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學問答(淨土)--李炳南居士
2011/05/26 11:57:23瀏覽652|回應0|推薦1

問:念佛前要作什麼準備?

答:不用什麼準備,只求至誠清潔,隨力隨分焚香供花就可以了。

問:沒有皈依三寶而念佛,效果怎麼樣?

答:既然念佛,就是從內心裏皈依三寶了,當然有功德,如果有機會,從儀式上皈依更好。儀式上的皈依,主要是能使自己從思想上真正認為自己是三寶弟子了。但是,若不能從思想上約束自己,儀式上的皈依並無作用。若從思想上真正約束自己了,沒有條件實行儀式上的皈依也是不要緊的。

問: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包盡了八萬四千法門?

答:修行的工具,不外乎經文、咒語、佛號。經是貫穿的意思,就是說貫字為句,貫句為篇章。一個『阿』字便是一切字的種子字,是一切教法的根本,如果沒有這個字就沒有一切經典了。咒是秘密真言,六字洪名都是梵音,沒有翻譯,即使一個阿字,就有息災、增益、降伏、攝召的用途,合六字就更多了,是最簡最真的咒。佛號雖多,但偈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古德說念這一個聖號,就等於念一切佛的聖號。修行的辦法,可用止觀統一歸納,念佛憶佛,即止即觀,善念的人,不求離外境,而境自離,善憶的人,不求止內亂,而亂自止。不必作各種觀想,不必修各種禪定,念到一心不亂,即能徹底解脫,不到一心不亂,也能九品往生,所謂『不用三劫修福慧,只憑六字出乾坤』。所以說一句佛號包盡八萬四千法門。還要提醒的是,這是讚歎淨宗的殊勝,不要去排斥其他法門。

問:大聲念佛和心中默念,功德有沒有差別?

答:大聲除昏沉,並且能使別人聽到佛號。默念容易入定,不影響其他人。各有優點,採用哪種,要看具體情況。

問:靜坐時兼默念佛號,有妨礙嗎?

答:默念容易入定,很好。睡臥時也只適宜默念,出聲就有失恭敬。

問:念阿彌陀佛的聲音是拖長好還是短促好,每天念多少?

答:拖長和短促都不適宜,應當像小溪流一樣不快不慢,不急不緩。每天念多少應由自己的忙閑去定,但念了《阿彌陀經》後,就應當再念阿彌陀佛聖號數百聲以至數千聲。

問:坐念佛號,有跏趺、吉祥、降魔等坐法,我因為年齡較大,全趺、半趺都做不到了,到底應該採用什麼坐法最好呢?


答:跏趺有雙、單的區別,雙是兩腿都盤起來,單是只盤一腿。不論雙、單,左腿放到右腿上叫做降魔,右腿放到左腿上叫做吉祥,兩手相疊,手心向上,作降魔坐則左手放上,作吉祥坐則右手放上。兩大拇指相抵,這叫做定印,安於臍下。頭脊正直,鼻與臍取一直線。各種坐法,可按自己的情況去選擇。久坐麻木,可以換腿。

問:專一念佛和專一念往生咒有什麼區別嗎?

答:沒有區別。但事忙的人,念咒不如念佛方便,臨終時念咒不如念佛容易。

問:一心念阿彌陀佛,別的什麼也不作,連往生回向也不作,可否往生?

答:六字洪門,本是不回向法門,雖理論如此,但信願行是淨土資糧,回向就是發願,無願就不能往生,所以回向不可以廢除。至於說『別的什麼也不作』則未嘗不可,所謂專心致志,不搞雜修。但念佛要與戒定相隨,要與福德相隨,如果懶散放肆,不反省自己,光想用幾句佛號搪塞,哪有往生的分?

問:淨土帶業往生的說法,似乎與因果道理不相符合,造業的人,只要念佛,就不受罪報,反生極樂,果然如此,還有誰會去做好事呢?


答:一切善惡念頭和善惡行為,總稱為業。當起念造業時,就是一粒種子印落在第八識田,等到有一天遇到外緣,就會發生作用,形成果報。埋在第八識田的善惡種子,就是業的原動力,牽引眾生六道投胎。一般法門修行,就是專為消滅這些種子,叫做斷惑,全部斷盡,就是涅槃。念佛法門是止息善惡念頭及行為,單提一句佛號,印入八識田,過去的種子無法遇到外緣,就不能發生作用,也就沒有果報了。佛號種子越積越多,臨終時先起作用,所以就往生西方。因為過去的種子依然存在,所以叫做帶業往生。往生後仍舊必須求得斷除舊業,才能證得佛位。如果以念佛作為護身符,仍舊造業,那就完全違背念佛的宗旨了,怎麼還談得上往生呢?

問:晚上失眠,應採取什麼辦法?

答:最好採取吉祥臥,就是向右側臥,兩足疊齊,右手托腮,左手搭胯,瞑目調息,放下萬緣。心中默念『阿彌陀佛』四字,字字清楚,認真細聽。即使不入睡,念頭集中,也是休息。起來打坐念佛也可以。

問:彌勒菩薩,也是彌陀法會中的聽法弟子,為什麼不往生極樂,而住兜率天呢?

答:受釋迦牟尼世尊的囑託,將在娑婆世界成佛,普度五濁眾生。

問:我們對念佛往生,都深信不疑,為什麼經上說是難信的法呢?

答:多數人對於深奧奇妙的事,往往要理解後才會相信,淨土法門是佛果境界,地前菩薩尚不知其所以,故說難信。你們聽經多日,已經初步明白道理,所以能夠相信。

問:為什麼學佛的人,不管在家出家,每當相逢時,就揖手說『阿彌陀佛』,這是不是把阿彌陀佛當做了世俗問候之語?還是有其他含義呢?


答: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這句阿彌陀佛最為吉祥,相逢互相稱誦,就是祝福的意思,而且對方一曆耳根,第八識田中就種下佛種。

問:如何處理念佛和工作的矛盾?

答:念佛是大乘法門,是自度度他的菩薩道。在家有經濟負擔,教書有功課鐘點,如果能夠善於利用,都沒有妨礙,所謂搬柴運水都是道啊!念佛作自度想,家庭經濟、一切公務,盡職盡責,作度他想。為求往生而自度,為求往生而度他,為求度他往生而負擔家庭經濟,為求度他往生而有工作。推而廣之,萬法歸一,一即是一心,行住坐臥都不離這個,這個就是信願行啊!

問:念佛號是多好,還是少而求得專一為好?

答:專一從多念而來,初學者不能持久,宜從小開始,漸漸增多,最後做到飲食睡眠全是佛號,就無所謂多少了。

問:有人問觀音菩薩頭頂上的化佛和大勢至頭頂上的寶瓶是什麼意思?

答:化佛表悲,寶瓶表智,二聖立於阿彌陀佛的兩邊,就是悲智雙運,普度眾生的意思。

問:什麼叫做追頂念佛?

答:追是追逐不舍的意思,頂是緊接不斷的意思,就是前句最後一個字剛剛過去,後一句就緊跟追上,好像奏樂,聲調合乎節拍,不能間斷。

問:家人現在做殺生的行業,今天雖然念佛,但不能改行,到臨終時能往生嗎?影響家族其他人嗎?

答:念佛後決不能再做殺生的職業,不要因一時謀財害命,而斷送了自己永久的慧命。如果家裏有人從事這種職業,應該勸他趕快改行。一時做不到,也要慢慢想辦法,達到改行的目的。在沒有改行前,可以代替他念佛懺悔。如果自己不造殺業,往生不會有阻礙,各人造業各人受,這是由因果規律決定的。

問:念佛怎麼才能做到無妄念呢?

答:淨念相繼,妄念自無。以後不要問妄和不妄的問題,只管在不工作時或者做不費心力的工作時,莫把六字洪名丟了,就是精進不退。

問:聽說念佛或者念咒一定會有大感應,能夠消除業障,不知是消過去的業,還是消現在的業?

答:不管過去現在,一律都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春風一吹,都會溶解。請問所溶解的是新結的還是舊結的呢?只不過溶解時,由淺而深,有一個溶解的過程罷了。

問:平時信仰觀世音菩薩,只念菩薩聖號,臨終時觀世音菩薩能接引往生嗎?

答:念阿彌陀佛往生,這是由阿彌陀佛的本願而來。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念佛也可不必回向。觀音智慧多方便多,普門救苦,不一定接引往生。雖然眾生念觀音專求往生,也能隨觀音化身生到淨土,但是淨土三經都叫我們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不如依教奉行,聽從佛陀的教導為好。

問:末學學佛以後,反而感到業障比以前更多,不知是什麼緣故?是不是好事多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還是多世以來應該受報應的業障都提前到今世來了,一生受報完後,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正是因為縮短了時間,一生受報,所以才感到比以前有了更多磨難。

問:經上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又說:『念佛一聲,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兩種說法是否矛盾?凡夫到底能不能消除業障?


答:前面的說法是對六道眾生輪回受報原因的普遍概括,眾生不能覺悟,當然就只能隨業力輪回,有什麼因必然得什麼果。業因不亡,遇緣受報,那是眾生放逸任運,最後自然自食其果。後面的說法是眾生因念佛而由迷轉悟,由凡轉聖,有念佛的因就必然得成佛的果。所以說念佛一句,滅罪多劫。凡夫變聖人,就如手掌翻覆之間。關鍵是看你願不願翻轉過來。兩種說法沒有一點矛盾,各有不同的含義。凡夫學佛,就是走向了覺悟之路,佛菩薩也由凡夫而來,學佛怎麼不會消除業障呢?不能消除業障,那怎麼成佛呢?

問:有人說淨土法門是度下根人及老太婆的,如果有學問的人,就要多研究經典。

答:這話也對。古德說:正法時期戒成就,像法時期禪成就,末法時期念佛成就。現在不正是末法時期嗎?這個時期的眾生不正是下根嗎?那麼修淨土當然就正是時候了!《觀經》不正是為韋提希所說嗎?韋提希不正是老太婆嗎?那麼修淨土當然就度老太婆了!這句話的問題就是,難道修淨土的人,都不許研究經典嗎?文殊、普賢、馬鳴、龍樹各大菩薩都修淨土,難道他們不通經典嗎?劉遺民、白居易、蘇東坡、文彥博都是一代大儒,全修淨土,難道要說他們目不識丁嗎?難道大學問的人,就只是鑽研三藏,揮墨作文,屏棄淨土嗎?這些問題我很是不解,敬請那些大學問家能回答。

問:經說:此心是佛,此心作佛。為什麼還要念佛呢?為什麼還要度眾生呢?

答:此心是佛,是說眾生本來覺悟,心性本來清淨,這是從眾生的本體來說的。只因妄念而生起無明,就轉為眾生,六道輪回,始終不覺,怎麼能說是佛呢?念佛就是開始覺悟,又叫做始覺,就是開始由迷轉覺。工夫深一步,覺性就顯一分,漸漸妄心就變成佛心了。如果做到萬緣皆空,一塵不染,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性同圓鏡,光明遍照,就是『究竟覺悟』了,也就是佛了。覺悟和不覺悟都是從心而起,所以說『此心作佛』。要想由不覺悟轉變為覺悟,難道是偶然的事嗎?只有依賴念佛,才能由迷轉覺啊!法身遍滿虛空,眾生本來同體,故菩薩度生不作度生之相,但眾生迷而不覺,必鬚髮大菩提心,普度無量眾生,才能漸漸達到無相之旨。念佛和度生的意義就在這裏。

問: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了擺脫生死輪回,如果只是行善、佈施、敬佛、敬神,沒有念佛,能否生西?

答:你所說的四件事,只是有漏的善業,僅僅能夠求得福報罷了。有什麼因就得什麼果,沒有念佛的因怎麼能得往生的果呢?有些自以為是的人認為,學佛並沒有什麼深奧的學問,只不過是要做個好人,多做好事罷了。若有這樣的想法,那他的結果僅僅就是得些人天福報,仍舊未擺脫輪回,難免墮落。

問:地藏菩薩度眾生,是度往西方,還是度到其他地方呢?

答:隨眾生的願望,不限於西方。

問:沒有修身口意十善業道,念佛有效嗎?

答:念佛是正行,修三業是助行,正助雙修,如鳥的雙翼飛翔前進,因此,還是加修十善為妥。如果念佛念到萬緣放下,一心不亂,就不必另修十善,因為做到一心,三業就已經清淨了。

問:念佛要求一心恭敬,自然就應該字字落實,清清楚楚,因此速度就不能太快,但念佛數目多多益善,這中間是否有衝突?


答:字字清楚是條件之一,勤奮多念也是條件之一。如果追求清楚而念得太少,或者追求數目而念得含糊,所得功效都很小。如果念得清楚,再加上勤奮,那就是既盡善又盡美了。

問:極樂世界離開我們那麼遠,為什麼說『揮手之間就到了蓮池』呢?

答:往生西方,仍舊是心往,並不是四大假合的身體前往。念頭在哪,一瞬間就到了,揮手之間還說得太遲了。世界上什麼速度最快呢?意念力也。火箭、衛星、光速都不能超過它,意念到哪里,只是瞬間的事。

問:念佛完畢後回向,不知是一天回向一次,還是一個月回向一次?我以前念佛忘記了回向,現在再回向還有用嗎?

答:最好念一次回向一次,以前念的現在回向當然有用,一句佛號就是一顆金剛種子,千生萬劫都不會消滅。

http://big5.xuefo.net/show1_61952.htm

http://big5.xuefo.net/show1_63010.htm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sma91&aid=525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