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14 23:56:25瀏覽1076|回應2|推薦5 | |
這應該算是談法律與政策之間相互辯論的經濟學的書吧。就好看的程度,遠遠比不上李維特的蘋果橘子經濟學之流的,就製造夠吸引人的談資這點來說,也不是很優秀。就強調自由市場的芝加哥經濟學派來說,那個觀點基本上就是那個樣子了吧,跳脫傳統道德的觀點,只從市場效率做反刻板直覺的理性冷酷分析,對沒接觸過的人來說,剛學習會有新鮮感,覺得自己的思路被拓寬了,可以有這樣的思考角度那樣,但看多了,還是會發現其局限性,可以猜到大多數議題芝加哥經濟學派大概會是怎樣的觀點和分析方式,也大概會知道很多時候這種思考方式多數時候會不容於人性與現實政治只會不了了之而已。 簡單說這本書對現在的傻蛋是沒啥用就是了。不過有些小地方出現的見解,還是蠻令人激賞的,如美國對大賣場專門立法調高最低工資,自由經濟學派很自然就會抨擊這種扭曲市場機制的政治干預對真正的弱勢族群可能弊大於利。重點是裡面最後總結是,如果要改善弱勢族群,調高扣除額更加的實際,既不會增加失業率,又能實際有效率幫到真正需要被幫助的族群,這樣的策略就很有啟發性。當然這在台灣行不通,台灣的弱勢族群就所得稅而言基本上已接近零稅率,政策與想法,不是一味照抄就行的。 雖然現在的傻蛋對讀這本書的收穫,就自己來說,並沒有很高的評價,但就這本書來說,對某些類型的讀者而言,是很有閱讀價值的。像是台灣政治人物和政府官員,給人的印象,可以說大多是腦袋抽風的等級吧,往往搞出來的政策都具有那種用正義包裝的殘酷本質,看起來是好心,卻幾乎總是把事情搞砸。其實不是這些人智商低,而是,動機本身就有問題,不然就是缺乏有效率的思考方式。這個芝加哥學派對政策與法律的思考分析的方式,就政策制定與溝通辯論上,還是很有用的,如果我們的政府官員都有書中兩個作者的三成功力,嗯,大概三成就好了,現在政府的滿意度肯定不會是百分之9.2,起碼也能有五成起跳,經濟困境和社會矛盾也不會這麼慘的。 其實核心的東西大概就那幾樣,重視誘因與動機,要特別注意外部性,也就是有人佔便宜搭順風車而有人吃虧,造成的市場無效率,以及用冷靜的效率的觀點來分析道德議題這些吧,針對每一個議題,總是要找出各種正反的角度,仔細而審慎的評估各種可能的方案與各自會產生的實際效果衝擊。也沒什麼多大的魔術,但還是有效果的,如果學會這一套思考分析的方式,就不會沒事就弄出YY的政策,我們官員的那些政策,在芝加哥學派的思考分析方式之下,可以說是超級丟臉的。學習這玩意兒,只要有點基本的水平,要在政論節目裡完爆那些政客名嘴,也不是很困難的。台灣現在就是民智未開,政客還是騙得爽爽的,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政客在那汲汲營營的追求政治權力。如果社會大眾學會獨立思考的比例高一點,政府每個荒謬政策一出來就受到普遍的鄙視與嘲笑,連學生都會看不下去跳出來打臉,打臉打得腫成豬頭,不要動不動就被兩個爛政黨炒成意識形態對立,或許我們社會的問題也不會現在那麼慘兮兮了吧?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