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改寫自 鳳凰軍事 防務短評
近日,風雲激蕩的克里米亞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克里米亞及其當地民族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定篇幅,一些中國人和克里米亞人之間也存在少許血緣關系。
一切還要從蒙古西征說起,蒙古大軍在這次遠征中征服了高加索以北和黑海北岸的阿速人。阿速人就是阿蘭人,奧塞梯人(Alans,或 Alani,拉丁文為Aorsoi、Alanorsi)為古代中亞印歐語系游牧民族。中國漢代曾稱其為“奄蔡”(也有人說是烏孫)。今天克里米亞東邊的亞速海,就是源自“阿速”。在阿速人融入蒙古帝國的時候,發生了兩個重大的移民事件——
第一,1253年蒙哥汗派人搜括大批阿速人作為軍戶東遷,組成阿速軍,大批進入中原地區和南宋王朝作戰。此后阿速人成為中原的重要色目部族,以及中原蒙古軍的主力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阿速人主要信奉東正教,進入中原后部分還改信天主教、喇嘛教。在元朝阿速親軍約三萬人,為保衛大汗的親軍,阿速人為白種人,多身材高大、碧眼捲髮,當時漢人稱綠睛回回。
圖:現代的高加索地區的奧塞梯人
元朝末年的大起義時代,阿速軍在中原十分活躍。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第一場反元大戰,就是大敗6000名阿速軍。阿速軍承平日久,此戰中面對紅巾軍一觸即潰。不過,后來阿速人也有阿魯臺這樣的杰出人物,元亡后仍率領阿速軍堅持抵抗,被明成祖稱贊為“孤忠”。在這個時期,阿速人大批漢化,血統融入了漢族或回族。不過,也有部分阿速人隨蒙元殘余勢力北上,成為北方蒙古人中的“阿速特部”(或稱阿蘭部),但后來在草原內部爭霸中,阿速特部逐步式微。在明末,阿速特部人隨喀喇沁、土默特部等歸順滿清,分別被編入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和正藍旗。
第二,成吉思汗長子術赤及其子拔都,其所部蒙古軍則移居阿速人地區,混合當地阿速人、欽察人等,形成了金帳汗國的韃靼民族。術赤系麾下除了四千戶兀魯部蒙古人外,也不乏契丹人、漢人。這就導致相當成分的中國血統進入了東歐。例如,俄羅斯伊凡雷帝就被發現有契丹人血緣(俄羅斯人至今稱中國人為Kitaizi,也就是契丹人),后來證明是其母親家族有金帳汗國馬麥汗的血統。
后來,金帳汗國裂解成許多汗國,較強大的有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其中的克里木汗國疆域涵蓋整個黑海北岸,也是古代阿蘭-阿速人的活動區域,“克里米亞”一詞由此而來(不僅僅限于半島)。伊斯蘭化的克里米亞韃靼人一直無愧為鐵木真之後,非常強悍,戰鬥力強大。在蒙古欽察汗國滅亡之後,他們的汗國還繼續支持了400年到18世紀中期,還一直是東歐的軍事強國之一。作為穆斯林,克里米亞韃靼人自當伊斯蘭世界對抗基督教的第一線,對伊斯蘭的宗教邊界有卓越的貢獻,特別是在對抗信奉基督教的斯拉夫人與波蘭人。他們定期出兵阻止斯拉夫人南遷定居草原。鄂圖曼帝國有事也找他們幫忙。也曾多次與波蘭立陶宛聯邦及俄國相戰。他們征戰的軍隊最遠到過匈牙利。
圖:與波蘭人作戰的克里米亞韃靼騎兵(from WIKI)
從當代基因圖譜分析看,克里米亞韃靼人有10%的C3基因(北亞基因-蒙古),6%的03基因(東亞基因-古代漢族),比例遠高于周邊其他民族。可見,克里米亞人和中國人確實存在雙向的血緣交流。今天的中國蒙古族、滿族、漢族、回族等,都可能有人擁有源自克里米亞的血統,事實上北方漢人的血統與南方漢人是有差異的,多了些許北亞蒙古人以及歐洲白人的DNA。漢族姓氏中的一些速姓、蘇姓就可能有這個傳承。
再說大家意想不到的一個事,北京昌平區有一個地方叫做阿蘇衛,元朝時就是“阿速衛”,為皇宮中親軍駐扎地,元朝時曾有“阿速拔都達魯花赤”、“左右阿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正三品,清朝時改為現在的地名。2009年,阿蘇衛因垃圾填埋場一事,曾受到輿論的關注,其實和克里米亞有著一點的悠久歷史淵源。
圖:現代的克里米亞韃靼女人,服裝類似維吾爾女人,小帽長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