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讀章太炎與解讀梁啟超讀書心得
2023/08/23 23:59:39瀏覽314|回應0|推薦6

好久沒寫讀書心得了。

原因是這兩本書有點坑,或者說超過傻蛋的能力了,讀了巨睏,所以效率很差,人也很懶。

好吧,或許是這幾個月動漫追得太多了點,時間不夠啊。

古文能力不夠,讀半文言的文章就有點累,讀基本上是文言文的文章,和讀英文是一個等級的疲勞。

人是會退化的,如果不偶爾逼下自己啊,會變得只有讀輕小說或爽文才看得下去的廢柴吧。

 

傻蛋先讀的是解讀章太炎。

這本讀起來很累,相比之下,梁啟超的文章讀起來稍微親切點。

累,而且有些文章基本上也是不求甚解,要真的有強迫症般的,不把每一段文字都看懂不可,恐怕得花上大半年,沒那個美國時間啊。

不過還是加減有些收穫。

章太炎,這名字,台灣人的印象,大約就是,好像有聽過,但不是很熟那樣吧。

不難理解,這是立場的問題。

章太炎是革命派的知識份子王牌,堅定的排滿主義者。

他自認章瘋子這個外號。

國民黨與早期的革命份子,基本上是地方幫會起頭的,洪門,三合會,哥老會,簡單說就是些不愛讀書的江湖人那樣吧。

革命黨人的形象,並沒有很得人心,聲勢上,和保皇黨的君主立憲路線的康有為梁啟超是競爭關係。

這個時候,因為排滿被清廷當眼中釘的章太炎,因為已經建立的學術地位與國學大師的名聲,站到革命黨人陣線,算是當了一陣子的自己人吧。

但章對國民黨,對孫中山的評價如何呢?

私德尚可。

哈,所以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這位章瘋子沒太多版面是正常的。

蔣公是聖人,國父是聖人中的聖人,怎麼可以私德尚可呢?

另外也可以了解到,民國初年,真的了解與認同三民主義的中國人,可能真的不多。

那個平均地權是啥玩意兒,其他人都不理解,不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主義倒是相當正確的,所以才能走得下去的。

章太炎基本上是上個世代的人,他是清末的知識分子,對於國學有自己的見地,基本上就是融合儒與佛,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和知識體系。

書裡提到,六經皆史,連易經也是歷史。

而早期書院的教學,老師教學生入門,有些書沒人教是根本看不懂的。

但文字功力有基本之後,再來的學習是自由的,經史子集,那些歷史是可以自己讀懂的,書院有大量的書,能讀多少,能學到多少就看個人。

儒家講究修己治人,就是要以史為師,以史為鑑,童蒙時期學會基本閱讀能力後,到成年,每天讀,廿四史資治通鑑等等,都是能讀完的。

固然八股文取士的官場很腐敗,但,是讀書讀成了書中只有黃金屋與顏如玉的那種垃圾讀書人,還是讀成有知識有見地能文能武能幹事有氣節的大儒,那是人的選擇吧。

從這一點來看,台灣早期的填鴨教育與後期教改的啟發教育,未必就比古早的書院教育要好多少,也就是比較平等與普及些罷了。

而章太炎國學大師的身分,並不是憑空而來。

客觀的來說,厲害點的做學問的人,做學問也是有方法的,以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有科學方法,理性,有條理的做學問。

理性與邏輯,這東西是不分古今中外的吧。

能稍微了解清末的讀書人的思考方式,雖然累,但還算值得吧。

 

梁啟超則是名人。

相對來說,梁啟超的文章讀起來比較不那麼累,白話的比例高一些。

但還是很多文白夾雜,這本選集又沒有像國文課本那樣有一堆註釋,還是會有相當的閱讀疲勞度。

但比較親切的是,很多對梁啟超那個時代來說,是革命性的新思維,到我們這個世代,已經是日常的習慣了。

甚至一些活得渾渾噩噩的現代台灣人,可能比梁啟超的腦袋更加的跟不上時代,他的思考是超前那個時代許多的。

我們現在主流的價值觀,大概就是我們老師那一輩傳下來的,那個源頭,既不是上個朝代清朝的學院體制,也不是日治時代日本的皇民化奴才思維,甚至也不是蔣公神聖無敵的國民黨教育,而是一種有人文主義,講科學理性與人性的較為進步的價值觀,那些新道德新觀念,老祖宗可能就是梁啟超,與受他啟發的胡適等一批民國初年的文人吧。

這可能是台灣獨有的文化遺產。

不過說真的,讀這位一個世紀前的中國人的文章摘選,不禁讓傻蛋有種感覺,我們這個年代的人,那個腦袋,思想與文化,是不是越活越回去了?

我們的文明真的有在隨時間進步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17979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