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技職教育制度應採用「流水線分工制」還是「學徒制」?
2012/08/06 13:21:19瀏覽2014|回應1|推薦2

萊茵堂主的文章談到了德國學徒制。德國的工人在社會上是很受到重尊重的,甚至超過了學者、商人。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學徒制度,讓工人在正式進入社會前,受到專業化的教育訓練,所以德國的製造業,從手工業到重工業,德國製造等同是「精品」的代名詞,2008年世界金融風暴中,德國不但沒有受創,該年反而經濟成長達到近二十年來的新高。

台灣的製造業,大部分是承自美、日的分工流水線制。這種制度的優點是容易大量生產物品,工人不用專業訓練就能勝任。但缺點是物品容易粗制爛造,品質不良。而且工人因本身的專業度不強,在這種作業制度下,難以進步。既使在作業線下工作十年,也難以掌握全部的作業流程,沒有獨立作業的能力。所以容易被取代、淘汰。這一點是絕大部分台灣勞工的最大缺點,專業能力不足,所以要罷工、和資方叫陣就沒底氣。就算是「高科技」的科學園區勞工,擁有再高學歷也是有同樣的問題,就是沒有專業的能力。

而傳統學徒制的如廚師、修車技師、理容師(醫師也算)等等的學徒,出師後能獨立作業不說,也能進行創新、研發,甚到自立創業。這點是和流水制的勞工有最大的不同,因為他們的基礎紮實,專業能力強大。

醫師我特別提出是因為其專業課程約三年(扣去四年的共同學分不算),加上實習、住院,到主治才算是「出師」。醫師在「學徒」階段,這一點如同德國學徒制。所以只要是台灣出品的醫師,不管怎樣,其專業水準是受到肯定的。之所以反對「波蘭醫師」,台灣醫師不怕其搶飯碗,而是擔心他們專業程度不夠,壞了醫師的招牌。

個人認為「普通科」所算是技職的一種,但是學術研究雖然重要,但不是適合所有人都去做,現在台灣教育嚴重傾向這一點,這種教育「量產」產品品質如何?但看大學教授、中研院士的組成,多是「舶來品」,這裡面雖然台灣有崇洋心理,但也可觀知台灣本土高等教育的品質實在不佳。

所以台灣教育改革,也許要從專科教育來做起。提昇學生的專業能力,是最重的。古話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做到這點,也是教育的目的。台灣現在的技職教育的起點拖的太晚了,一堆人都大學、研究所畢業了,才去做職業訓練,那之前學習了那麼多年是什麼?

現在台灣推行的證照制,雖然也參考了德國制度,但專業能力認定簡略、證照的發放浮瀾。只要去補習班補習,練習考古題應付筆試就是專業了嗎?

ps. 萊茵堂主的文章。

http://blog.udn.com/NRTaiker/6686497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raquat&aid=6694068

 回應文章

河壩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徒也是不錯的
2012/08/06 17:18

許多人上了年紀才花錢去學點東西

在職場上,專業素養超越文憑、理論已是不爭事實

通才教育對少子化的今天實在不合適!


paraquat(paraquat) 於 2012-08-08 15:35 回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至今影響者社會。讀書高的原因在追求智慧,而不是在讀書本身。讀書多了,總有人走火入魔,對某事而言可以侃侃而談,但要他實作…所謂「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其來有自也!

口上了得,手上不行。這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