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實念佛與做人
2015/01/10 22:16:07瀏覽593|回應0|推薦0
【老實念佛與做人】---慧淨上人
.
一切無如念佛為要,凡妨礙念佛之事皆應厭捨,凡助成念佛之事皆當為奉行。此實為念佛人處理一切世務之準繩。
.
學佛之人,其人生觀與價值觀是跟一般世俗人是完全相反的,苦樂禍福不以世俗現況論,而以能聞佛法依教奉行論。
.
學本願之人觸光柔軟,凡事知道自己過咎,不會計較別人,遇境只知道自己該受,不會怨天尤人,而且與彌陀機法一體,佛凡一體,當轉苦為樂,境由心轉,心變境變,故心境一變,週遭的感覺也會完全改變。
.
偶有犯過,要‘立即’‘斷然’地承認,莫找理由掩飾,此能養德。無過德也,過而能發露亦德也,皆受人敬重。
.
當下能領受本願,而被彌陀所救,此後作個信心念佛人,如浮雲流水,隨緣度春秋,毫無善惡之造作,因“極重惡人”無他方便。唯稱彌陀得生極樂,本身自性就是寂靜的,安詳的,平時念佛沒有花翹,做人也是一樣沒有花翹,做人要低姿態,辦事要高調。
.
信彌陀救渡的人,心意柔軟,仁慈,言行安詳穩重,體會彌陀愛護我,使我能愛護別人,彌陀包容我,我也能包容別人,彌陀功德賜與我,使我能為他人奉獻犧牲,習氣日減,道情日生。
.
凡事真心,誠能感人,直言直行,奉行謙敬,不起慢心,凡與人言,不談世事,凡事守大體有分寸。人生像個旅人沒有目標,出家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對人的執着,對親情,對世間的愛(罣礙)。在家學佛人也要減輕對親情的執着。
.
念佛之人心中有平安,喜樂,有感恩,慚愧,因為機的罪惡感在內心發露與法的大悲願心發酵,以前剛強計較,現在柔和無諍,以前缺少慈愛,現在有了悲心,凡一切的逆境挫折,都會反省是自己過失,宿世的罪業而不會責怪別人,對佛有信心,對己有愧心,對人有愛心。
.
世上除了念佛,沒有真實的,不論對錯,有事無事都是一句佛號,默默自己念佛。
.
平常不講理論學識,不論是非,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智慧,也不好強鬥勝。不講閒言碎語的話安分守己盡家庭責任,念佛第一,工作家庭都是以道為佛法而生存,為念佛而生存
.
不論順境,逆境,不論事業成敗,家庭幸與不幸,都放下不執着,都與佛法無關,以唸佛往生為目的,世間都是因緣合和所組成的,只不過是暫時借住,幾年,幾十年而以,對任何人都要存感恩,體貼的心對待人。
.
不要攀緣,多份時間念佛,少份時間看書,平時不要好奇,好玄,好妙,好別人所沒有的,念佛第一。念佛時間越久越驅於平淡老實,不高談闊論。同參道友相見只是微微一笑默默念佛,大家相見你也阿彌陀佛,我也阿彌陀佛。
.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分開固然是孤獨的,即使相聚一處也是孤獨的,這個很有意思,很奧妙。人即使同處一堂,住在一個家園裡面,但是彼此之間都是各自孤獨的,因為我的心意,對方不能理解,對方的心意,我們也不能理解體會,不能與他感同身受。
.
所以,從生到死,沒有不孤獨的,死了之後當然又各個隨業流轉去了,就更加孤獨了,所謂的一時相聚,只不過是一時的因緣聚會而已,因緣總有離開的時候,因緣離開一切也就幻散了,不存在了。
.
我們凡夫都是妄想雜念一顆心都是向外奔放,要他長時間忍耐孤獨,安於寂靜在一件事上是不容易的,如果能夠做到的話,可以說成佛有餘,反過來,一個人如果能夠忍耐孤獨,安於寂寞,在寂寞當中不覺得寂寞,反而覺得有法喜,這樣比較容易成就道業。
.
人生的願望無量無邊,但是往往都是不能達到,各人福報不一樣,有福的人不求而自得,沒有福報的人你怎麼求,到最後還是徒嘆奈何。失望而歸。因為我們世間的一切,都是過去的業所帶來的,所形成的,你出生哪個國家,生為誰的孩子,面貌好看不好看,有智慧,沒智慧,將來跟誰結婚,生幾個孩子,事業發達不發達,家庭美滿不美滿,都跟過去世有百分之百的關係。
.
在此濁染的俗世,念佛人雖然看上去和一般人沒有什麼兩樣,但他知道塵世的生活是短暫的,而追求淨土的永恆,他知道塵世的虛幻,而不會被假欺騙,他的內心充滿彌陀慈愛和真實,而以念佛為生命,隨緣度過塵俗的日子
.
一天一天,日子就這樣過,一天又一天,同樣念佛濁世日日遠離,淨土日日來臨萬法從無而生,煩惱從我而生。忽而無常苦來逼,精神錯亂始警忙,萬事家生皆舍離學人有疑,應決其疑,既己無疑,既是金剛信,任何人來言妨礙,亦不動搖,破壞。
.
信本願之人,外亦不現賢善精進相,以知自己是惡人,既無至誠真實心,亦無清靜不染心,毫無自力,一切皆任佛力,外若現賢善精進相,則是內外不相應,雖然如此,其行事為人。對己有良心,對人有愛心,念念常思己過,言談不論人非。能寬諒他人不計較,因知自己亦蒙彌陀之大寬諒故,能佈施他人不吝嗇。
.
【故知世間無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小累少、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裡偷閒、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
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是佛證、正好念佛。
普勸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
華開見佛、見佛聞法、究竟成佛、
始知自心、本來是佛。(蓮池大師)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sma91&aid=2010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