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症狀,心臟大危機
2016/09/29 13:10:06瀏覽154|回應0|推薦4

小症狀,心臟大危機

    1.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14期
 
    1. 2008.05.01
 
    1. 作者 : 林芝安
 
  1. 圖片來源 : 呂恩賜

最新研究發現,一半女性心肌梗塞沒有症狀。 如何避免被醫生忽略?哪些檢查非做不可?

兩性專家經常譬喻,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不僅兩性相處學問多,醫學研究也紛紛證實,心臟病,男女更是大不同。

傳統上,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多以男性為主,畢竟男性本身就是心臟病的高危險群,但近年來,女性心臟病議題逐漸受到國際醫界重視,美國心臟學會(AHA)在2004年發起「Go Red For Women」活動,兩年後,世界心臟聯盟(WHF)也加入,並串聯全球26國共同推行女性護心運動。

美國每年因心臟病過世的女性約為乳癌的11倍,心臟疾病已然成為女性頭號殺手。在台灣,衛生署死因統計顯示,女性死於心臟性疾病的總數約為乳癌加子宮頸癌的4倍。

尤其50歲以上都會女性第一次心臟病發作就死亡的比率是同齡男性的兩倍,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教授雷各托(Marianne J. Legato)指出。一項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發現,半數女性第一次心肌梗塞發生時,事前毫無明顯症狀。

不只症狀不同,連評估、診斷、用藥都存在兩性差異。「這些是我們當年讀醫學院時所不清楚的,」基隆長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楊甯貽說。這也使得女性容易被忽略、誤診、延後檢查、不知自己有心臟病……,導致預後嚴重或發生時已為時晚矣,不論國內外,許多臨床醫生紛紛坦言。

心臟病,男女哪裡不同?

症狀不同


男性心臟病的典型症狀包括胸悶、胸痛、手臂疼痛、氣喘、盜汗。

至於女性,研究發現65%以非典型症狀表現,像是噁心、嘔吐、牙痛、頭痛、暈眩、失眠、極度疲倦、食慾不振、焦慮、消化不良、呼吸急促、走路容易喘。

有個47歲女性,頭很痛、喘不過氣來,以為欠眠,自行去藥房抓藥想說回家睡個覺就好,沒想到,竟然是心肌梗塞發作送急診開刀。還有位女病人,50歲,身材略胖,上腹部不舒服,要醫生幫她打針,結果一離開醫院就倒地身亡,家屬質疑打針有問題,解剖後赫然發現,有三條血管硬化,證實是因心肌梗塞過世。

醫生的叮嚀

女性心臟病症狀有時會被當成身心症,認為大概太累了,休息一陣子應該沒事。「女性又很會忍,拖到快不行了才看醫生,」楊甯貽建議,女性要多愛自己一點,只要出現異於平常的症狀(好比從來沒有過的劇烈頭痛),就必須找醫生檢查。

心臟病的疼痛屬於內臟的轉移痛,只要是下顎、兩個手臂內側、上背、肚臍以上的部位疼痛,都可能是心臟病。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陽明大學內科教授江晨恩有位病人牙痛不已,牙醫診斷為牙周病,下排牙齒幾乎拔光了,仍無法止痛,最後才知道自己是狹心症。

除了疼痛部位甚廣,疼痛的時間不是秒或小時,而是「持續幾分鐘,」江晨恩提醒,這就很可能是心臟病發作。

評估指標與診斷不同

運動心電圖是評估心臟病的常用方法,研究陸續發現,男性準確度高達90%,女性的準確度卻不到50%。

新光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洪惠風認為準確度差的原因很多,有人認為女性因為荷爾蒙起伏大(吃避孕藥、月經週期或因為雌激素影響心肌細胞的作用),使得心電圖易出現變化;也可能與女性乳房大小、形狀有關,影響心電圖判讀。

心導管檢查有時也出現性別差異。大部份心臟病發作是因為冠狀動脈硬化,有血塊塞住了,進行心導管檢查做血管攝影時可明顯看出。但研究發現,女性血管塞住導致心臟病發作的比率較低,「女性多為冠狀動脈內的內皮細胞功能異常,」楊甯貽解釋,這使得內皮細胞無法釋放足夠的一氧化氮(NO),血管擴張能力變差。

更且,女性發生心臟微小血管病變的機率較高,例如微小血管的痙攣以及斑塊產生;而做血管攝影看的是大血管,不容易發現微小血管病變的情況,很可能女性已經發病去做血管檢查,堵塞情況卻沒那麼嚴重,楊甯貽補充。

醫生的叮嚀

哪些檢查女性非做不可?心臟科醫生們建議:

1.先做危險因子檢查,測血壓、血糖、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與低密度膽固醇(LDL)與三酸甘油脂,確定自己有沒有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或肥胖,如果有,得心臟病風險增高。

目前已有研究指出,HDL太低或三酸甘油酯太高對女性心臟病影響更大。此外,對女性而言,量腰圍的重要性勝於量身體質量指數(BMI),因為腰圍粗代表腹腔脂肪較多。

相對於皮下脂肪,腹腔內的脂肪對健康的影響更嚴重,易造成發炎因子,導致動脈硬化,也會分泌游離子脂肪酸,造成血脂肪異常,楊甯貽強調,在台灣,不論身高多少,建議女生腰圍控制在80公分以下,男性90公分以下,不要變成「中廣型肥胖」。

2.如果是高危險群,即使表現症狀不典型,心電圖或運動心電圖結果正常,建議應進一步做血管壁檢查。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心臟血管鈣化指數,「這是目前相對而言準確度最高的檢查,達90%以上,」洪惠風說。

核子醫學檢查(看血管有沒有狹窄或心肌梗塞)例如鉈-201,打藥進入體內看心臟能不能接受這個藥,如果血管塞得嚴重,藥進不去,顯影時就會看起來一片空白,如果女性胸部較大,容易擋掉放射線,顯影時一片空白,以為是缺氧,容易出現診斷誤差。

至於目前最新的高價檢查──64切電腦斷層,可看血管內徑狹窄與鈣化指數,但存在輻射量隱憂,女性做一次的輻射量約15毫西弗(男性約10)。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規定一般人一年可容許1毫西弗,因為每10個毫西弗約等於萬分之五的癌症機會,換算女性有萬分之七點五得癌機會,如果每年做一次,連續10年,罹癌機會約百分之一。

如果年輕女性一年做一次,「得乳癌的機率為1/150,」江晨恩加重語氣表示,很多醫院用64切電腦斷層檢查做初步篩檢是不對的,除非針對60歲以上或糖尿病女性。

更應注意的是,即使花大錢檢查出血管內徑狹窄程度,仍須回到最根本的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因為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心肌梗塞多發生在內徑狹窄小於50%的血管,反而不是堵塞最嚴重的地方,「發生的關鍵在於血管壁,」洪惠風強調,當血管壁很厚,長在血管壁上宛如一顆顆青春痘的動脈硬化粥塊一旦爆掉,就會吸引血小板形成血塊,堵住血流,導致心肌梗塞。

3.如果擔心輻射量,可考慮核磁造影檢查(MRI),但準確度沒有電腦斷層高。

使用阿斯匹靈,男女大不同

根據2007年美國心臟學會指引,阿斯匹靈對於二次預防(避免復發)不論男女,尤其有過缺血性中風、心肌梗塞等高危險群都有預防效果,劑量為81~324毫克。

問題在於,如果是初次預防(從未得病,希望能預防發生),男性吃阿斯匹靈可預防中風和心臟病,但女性只能預防中風,無法預防心臟病,尤其65歲以下女性,不建議使用,江晨恩提醒。

尤其國人,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容易傷胃,凝血功能差,萬一碰到腦出血或胃出血,狀況相對嚴重。

此外,常用來治療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的毛地黃製劑,對女性效果差,因為毛地黃可以加強心臟收縮力,但半數女性心臟衰竭屬於舒張型,也就是心臟比較硬,當心臟已經過硬而張不開,輸出量不夠了,若再服用毛地黃加強收縮力,有可能增加死亡率。

醫生的叮嚀

美國心臟學會提醒,心臟病突發時,不要以為吞顆阿斯匹靈就可減除疼痛,應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讓醫生判斷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是否可以服用,且有些人會對阿斯匹靈出現藥物過敏反應,病勢反而更危及。

除了阿斯匹靈,更年期女性也面臨荷爾蒙補充的困擾。

女性停經後因為缺少荷爾蒙保護,血脂肪開始發生變化,總膽固醇上升,好的膽固醇易下降,高血壓與胰島素阻抗性也增加,發病機率也增加。透過荷爾蒙補充療法能否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國外許多研究已證實這「更危險」,楊甯貽說。

美國心臟學會最新修訂版本也建議,年紀愈大、體重過重的女性應避免荷爾蒙補充療法,研究發現不論單獨使用雌激素或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都會提高靜脈血管栓塞的風險,更易引發心臟病。

如何知道自己可能有心臟病?

儘管愈來愈多臨床醫生知道女性心臟病症狀不典型,仍常因個人主觀而忽略女性。

成大醫院院長陳志鴻舉例,50歲男性胸痛,醫生會認為很有可能是心臟病,立即排相關檢查。同樣50歲女性,有些醫生通常先考慮其他可能(例如當成胸腔疾病),診斷與檢查不像對待男性那麼積極,使得女性心臟病無法被及早診斷。

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肥胖、低密度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高齡、有冠狀動脈疾病或周邊血管疾病家族史,都是危險因子。

如果女性知道自己是高危險群,可主動提醒醫生,是否該做更進一步的檢查。

尤其是糖尿病對女性心臟病殺傷力大於男性,20年來流行病學研究已經證實,有糖尿病的男性得冠心症的風險是沒有糖尿病男性的兩倍,有糖尿病的女性得冠心症的風險則是沒有糖尿病女性的四倍,「如果中年女性有糖尿病,即使症狀不典型,也要高度懷疑她有心臟病,」江晨恩表示。

至於高血壓,對女性影響更大。兩份分別刊登在權威期刊《刺胳針(Lancet)》與《循環學(Circulation)》的最新研究指出,女性高血壓盛行率逐年增加,尤其60歲以上,女性超過男性,亞洲地區比其他地區嚴重,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多。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建仁教授今年3月發表在國際《高血壓(Hypertension)》期刊也出現同樣結果,台灣女性55~60歲以上高血壓盛行率已經超過男性。

為什麼亞洲女性的高血壓盛行率逐年攀升,陸續有研究發現中老年女性肥胖愈來愈多,亞洲人攝取較多鹽分,都是可能原因,「亞洲女性冠心症與高血壓非常嚴重的浩劫即將來臨,」身兼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高血壓委員副主委的江晨恩憂心指出。

控制血壓,當務之急。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發現,每降低2mmHg收縮壓,心臟病的死亡率可降低7%,中風死亡率降10%。透過清淡飲食、運動、腹式呼吸、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物,都能有效降低高血壓,進而減少心臟病。

提供一個網站(英文版),可自行計算未來10年得心臟病的風險有多高:
做法:鍵入性別、年紀、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有無抽菸、平均血壓(SBP)、最近有無治療高血壓,即可得到一個分數。

結果:如果分數<10%,屬於低風險;10~20%,中度風險;>20%,高風險。

江晨恩提醒,如果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就不必算了,「因為糖尿病等同於冠心症,分數肯定超過20%,屬於高危險群。」

自我測驗:你了解你的「心」嗎?

心臟就像生死之交,沒有它就沒有自己,雖然朝夕相處,你對這位老朋友了解多少?

1.如果經常胸痛,手指壓下去好痛,一痛就好幾小時,是心臟病嗎?
2.胸悶、胸痛是心臟病的典型症狀,但如果是女性心臟病發作,不一定出現這些症狀?
3.肥胖是心臟病的風險因子,平常不只要注意身體質量指數(BMI),還要多多量腰圍?
4.如果從沒得過心臟病但有家族史的中年女性,可以吃阿斯匹靈預防發病?
5.多吃維他命可以預防心臟病?

解答:1.(╳);2.(○);3.(○);4.(╳);5.(╳)

1.(╳)心臟病的疼痛區域通常是一片,不是一點。而且痛的時間不是幾秒或幾小時,而是幾分鐘。
2.(○)國外研究發現,半數女性第一次心肌梗塞發生時,事前毫無明顯症狀。
3.(○)因為腰圍粗代表腹腔脂肪較多。相對於皮下脂肪,腹腔內的脂肪較差,易造成發炎因子,導致動脈硬化,也會分泌游離子脂肪酸,造成血脂肪異常,不論身高多少,建議台灣女性腰圍控制在80公分以下,男性90公分以下。
4.(╳)不可以。如果是初次預防(從未得病,希望能預防發生),男性吃阿斯匹靈可預防中風和心臟病,但女性只能預防中風,無法預防心臟病,尤其65歲以下女性,不建議服用。
5.(╳)大量服用可抗氧化的維生素E、C、β胡蘿蔔素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過量攝取反而加速老化、發生心臟病。建議少量攝取,一天所需維生素E男性12mg,女性10mg。

不讓心臟叛變的數值

■身體質量指數:正常值為18.5~24
■血壓:正常值<120/80mmHg(收縮壓/舒張壓)
■血糖(空腹):正常範圍80~100mg/dl
■血脂肪:
.總膽固醇≦200mg/dl
.三酸甘油脂≦150mg/dl
.低密度膽固醇≦130mg/dl
.高密度膽固醇≧50mg/dl(男性≧40mg/dl)
.腰圍≦80公分(男性≦90公分)

( 休閒生活美妝保養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enchien&aid=7607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