吧?

那麼,英國暴動又象徵什麼?移民與種族歧視?階級鬥爭?暴力電玩與青少年暴力文化開始失控?還是,傳統的優秀國家,英國,其內部已經腐化了?英國有光榮的傳統。但是英國的榮光早在一次大戰之前就已現頹勢,在這之前,英國似乎持續衰退了很長的時間。似乎不是美國太優秀,而是英國活在過去太久,才讓美國在廿世紀初取得世界的霸權。歐陸的文化傳統,要說它醇厚優美也可以,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似乎也偏向僵化。我們台灣的商人以作生意手段靈活而聞名於世。真的很靈活,真的很彈性嗎?我們自己反而不容易從大多數一般的台灣老闆身上看出這種特質。不過比起僵化的對照組,我們的確已經可以算靈活了吧。歐洲國家,死氣沉沉而缺乏生氣。所以投資大師Jim Rogers就認為,歐盟不但應該接受土耳其,事實上是歐盟需要土耳其甚於土耳其需要歐盟。移民是個大問題。現在的歐美國家人民,普遍有一種拒絕外來移民的傾向。認為貧窮又缺乏教育的移民會進來分享他們的成果,以及社會福利,並搶走他們的工作機會,先進國家近年來都很排斥沒有錢的移民,乃至於將這種移民視為社會問題。這種只准自己過得更好,卻不給他人往上爬機會的態度乃至於社會氣氛,或許是讓這些先進社會文化變得更僵的ㄧ大打擊。美國是因為眾多移民才繁榮起來的,而現在這些移民之子卻是反對移民最力者。既得利益是也。承上面所述,當今社會的問題不在生產能力,而在財富分配的體制不夠有效率。如果世界真的要往好的方向走,要邁入長期的安定繁榮,那麼貧窮的第三世界的國家人民的處境就必須逐漸提升,與第一世界的差距也必須逐漸縮小。這是違反短視的既得利益的,所以,第一世界的先進國家,未必然真心希望第三世界的國家真的發展良好,變得更有競爭力,而更多只是把他們當作便宜的資源與勞力的供應者而已。簡單說就還是那一套,重商主義與貿易競爭的靈魂仍然不死,國家民族的榮耀比全世界的安定和諧更重要就是了。這些先進國家也不全是優雅與高尚,他們也是有她們的問題在的,而且問題不小。其實政府會欠債,會倒閉的這種惡習,似乎不是近幾年才形成問題的。歐洲國家政府長期以來就是很會花錢,花到入不敷出,花到負債累累,而倒債收場。只是倒債可能是以戰爭或是其他更嚴重的社會革命取代就是了,很少赤裸裸的擺明倒債而已。二戰之後,美國好像擁有了全世界大部分的黃金,畢竟其他國家都是靠著向美國借錢來度過戰爭的考驗的。因為冷戰,美國不計代價的經濟援助與鐵幕交鋒的國家,可以說是灑錢來防堵當時所謂的赤禍。這個行為本身並不代表這些歐洲國家就此重生的更優秀了,事實上,ㄧ向財務最穩健的,反而是戰敗的德國。軍備競賽,政府浪費無度,這可是容易傳染的壞習慣。戰後歐洲國家的繁榮與進步,或許偶然機遇的成分大些,剛好時空背景對了,有美元的資金,又是一片剛剛經過戰火摧殘的廢墟,以及有許多已經發明並驗證的新科技正等待著被普及,當年各國的復甦時的經濟奇蹟,每個國家大概都有她的故事以及當中的英雄人物吧。這或許就是那種錯誤的成功經驗,其實不是引以自豪的政策或是政治領袖的偉大成就,在那種環境下,大多數的國家,只要對美國這個好野人不抱持強烈排斥態度者,大部分都能夠創造所謂的經濟奇蹟吧。德國也是,日本也是,亞洲四小龍,例子多的不得了。這波趨勢似乎是創造了一批中產階級,從而讓上個世紀的各國在物質與文明上都有了重大的發展,但是,就經濟層面來看,這些人或許都學到了有誤導性質的成功經驗,甚至把其實是靠好運帶來成功的做事方式,當做獨門的訣竅,甚至當成傳統的一部分在抱。至少它曾經成功過,是吧?那麼,遇到困境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大概就是過去的成功經驗,以及過去那段美好時光了。如果世界上所有富豪都能把手上九成的錢都掏出來,成立一個專門打擊失業,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基金會,把對抗金融海嘯當作當年對抗共產主義ㄧ般的進行奮戰的話,當下經濟危機根本就只是小菜一碟,很容易打發的。如果是這樣,那大家用過去的成功經驗來解決問題,當然也會成功,或者說,只要不是太過愚蠢的自殺主意,在這種錢完全不是問題的態勢下,不管怎麼做大概都會成為新的成功經驗吧。直到現在,應該仍然有不少人還在懷念過去那種躺著幹都能賺錢的美好時光吧?美好時光總是一去不復返的啊!現在的問題和過去遇到的難題是不同的,必須要做新的思考,去了解問題的本質才行。問題不是不能解決的,只不過得要先問對問題才行。歐洲國家當下的文化,傻蛋沒實際接觸過,不是很清楚。不過還是可以從ㄧ些相關閱讀稍微看出點蛛絲馬跡。這些文明似乎有點老化了,或許是年長者與年輕人的鴻溝太大了,不同族群之間也充滿對立,本國人和移民的對立,甚至還有所謂的富人與窮人的對立。或許這些問題背後有些什麼難以說清楚的複雜因素吧,不過傻蛋的直覺是,這些國家的人大概都在逃避現實,所以才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會這麼覺得,不為什麼,只因為和台灣的狀況差不多而已。

那麼,問題可能都在政治上的腐敗無能吧。曾經的民主神話,怎麼現在像樣的剩的不多呢?其實政治本身和民主與極權的意識形態,應該是要獨立分開的。意識型態是種愚蠢的思維,只要符合意識型態就全部正確,不符合的ㄧ律錯誤。用這種模式來學習思考與分析,結果當然只有腦殘ㄧ途了。不只是當年的蘇聯有這種不科學不理性的意識型態,其實美國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許多美國扶持的第三世界政權,都是極端的腐敗。正因為這種意識形態思考法實在太過腦殘,所以美國人也就一直花大錢給自己找麻煩與製造自己的仇敵,換來的當然只有其實不見得具有正義的正當性政權的口頭上的順從而已。政治是個問題,是個大問題,裡頭的人太容易腐敗,也太難監督,現在民主這個意識型態的神主牌已經不能再拿來濫用了,於是問題也就顯露出來了,其實民主的精神,以及民主政治的運作方式,其實還不夠成熟。問題還有一大堆哩。只不過,只要先進國家和美國一起繼續抱著那塊名為民主的意識形態神主牌不放,政治上的革新與創新,就很難有好的發展。從根本就不能正視問題的話,問題必然是難以解決的。美國人如果不能主動承認自己的民主仍存有嚴重的缺陷(或許該把美國人改成美國政治圈的政客吧),不能認清楚政治最大的敵人就是腐敗這個簡單到不行的常識的話,放任政治上的腐敗,不能凝聚出符合全國人民都能接受與服膺的社會共同利益的共識的話,再怎麼聰明的技術手段,也只能一時解那個社會表面上的病徵而已,更不用說這種治療的副作用,搞不好還大於療效呢。

哎呀,囉嗦了一大堆廢話,似乎沒有提到什麼重點呀!三個和尚沒水喝,本身是個利益分配的複雜問題,這也是當今世界金融戰爭的背後主導力量。這都是人性,或許部分是邪惡的貪婪吧,但是大多數的成分其實只是一種輸贏的競賽而已,只不過,贏家贏的通常很明確,但是輸家卻會輸的亂七八糟的,看起來不相干,甚至可能是得利一方的人,也可能淪為輸家。這是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衝突的一種類似囚犯困局的處境吧?大家都知道這些,但是問題怎麼解?傻蛋個人的想法倒是挺蠢的。或許還是偏向凱因斯的老路吧,要搞些大型的計劃,來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再重新的養起一批中產階級,再重新啟動另一波的創新與建設。但這和世界各國本來就在做的似乎沒兩樣?嗯,應該這麼說,雖然目的是為了創造就業,但是不能為了這個目的盲目而便宜行事的擬些計劃,安排些預算,想要矇混過關。混,是注定沒好下場的。這些大型計劃,本身必須要是對人類的文明發展有重大意義的,且具有足夠商業價值的超大型計劃。諸如克服自然限制的地球工程,或是全面性改善生產或運輸效率的超大型工程計劃(如水資源的管裡調度),又或是大家都知道目前仍有點不靠譜的太空殖民計劃等。計劃夠大,且其完成後的成效也夠巨大,那就不是一般企業,甚至中小型國家所能獨力負擔的。這種必須凝聚大量資源的計劃,不但可以創造大量有意義的工作機會,而且對於凝聚人心,掃除政治上的腐敗,也有很正面的效果在。更重要的是,能把人民的注意力從賭場一般崇尚不勞而獲的股市與房市當中抽出來,引導至更有意義的實際生產與服務的地方去,對社會的好處,才是最大的吧!牽涉到利益分配的問題,就不再只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如果真的沒事幹,弄些文藝或是娛樂方面的競賽,來滿足人民的競爭欲望的需求,也好過這種金融投機。在投資不再像是投資的現在,或許這才是最大問題的根源吧,從外部客觀立場來看,金融與投資的事業,其實只需要發展到能夠提供新創事業洽當的資金挹注也就夠了,是不需要把所有人都捲進來炒股的,因為那並不會增進這個社會運作的效率,反而還會降低它。這就和投資的意義與價值背道而馳囉。

其實傻蛋一直都是相信世界上那些優秀的學者專家,應該還是有能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智慧的人在的,這些問題,應該都有人知道,也有人在著手處理吧?最近看到的新聞,似乎苗頭有點不太對呀?那些聰明人難道現在還沒問對問題嗎?柯林頓說問題在投資,不在減少支出,哎呀,我實在不喜歡這個人,也不喜歡他的見解哩。記得之前看克魯曼有關美國總體經濟流派與美國政府經濟政策的一本書裡面,傻蛋對柯林頓的經濟政策的認知是,這個人夠聰明,手段很高明,他的表面看到成就績效也是無可挑剔的。但那是一種把功勞全部都攬到自己身上,把成本轉嫁給對手的高明政治鬥爭的手段,反而和經濟問題不相干。他並沒有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雖然他任內讓美國政府預算首見黑字,但是那是以鼓吹投資()以及過幾年後網路大泡沫做為代價換來的。在投機的風氣之下,道德風險會增加,最後就是倒債與轉移成社會成本,像安隆案那樣吧。道德風險可是賭徒期望利益的堅實的一部分哩。個人的看法是,繼續走柯林頓提的那套方法,只會讓金融巨獸變得更加凶悍與難以駕馭而已。如果要突破眼前的困境,在無法讓富人開心樂捐解決利益分配的問題的前提下,傻蛋認為美國政府只有自行發揮創業家的精神去創造大規模的新產業,才是扭轉現在的劣勢,創造新的契機的好方法。啊,我說完了,你,睡著了嗎?


PS.未校稿,可能有錯字,如果有文字脫誤或不順請指正,前提是你看的下去的話...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553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