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AI笑話背後的經營管理文化問題
2024/06/24 15:43:02瀏覽328|回應0|推薦6

因為生成式AI熱門,讓很多人對AI抱有過度的期待。

很多工作都可能被AI取代,整個社會都挺緊張的。

但,就現況來說,神AI的成功案例不多,範圍也受侷限,反而是,鬧笑話的AI應用,屢屢刷頻。

事實上,不說這些爆笑的短影音,有不少客服的應用,也是搭上了這波生成式AI熱潮,然後大裁員得到了很多關注。

然而,這些應用,別說背後的成本怎樣了,實際效果,也是接近笑話邊緣。

現在很多客服都用AI取代之前的語音選單,傻蛋的老媽對語音客服就已經很反感了,現在的AI客服呢,基本上就是不會用,然後要傻蛋去打那樣。

以前語音客服還有直接按9轉人工客服這招,換成AI後可能為了降低成本,連人手都省了,所以就把這個捷徑給藏起來。

而結果就是,不滿的用戶大增,諸多新聞報導都是全面換AI客服的,又全面再換回來。

不然呢?客戶走光了,那還AI啥勁?

 

其實同樣的故事,幾年前就演過一輪。

智能音箱,還有蘋果的Siri等等的語音助手,一度贏得市場的關注焦點。

然而經歷使用者的拷打之後,都被證實是人工智障,只能玩玩,不能依賴。

不過呢,類似的技術,不同的廠商,有的做出來的產品就特別的欠罵,而有的則是小貼心,在特定情境下還有相當實用性,只是沒那麼神而已。

其實這一波大概也是會類似的情況。

同樣的技術,類似的概念,有些廠商做出來的就是能用,更多廠商做出來的就是笑話。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

 

這可能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

而是心態的問題。

如果開發某個新技術的產品,並不是為了目標客戶的需求,也不在乎誰是目標客戶,客戶有什麼需要,而只是憑著自己覺得這個新技術很酷很厲害,只要做出來客戶應該要買單這樣的想法去開發產品與服務,陣亡率自然高。

設身處地的去觀察與設想客戶的需要,貼身的開發切合客戶需求的產品服務,都不是很容易做好,何況完全不把客戶需求放在眼裡?

只想跟風,佔個名頭,我有AI,就類似於之前的區塊鏈那樣,弄出一堆除了區塊鏈之外甚麼也不是的怪東西是一樣的。

很多人就是喜歡跟風,不在乎到底做的是什麼,有什麼意義,給誰用,只要能沾到光有話題就滿足了。

可想而知,做出來的東西極大概率是沒人用的。

 

這個其實就是所謂的推銷員心態。

市場熱,同質性高,紅海競爭,缺少創新的空間與可能性時,這種策略倒也沒啥問題,拚誰比較狠比較有效率而已。

但市場變化大未知程度高,有大量的創新自由空間時,這種推銷思維就是找死了。

特別是創新的新創,小企業,抱著推銷心態在做事,基本上死路一條。

能活得好,得到成長茁壯機會的小企業,多半都是套一個公式。

先專注在一個小的利基市場,深入挖掘這個小眾客戶的需求,然後搶下這個利基市場,先生存下來,再慢慢成長茁壯。

這種新創小企業活下來的歷史故事在管理書籍上是不難找的。

經營者成功後開始遠離第一線客戶的聲音,則常是故事裡危機的轉折喔。

這種先專注於一個小眾市場,把產品服務做到極致,特別重視體驗與細節的商業模式,其實有個不太貼合的中文名詞,這個名詞叫做行銷。

英文的行銷,這個字也可以翻譯成市場吧,就是市場的現在進行式,音譯可以叫媽可停吧。

行銷的定義就是推銷反過來,不是想推自己的東西給客戶,而是觀察客戶的需求,製作與銷售客戶實際需要與想要的東西給對方。

那種既傲慢,又不在乎客戶的需求與體驗的決策者,肯定不是行銷思維的經營者。

但這種人未必不講行銷這個名詞喔。

只是這種人的行銷只是推銷的輔助,具體來說就是某些技術與手段的集合,是為了推銷自己設想的產品服務而存在的。

所以呢,他還是會有行銷部門這個職能,行銷部門主要就是做廣告素材,然後用科學管理在監控廣告成效,以及編行銷預算辦活動搏版面來刺激銷售吧。

即使做了很多範疇在行銷這兩個字裡的事,如果不在乎客戶的需求,仍是用自我中心的傲慢推銷心態在做事,那實際上,就還是推銷,行銷只是做表面功夫而已。

那些推銷心態的經營者通常會有一些神奇的邏輯,認為我用了新技術,加強了科學管理,跟了新的風口話題,就應該要有業績,要能賺錢了。

越努力應該要得到更多相應的收穫。

就算沒有很理想,也應該要有一定程度的績效,如果不如預期,那一定是執行的人能力不夠,專業不到位,技術不到家,需要找更好的人才,他就只是沒找到優秀的人才才無法成功。

把客戶都當成無腦的韭菜,不尊重客戶不在乎客戶體驗,然後訂個KPI要管理客戶忠誠度,把工作分配下去,那個執行者接到的就會是屎缺。

而實際上除了極少數例外的,大多數不在乎客戶的企業,也不會被客戶在乎,不論產品設想的多到位,一開始取得多少領先優勢,基本上還是很容易被競爭對手超車。

畢竟人與人來往,我在乎你的在乎,不爽你的不在乎,你的競爭對手比你在乎你的客戶,你的客戶自然是留不住。

 

傻蛋剛從一個也是推銷文化的公司離職,找新工作。

就傻蛋的習慣,在乎自己能否勝任,會比在乎工作條件是否夠好更優先。

所以這樣篩選下來,選項就偏少了。

然後看人力銀行上的一堆職缺,是有一些能做的,但就經驗來看,大概率也都是推銷思維在經營的吧。

台灣企業文化基本上就是這樣的吧。

會在乎目標客戶需求,會培養核心競爭力,有策略的做事的環境真的是鳳毛麟角。

所以啊,就成了傻蛋偷懶的藉口,緩緩,先不投履歷找工作,再想想,再觀察觀察吧,急著找一份收入尚可,但沒有成效與未來性的工作,也是另一種偷懶與逃避吧。

當大方向很糟時,要避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成為笑話,那個需要花的心力,可是一點也不小的。

其實行銷觀念的重要性與未來性,管理學大師彼德杜拉克半個世紀以前就預言與用力推廣很久了,行銷打推銷基本上是降維打擊的。

這是個部行銷就暴雷的時代啊,但怎麼覺得台灣工作市場,就是一個雷聲隆隆的氛圍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18074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