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主流經濟學之誤
2011/01/03 01:32:36瀏覽213|回應0|推薦0
 

理性的自利,是主流經濟學的壓箱底神主牌。這當然沒錯,從當下的角度來看的話。但為什麼這套學問是那麼的不管用,預測很少會對?

理性的自利,其實大有學問。當下的理性自利,如果從不同的時間角度來看,未必然是理性的,這牽涉到因素很多。首先是,價值的認定,在不同場合下,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都可能是不同的,更不用說對立場不同的人之間而言,這個理性自利,原本就會彼此矛盾。這就是一個很複雜的情境,不容易用數學就能證明出答案的。我現在所能想出的最完美解決方法,或是最佳的策略,可能在不久之後,自己都會覺得可笑,不是現在的判斷有錯,而是現在的自己能力還有提升的空間,現在的最佳方法,未來一定找得到更好的來取代。更複雜的是,如果對於目標與價值判斷,都產生了變化,那麼過去的是成為現在的非,也就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之事。理性的自利如果要站得住腳,要能成為預測世事的有力工具,那麼會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人的價值觀等等都是不會變的,人的智慧也沒有變化可能性,所以你只要是個人,就得依照眾人認定的規則去思考與行動,不可以有例外!這種文化,會被歷史所淘汰,這還用說嗎?

不用說得那麼複雜,就挑一個點來看就好,當下是最有利的,這個認知,本身就不容易清楚界定。地上看到有錢,那麼去撿起來據為己有,是否理性自利呢?不義之財得來良心不安,會不會是一種代價?如果為了一點小錢把心思都縈繞在那,一個人很難把精神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貪小便宜到底是賺還是賠,其實很難講。如果把金錢當作唯一的標準,判斷起來似乎簡單得多,把各種考量都費用化,或許可以弄出一套客觀的決策模型出來嗎?我想是可以的,只不過,必須再把未來的金錢,也帶入這個模型的考量,這種分析才有準頭。或許理性自利的假設根本就沒有任何錯誤,如果把未來這個特複雜的要素也考慮進來的話。一個好的制度或是運作良好的市場,要評估其當下交易的效率,要數據化作統計分析,可以很簡單。但這樣不一定對,而把這些明確的指標當成管理依據的話,可能會是災難。因為這些指標很容易只看當下,而不看對未來的影響。只要不看未來,殺雞取卵的行為會變得是超級有成效的聰明舉動,未來不好預測,只看當下,就容易有些其實不利於自己目標的行為會出現了。繞了繞,好像還是挺複雜啊?

那麼換一個角度來說吧。我們的現在,是由我們的過去所決定,我們的未來,又是由我們現在的目標計畫與行動實踐所決定。要依靠我們自身可控的努力提升當下的成績,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我們在過去就以現在為目標進行了有效的規劃,所以有當下的好成績。另一個則是,就像考試盡量搶分的策略一樣,為了當下評估的成績能好看一點,而用盡心力去對當下的成果進行美化,對當下的問題盡可能去加以掩飾。這個策略也符合某種理性自利的原則,不過很明白的是,在後一種行為上投注的資源越多,從事後的角度來看,效果也會越差,雖然就每一個當下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掩飾問題整修門面的行為,或許都是當時邊際效益最大的最理性選擇。一連串的理性自利最後的結果卻一點也不符合自己的利益,這就像是囚犯困局了,歷史,不就是一再重演這種囚犯困局嗎?

未來的變化真的很複雜,做精密的規劃是浪費時間的,事實上也是如此。不過,對於我們正在進行的某一件任務來說,其未來,未必真的複雜到,完全無法預想的地步,反而是,我們會做一些白日夢,而不願做一些最簡單基本推算,假裝一切都會很順利,假裝問題都不會發生。這種態度沒有任何好處,逃避問題的人只能是個弱者,除非他的運氣實在太好。所以,我們不必過分去預測與計畫未來,但是,對未來的變化,保持客觀的態度與基本的觀察與注意,則是必要的工作。

那麼,在做事的時候,還是可以有一個簡單好用的判斷原則,那就是問自己,這麼做,事情是不是會往好的一面去發展呢?重點不在於現在好不好,而在於整個發展的趨勢,是否正朝進步與改善的方向在前進,如果只在意現在的成就感,把資源投注在滿足當下成就感上頭,而讓情勢不能朝著進步與改善的方向在走,那麼,可是很快就要倒楣的。有一些不是那麼科學的管理方式,效果卻相當好,雖說是人治,效率卻遠勝過大多數奉行科學管理方法者,其實原因大概也很簡單,就是抓到了這個原則,少走了彎路而已。這個原則簡單到小孩子都懂,不過即使是智力優秀的成人也不容易實踐,這似乎暗合中國文化所謂的道啊?中國古代有些讀書人沒受過軍事教育也會帶兵打仗,戰功還比武將要好,不過就是道理有讀通而已啊!

那麼,主流經濟學最大的謬誤,或許就在,它本質上是個社會科學,但這些主流學者卻把它當作自然科學在看待。社會科學,就會帶有些主觀的價值與意識形態,或者說是這個學科的目的的存在。可以說目標是社會繁榮進步而文明,也可以簡單的說目標就是善,那麼根據明確的目標,也才有相應的行動可以採取。主流經濟學有什麼目標?是為了讓社會更有效率嗎?或許教科書上看到的這個答案,還能勉強解釋的過去,不過不論是右派貨幣或是左派凱因斯,似乎都陷於邏輯辯證,和政治利益糾纏不清,又為了讓自我感覺好些,刻意脫去人的色彩,弄得一副超科學的,搞得和現實嚴重脫節。沒用是可以想見的,可不是嗎?想知道一個人未來的行為會是如何,你不必知道他一切的情報,他目前的能力與知識所及的範圍到哪裡,只要知道他的目的與方針是什麼,就能預測個八九不離十了。目標決定行為,現在的行為決定未來的處境,其實只要依據讓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簡單原則,結果大概就不會差了,或許現在的主流經濟學,會是扮演一個失去目標而空轉,最後遭到淘汰的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475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