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31 14:54:10瀏覽1536|回應1|推薦2 | |
從飯島愛之死談起 不久之前,日本AV飯島愛的死亡讓許多人震驚。她的死亡會讓人覺得歔欷,除了突然之外,還有她雖然有那樣多的fans,卻死得那樣的貧病交迫,而且孤獨寂寞,戶頭裡只剩下幾百元。更強烈的反差是那看似美麗無暇的身體--有看過的人說不定還記憶猶新--在被發現時,已經腐爛了,更令人不忍卒想。 假設人生在世80年,那些『激勵』的要素可以讓我們努力地、像個樣子地生活下去? 我們從簡單的馬斯洛的需求層級談起好了。第一是生理要素,再來是安全、社會、自尊、自我實現。我們先不談自尊與自我實現,因為畢竟要當個成功的人還是聽不容易的。一般人可以生活無虞,有著穩固的家庭與社會關係,人生就很圓滿了。 為了吃飽喝足大概不是我們現在活下去的理由。荷爾蒙驅動的生理衝動大概到了一定的年齡也都會開始『不惑』,漸漸地在我們的生活中褪去它的重要性。 接下來的安全與社會需求。看似容易,但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要實現卻很困難。我們活在一個以裁員為常態的資本主義社會更難。工作既然不可能給我們安全與社會的需求保障,我們需要有人關心我們,愛護我們,可以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得到一個心靈與物質的避風港,通常是由家庭扮演提供我們安全與社會需求的角色。這是男女朋友所無法提供的。 也有很多的不婚的人在年紀比較大的時候會參加一些社會性的團體,例如慈濟,教會團契等,但是這些社會團體的內聚力,或他的社會性功能其實是遠遠無法與家庭相比的。 接著回到飯島愛愛好了。飯島愛看似賺了不少的錢,滿足了她的生理需求不會挨餓受凍。可是她一直欠缺的反而是他人真正的『關愛』。我不知道有沒有那個男性可以這樣寬宏大量地再去『愛』飯島愛。走入這行的女性看似賺的是Quick Money,但其實是犧牲自己的得到幸福婚姻的機會。這樣的關愛不可能是來自那些覬覦她的身體的猥瑣男人,應該來自一個真正愛她的人。這個最可能的人應該是她的父母或她的孩子,因為這年頭在高離婚率的情形之下,連夫妻關係都不太穩定了,大概只剩下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人類僅存的最堅強最穩固的社會關係。 其實飯島愛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生機會就是去生育一個自己的孩子。面對生活的困頓,你就會有掙扎的理由去活下去。因為孩子將是你活下去的動機與信念。你必須將自己打理好,才可能去照顧你的孩子。 我見到我的週遭許多人為了工作而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有很多人選擇了不婚,或基於種種理由不生小孩,這是很可惜的人生選擇。我可以選擇在工作上少花一點時間,多花幾年來陞遷,但是現在我的孩子是我會去好好照顧自己,打拚事業的最重要理由,因為我希望看著他健康地長大。 你不想讓別人(孩子)依賴你,同樣地以後也不會有別人讓你依賴。很多沒有孩子的夫婦的生活重心是出國旅遊,賺錢、購物,睡個好覺到天明。可是如果父母親走了,兄弟姐妹各自成家立業,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還要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意義與目標嗎?難道還是繼續的出國旅遊與逛街購物嗎? 即使我與我太太以後也在養老院裡面,我們會放著我孩子的照片,定期打個電話給他,知道他的生活近況,期待著他來看我們。我們心裡還是有著對我孩子的依賴。或者我早走了一步,但我知道我的太太她並不孤單,還有我的孩子陪伴她。 這樣的說法看起來有點功利。其實大部分不生孩子的計算通常就是比較功利的計算,所以我才會用功利的角度來說明。其實生養孩子一點都不麻煩,還有很多樂趣,可以這樣說:養孩子是人生最美好的體驗之一。如果你不想攀比那些有錢人栽培小孩的方式,其實也不用花很多錢。我們家庭來自花蓮鄉下,我們沒有補習,在鄉下吃喝也都很簡單,也一樣都是國立大學碩士博士以上。父母親交給給我們最大的遺產就是努力與紀律。我們兄弟每一個月都會帶孩子回花蓮與父母親團聚,這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 我一直想用飯島愛孤獨死去的例子來勸那些不婚與不生小孩的親戚朋友們。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