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謝謝你遲到了讀後心得
2017/12/03 00:34:25瀏覽2284|回應0|推薦8

這本書,不同人,讀到的重點可能會很不一樣。

第一章是把取這個特別的書名的理由帶出來。作者和人約好時間做訪問,對方遲到了,作者在一剎那的停頓,突然覺得這個世界怎麼一下子變了那麼多,真的該好好思索與整理一下,感謝這個停頓,於是有了這本書。

拐點,大約就是2007年,也就是iPhone出現的那一年。

接下來的重點是科技與網路的大爆發,智慧手機與網路如何快速的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摩爾定律仍然在發酵,加上網路普及與智慧型移動裝置的普及,現在的社會正快速的受技術創新而快速改變。如果對於新技術只停留在3C消費娛樂,買最新手機拍照打卡與用Line社交,與在網路商城上買東西,剩下都是些虛無縹緲的創新東東或不明覺厲的人工智慧,就是些可以把豬吹起來的風口,有點聽不懂的那個馬雲的五新,那,要小心,有可能有點落伍唷!

傻蛋是連最新流行3C娛樂那些都幾乎沒碰,不社交的資訊原始人,只是剛好工作需要所以常常看科技新聞和一些新創的資訊,所以對於科技快速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那一段,倒不會跟不上。新技術改變的不是有新的厲害的玩具那樣,而是逐漸的發生一些根本的改變。

共享的精神,更便宜與容易取得的資訊服務資源,超級快速與不斷翻新的社交商業模式顛覆,最後是人工智慧取代傳統工作帶來的工作重新定義。

這是一個有更多機遇的時代,更快速競爭的步伐,主動擁抱新的科技與可能性的,有更大的力量可以挑戰過去的巨頭,要說這是機會更多的最好的時代也行。但從另一面來看,不能跟上時代腳步,只想好好過著過去的那種安穩日子的一群人,將會被迫接受競爭,與殘酷的被淘汰,也可以說是最糟糕的時代。

當然,作者對科技的進步,特別是軟體與人工智慧的那個部份,我覺得,是有ㄧ些太樂觀,可能有ㄧ點水份啦,但這個2007為拐點的結構性快速變化,倒是很難否認的整體趨勢。

就算沒有超級人工智慧,只要用現有的技術,認真點作流程重新設計與善用自動化技術,能夠消滅的工作就已經驚人的多了。未來真的不需要聽命行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那種只有紀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勞工。機器能做得更好的,訓練一大堆這樣的勞動力,是沒有意義的。未來需要終生學習,需要一整組現在主力勞工很缺乏的未來人力資源素養,缺的不是記憶的知識不夠多,而是從心態,價值觀與思考習慣都和製造業時代標準勞工截然不同的那種人才。喔,如果是軟體業的,可以這樣想就好了,就是要全面改用敏捷開發,能玩得轉跑得順需要的那種成員的素質就可以了。沒有敏捷的心態套用敏捷方法,最後發現毫無效益,或是每年編教育訓練預算,每年都有花錢上課學習,但學到的東西完全沒有提升個人表現,這都是思考跟不上時代的象徵。

前面的重點就是科技變化很快,我們必須讓自己適應未來的需要,更快的學習,善用新科技的力量積極的創新,有更多更好的機會,但好要更拼才行,不拼會淘汰就是了。

中間就開始轉折。

改變太快了。

環境跟不上,氣溫越來越高,這議題就不用多說了。

很多人跟不上的問題更大。非洲與經濟落後地區仍保持高生育率,且仍然保持多子多孫多福氣的文化傳統,隨著人道支援醫藥健康改善,人口問題根本是無解的災難。窮人沒足夠資源受好的教育,惡性循環,可能會破壞政治經濟的穩定,有可能造成整個體系的崩潰。想像一下到處都是人口爆炸的政治難民,然後難民們因為人道主義取得居留權,然後有投票權,取得政權,然後繼續狂生育,那會怎樣?如果難民真的越來越多,又不能讓這種難民得到人道救援活得好活得有尊嚴,人道主義崩潰,那又是另一個價值信仰體系的毀滅,如果是那樣,主流文明三觀盡毀,這個世界又會變什麼鬼樣子?

作者提出的另一個大問題就是,科技進步很快,但我們的政治與經濟,的文化層面進步的速度跟不上。最關鍵的主要問題就是教育體系與價值觀跟不上,無法駕馭新的力量,反而變得更腐敗,政治更兩極化,理性被瘋狂與仇恨取代,結果就是適應不良,社會越來越短視,無法專注於長期有益的研究與投資,而容易變得快速的盲轉。這個世界未來會變怎麼樣,就這樣看來是很不樂觀的。

接著針對這些問題,作者不是簡單唱衰,而是設法想一些可能的改善的方法。在向大自然學習的那章,就有些腦洞的社會創新頗值一提。例如政治的無腦兩極化,作者想到的務實創新改革方式,一個是重劃選區避免出現某陣營穩贏的那種選區,這樣推派候選人時就得找能吸引中立選民的溫和理性候選人,而不是越極端越容易從黨內初選出線。另一個則是稍微複雜點的,用排序的方式投票而非單選來投票,避免因為棄保效應而讓感覺當選機會不大的優秀候選人拿不到票。

讀這一段需要點專注力。這個排序投票需要有點程式邏輯才會較好懂,假設此選區只要一個當選人,有五個候選人,每個人的票,不是選唯一一個要投的候選人,而是要為那五個候選人的支持順序做排序,最支持到最不支持。投完票,要先做第一輪統計,是否已有第一順位候選人得票過半,有過半即結束,否則第一優先順序票最少的候選人淘汰,淘汰的那些票去掉第一候選人重新投入票匭再做下一輪計票。每一輪都是先檢查是否有候選人過半,沒有的話把第一順位票最後一名候選人的票用剩下的順位重新投入票匭繼續下一輪,直到決出過半候選人為止。

這個就稍微需要點邏輯才能懂了,開票也會困難許多,更需要科技輔助,並不容易實行。但效果也很具體,如果你討厭藍綠兩黨,但又不想浪費票,不想讓特別討厭的一個黨當選,以前只能含淚棄保,用這個排序投票法的話,只要把最討厭的放最後面,無論如何你的票都會用來對抗最討厭的那個候選人,絕不會浪費掉的,因此也更能看到完整的民意,不被棄保效應綁架。雖然很複雜但也算一種創新吧?這個就適合用電子投票,用程式開票計算了,不然那個開票驗票會讓人昏頭的。

創新的精神很重要。有想過,保持這種可以避免棄保效應的選舉設計法,來給台灣的立委或議員複選選舉使用嗎?實際上,候選人太多時,那個全部排序太困難了,動作也太繁瑣,不好操作。可以簡化一下,不用全部排序,只要針對支持的對象作排序即可,三十個候選人只對其中五個有好感的話,只要對那五個作排序就好了,這樣只要這五個任一個有機會當選,你的票就絕對不會浪費。開票的機制還是和作者設計的一樣,只是結束條件從有ㄧ個候選人得票過半改成剩餘候選人人數和選區當選總選人數相同時停止即可,同樣是從第一順位票最少的候選人開始淘汰,重新分配他的票至每張票的剩餘順位那樣。其實,如果想控制成本,只要提供三個或兩個優先順位就夠了,一個最喜歡,第二個棄保的保護對象,其實也就夠好用了。只有兩個順位的話,人工紙本投票還是可能的,只是開票會複雜點,每個候選人要準備一個票匭,這樣就能作多輪開票,開票會比較耗時,但還是可以做到的。對了,婦女保障名額會需要比較複雜的處理邏輯,如果人工開票且選區有婦女保障名額,要另外用一個白板記錄當前婦女候選人總票數與當前排名,當女性候選人剩餘未淘汰名額已小於等於保障人數時,即停止淘汰婦女,由剩餘人選裡第一順序票數最低的非女性候選人繼續淘汰,直到剩餘候選人等於總當選人數為止。複雜點,但還是作得到的,也能確實解決棄保,以讓藍綠彼此因對方的存在而得以容易的壟斷政權的問題可以輕易的被改善。雖然最後結果會自動執行棄保,但不作數的第一輪的票數,其實也反映真實的民意,洗掉棄保的顧慮後,是更寶貴的民意資訊,我們的選舉補助款也應該要以第一輪的數字為準才對。

這個選舉多提供後備選項避免棄保的投票制度設計很複雜嗎?這個是未來的知識工作者最基礎的邏輯能力需求了唷,如果連這樣程度的複雜邏輯都吃不透,不能駕馭,不能了解與靈活設計調整,基本上是無法勝任程式設計的工作的。針對具體的問題,想出解決的策略,然後設計出方法來達成目的,這是很基本的知識工作者能力需求。至少也要達到像傻蛋一樣,能看懂,抓到背後的精神,並能用同樣的精神對類似的需求作實際的設計與調整,以達成背後那個精神的目的,這樣才算未來世代的及格公民喔!

這本書接著提的是,未來需要新的道德,政治要創新,道德也需要創新。

大概的主題看起來是到此為止。

接著看到的是作者的童年回憶,成長歷程,為什麼作者是樂觀的人文主義精神的擁護者,以及多元包容的價值觀是怎麼養成的,順便懷念一下上個世紀八零年代以前那個,只要努力工作,即使資質平庸的人想失敗也很困難的黃金時代。作者出國工作,研究多年全球化,在近退休之年回到故鄉,發現美國政治雖然糜爛到幾乎快無可救藥,兩極對立理性喪失短視近利,但故鄉的政壇仍然保有溝通談判妥協為共同利益目標互相退讓的傳統,所以美國還是有救的。當地的政治社群關注的是當地的發展,而不是民主黨或共和黨的意識形態,用鬆散的社群組織型態,和眾人的理念與共識,推動許多教育與經濟改革的創新行動,並把這個當作這本書的結束。或許是樂觀的人文主義的最後救贖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10927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