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策略理論的角度看媒體壟斷
2012/12/15 19:56:40瀏覽8668|回應0|推薦15

長期的壟斷與獨占形成的基本原因是因為「進入障礙」,因此NCC以及反媒體壟斷的學者專家要做的就是清除媒體業的「進入障礙」,讓有意進入媒體的業者都有公平的進入機會,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坦白說,看了那麼久所謂反媒體壟斷的理由其實都是似是而非,我自己是管理學院的老師,我來從策略理論的角度來探討壟斷或獨佔這個議題。

從策略管理的角度來看,長期的壟斷與獨占形成的基本原因是「進入障礙」,也就是說,獨占廠商能在其市場上長期保持唯一供給者的地位,並使得其它企業不能進入市場與之競爭則這個市場就可以稱為獨佔/壟斷市場。

產生獨占或寡占的原因有三個:

  • 自然獨占:生產成本是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這是最常見的獨占形式。
  • 資源獨占: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
  • 行政性獨占政府給與一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因此,我們來檢視壟斷或獨佔時,真正的關鍵的問題在於「進入」是否存在著障礙,以及之後能否公平競爭。

在台灣辦報紙是否存在著進入障礙?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我政治啟蒙得很早,我自己就是看黨外雜誌成長的一代。就算在從前黨禁報禁,辦雜誌還需要申請的年代,黨外人士也一樣神通廣大,有辦法克服國民黨政府的壟斷。我還記得有一本原來是農業的「豐年雜誌」,後來被黨外人士集資買下,「借殼上市」也變成一本反國民黨的政論雜誌。後來,隨著台灣政治氣氛逐漸自由化,即便還沒有開放黨禁報禁,連「借殼上市」也免了,黨外直接就辦了很多地下政論雜誌,曾經還一時還洛陽紙貴,經常搶購一空

由此觀之,台灣現今的報紙、雜誌,或者新聞網站,多得不可勝數,自由進出完全沒有任何障礙。科技的進步,也使得每一個人拿著手機照相機,架個網站,都可以成為公民新聞記者,完全沒有壟斷的可能。辦不好,或者是無法迎合市場需求,就會自然縮減市場佔有的規模,最終或者關門大吉,就如同中時晚報、民生報或呂秀蓮的玉山週報一樣。

因此,那些所謂反媒體壟斷的理由其實完全不能成立,其實民進黨的反旺中的宣傳臺詞說得好:「如果零食只有米果,會不會太單調」,這句話的真正意涵是人的口味是多元的,所以那裡可能每天吃米果?因此,所以其他的零食也一定會存在,因此說米果會壟斷所有的零食市場根本是杞人憂天。那為什麼這些學者教授們這麼害怕所謂的媒體壟斷?

因此NCC以及反媒體壟斷的學者專家要做的就是清除媒體業的「進入障礙」,讓有意進入媒體的業者都有公平的進入機會,並且要杜絕不公平競爭的機會(如免費送報,訂報抽土地等花招,回歸真正的閱聽市場公平競爭),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wh&aid=714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