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來去黑膠教主家聽音樂
2006/11/26 16:20:48瀏覽9276|回應3|推薦11



  了很久的,要去李富桂兄家聽音樂。

  李富桂兄可能是島內最頑固黑膠據點,堅守黑膠世界,四十年如一日。在我所認識的樂友中,陳正雄老師是浸淫黑膠最深的,他不僅在聆聽上功力深厚,對硬體的了解亦最深入。是我聆聽黑膠唱片的啟蒙老師之一,特別是在有關唱盤、唱臂、唱頭的認知方面,給我很大的幫助。

  台南合笙音響的蔡政達,是島內另一個黑膠的頑固據點,蒐集唱片約在三萬之譜,與2006年過世的曹永坤前輩約在伯仲之間,無論質量,在我認識的友人中均排名第一。台南唯因唱碟的許國隆兄(苦桑道人),是音樂雜食性動物,藏書兩萬冊,黑膠兩萬張,對各型類的音樂瞭若指掌,是南台灣許多愛樂人的啟蒙師。

  北臺灣的曹永坤前輩,出身士林世家,有一位研究荷治臺灣史的兄長曹永和(中央研究院院士)。曹永坤前輩不僅黑膠唱片藏量豐富,家中且有演奏用的平臺鋼琴,常邀請當代音樂家在家中舉行演奏會,邀請樂友們參加,對錄音工程尤有獨到心得。深人研究世界各音樂廳的音響,推動音樂欣賞不遺餘力。可惜二十年間緣慳一面,不免有憾。

  林清榮兄專攻華格納,有關華格納的唱片,收藏之富,在我認識的友人中,無出其右者。而李富桂兄長期浸淫黑膠世界,在《音響論壇》開「傑特集」專欄,對TAS瞭若指掌,而且對器材的使用堅守品味,極少換機,是音樂音響界的重要標竿。且因李富桂兄長期祇聽黑膠唱片,家中連CD唱盤都沒有,因而博得黑膠教主之雅號。

  我與李富桂兄初識於2004年秋天,彼時陳歡兄籌辦「風華再現:《音的欣賞會》世紀之音2004」(2004年10月31日 下午2:00~6:00. 地點:新舞台 台北市松壽路3號),在規畫節目時,到李富桂兄家排演,這是我第一次到李富桂兄甫遷居的新家。這天因為要排活動的節目順序,故而由活動的DJ穆忠傑兄負責播放,在播放過程中,李富桂兄為了使聲音靠近唱片的原始錄音,不斷調整唱臂VTA,使我第一次感受到黑膠教主的考究。

  那天聆聽的系統如下:

  LP 唱盤:Forsell Air Force One MKII 氣浮式唱盤
  唱頭:Clearaudio Insider Gold
  唱頭放大器:EAR 834P
  MC 升壓器:EAR MC-3
  喇叭:Sound Lab A1
  前級:Classe DR6
  後級:VTL M300

  我因初識黑膠教主,有些戰戰競競,遠遠坐在後方階梯上高起的平臺聆聽。我稍稍觀察了一下李富桂兄的新聆聽室,約有二十幾坪,是我拜訪樂友經驗中,個人聆聽室空間最大的,高度約5M(扣掉天花板裝潢約4.6m),寬度約6.44M,長度約11.75M,依據聲音的黃金比例1: 1.6: 2.5,最佳長寬高應為4.6: 7.36: 11.5,因此寬度略微不足,但這亦祇是一種參考質。擺放喇叭位置的天花板高度高於聆聽位置,有點類似教堂結構。而那天的聆聽經驗,我覺得宗教音樂(特別是教堂的人聲錄音)表現極為傑出。唯因李富桂兄剛搬新家,空間尚未熟化,聲音聽起來略顯粗糙,線條稍微有些硬。但Sound Lab A1全靜電喇叭仍展現了快速,高解析的特質。由於這天主要的目的是安排《音的欣賞會》節目,各軟體策畫人帶來的唱片、CD,不一定能展現黑膠教主家的音響特色。

  後來有一段時間,偶爾在網路上看到有關李富桂兄測試擴大機的消息。我自己因為2005年秋天以後在網路上撰寫「秋日拾樂」系列聆樂筆記,其中有一篇寫到〈Richard Strauss的《最後四首歌》〉,隔日即接到李富桂兄的來電,談到Lisa della Casa演唱的《最後四首歌》,於是又補寫了一篇〈Lisa della Casa的《最後四首歌》〉;在讀到我的文章之後,李富桂兄寫了一封英文信和我討論相關的版本問題,在這封信上,李富桂兄對Lisa della Casa《最後四首歌》的敘述可謂鉅細靡遺,讓我對黑膠教主的細心留下深刻印象,加上在安排《音的欣賞會》節目時,李富桂兄每換一張唱片就調整VTA的動作,讓我對李富桂兄聆樂的細節要求,有深切體會。

  2006年春天得知李富桂兄的擴大機已經定案,一直想再前往聆聽,卻總是霧失樓臺。終於在2006年10月18日有機會再度前往位於內湖山上的黑膠教主家,享受了黑膠教主家的音響。這次聆聽的系統如下:

  LP 唱盤:Forsell Air Force One MKII 氣浮式唱盤
  唱頭:Clearaudio Insider Gold
  唱頭放大器:EAR 834P
  MC 升壓器:EAR MC-3
  喇叭:Sound Lab A1
  Nola 超低音喇叭
  前級:Reference 3
  Goldmund 29.4

  除了前後級擴大機,其餘設備和2004年秋天完全相同。就我查考文獻資料所得,李富桂兄曾用過的喇叭寥寥可數;最早是Ragers LS 3/5a,然後是Martin Logan Monolith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接下來就是Sound Lab A1;我對李富桂兄以現有器材不斷調整,非達完美之境不止的精神極為佩服,相較於三天兩頭換器材的發燒友,黑膠教主使用音響器材的方式堪為典範。

  這一天到場的都是老朋友,包括alc, mell, eardoctor, lenny, 林清榮兄和侯吉諒兄夫婦。李富桂兄先用一張管風琴熱機,說是隨便聽聽,但發出來的聲音,卻非比尋常,李富桂兄顯然太客氣了。

  

  ◎大家和黑膠教主照張相,從人和喇叭的比例可以看出喇叭有多大。
  攝影/許家楨

  謝霖(Henryk Szeryng)和海布勒(Ingrid Haebler)演奏的莫差爾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小提琴奏鳴曲 K454》,這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張唱片。在李富桂兄的音響室,我聽到謝霖特有的Guarneri del Gesù琴韻,悠長而綿密,海布勒的鋼琴與之對話,時而陪櫬,時而頡頏,鋼琴晶瑩透明而不失重量感,是很莫差爾特式的小提琴奏鳴曲演奏樣式。就音樂曲式而言,在貝多芬以前的小提琴奏鳴曲(包括貝多芬),鋼琴和小提琴是分庭抗禮的;此時小提琴奏鳴曲的正式名稱是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Piano還在Violin之前,因而鋼琴必須占有一定的分量,和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以後的小提琴奏鳴曲稱為Violin Sonata,其間有極大差異。我聆聽海布勒的演奏錄音常常覺得很有趣,她個人演奏的鋼琴奏鳴曲或協奏曲,是很維也納的樣式,溫和而典雅,可一和謝霖合作就變了樣子,包括莫差爾特《小提琴奏鳴曲全集,16首》和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主奏時常會出現昂揚之姿,鋼琴聲音感覺特別壯碩,而這正是我喜歡的樣式。李富桂兄特別放了一張同曲目的非名家演奏唱片,我記不得這兩位演奏者的名字,但音樂極為感人,由此可見黑膠教主唱片收藏之豐富。

  由於島內的華格納專家林清榮兄同來,總要放幾張華格納唱片,李富桂兄播放鄧許泰特指揮的《女武神》序曲,這張唱片是李富桂兄覺得最靠近2006年9月國家音樂廳演出《指環全集》的錄音。2006年10月8日到lenny兄家、絲振乾前輩家,和到我的研究室,李富桂兄都帶著這張唱片,在幾個地方聆的結果,整體而言仍以李富桂兄家所聽到的規模最恢宏,層次最清晰,樂器的遠近排列最歷歷如繪。Lenny兄帶來George Szell指揮的《華格納序曲集》,亦頗具氣勢,這是Lenny兄最推崇的一套《華格納序曲集》,CBS兩張一套的唱片,便宜又大碗。我因為聽慣Karl Böhm, Otto Klemperer, Hans Knappertsbusch的華格納,覺得似乎少了一些Karl Böhm的流暢,Otto Klemperer的穩固,Hans Knappertsbusch的悠長,不過這是個人喜好,非關黑膠教主家的音響。

  林清榮兄帶來替alc兄買的《尼布龍根指環》全曲,這套Testament重刻Joseph Keilberth / Chor & Orchester der Bayreuther Festspiele 1955年live錄音的《尼布龍根指環》全曲,由當時Decca 製作人Peter Andrew領軍,Teledec錄音團隊進行錄製的現場演出,第一次發行立體聲版唱片,我們聽了《女武神》序曲和開頭的一小段,覺得無論演錄均佳。我甚至想在George Solti, Karl Böhm和Herbert von Karajan之外,再買一套Joseph Keilberth的《尼布龍根指環》全曲。

  接著聽Hagegard sing O, Helga Natt etc / Propius PROP 7768 ( LP ),初時管風琴感覺似有若無,當低頻如潮水般湧來時,卻無轟然作響之感,量感調整得頗為平衡,我想在這部分Nola 超低音喇叭居功厥偉。而接下來的人聲極為豐潤,呈現了李富桂兄音響室模擬教堂前高後低特殊設計的良好效果。

  爵士樂的表現頗讓我感到意外,因為我很少會用解析力這麼高的唱頭聽爵士,我喜歡濛濛黑黑糊糊的爵士,大部分時候我都會選擇我唱盤上解析力最差的那顆唱頭來聽。而在這裡,Sound Lab A1全靜電喇叭快速、高解析的特質,讓人如臨現場。Sax的口水聲,鼓鈸的振動,Double Bass的低頻共鳴,均歷歷如繪,除了少一些小酒館黑黑髒髒的氛圍,可以說沒有什麼好挑剔的了。

  應我的要求,李富桂兄特別為我播放Maurizio Pollini/ Karl Böhm合作的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我一向喜歡用DG小花唱片來測試音響,尤其是鋼琴。許多樂友家的音響,在播放DG小花的鋼琴唱片時,聲音常會顯得過度單薄,因而誤解DG小花的刻片,但卻是我調整音響的主要依據,因為這類唱片調好了,其他唱片大概不會差太多。在黑膠教主的音響系統,這張唱片無論管絃樂的規模或鋼琴質感,均表現極佳。

  我們在李富桂兄家一直待到凌晨一點多,聽了各種型式的音樂,我覺得就音響性和音樂性而言,都達到極高的完成度,我不想在這裡說如臨現場之類的評語,畢竟音響重播系統和現場音樂會是兩回事,但我要說黑膠教主的音響系統,幾乎竭盡所能地挖掘出唱片溝紋裡的所有訊息,雖然我並不知道是否還可以挖出更多。

  就音響的擬真度、速度感而言,我想李富桂兄家的音響,是我聽到完成度最高的了。唯一我覺得略有不足的是鋼琴,這裡的鋼琴聲很接近國家音樂廳,比較溫潤甜美,而我個人認為國家音樂廳因殘嚮較長,聆聽鋼琴演奏時有點過於美聲,反而失去鋼琴應有的力度。我個人喜歡硬質一點的鋼琴聲,至少低音響板敲起來要鏗鏘有聲。我比較不能理解的是,李富桂兄家的音響,各種類型的音樂都極為擬真,何以唯獨鋼琴不夠壯碩?或者說力度稍弱,這一點在陳正雄老師家亦有類似情形。或許因為陳正雄老師和李富桂兄都用了Telefonken真空管,而我自己一向不喜歡Telefonken真空管的音色,我比較喜歡Siemons。也許我該重新考慮自己的音響系統,將鋼琴調整得靠近國家音樂廳一些,改變我原來或許過度硬質的鋼琴聲。聽音樂應是愉悅的享受,我是否有必要把鋼琴調得像Emil Gilels?或許Krystian Zimerman的美聲會帶來更多聆聽的喜悅。

  後記:兩次到李富桂兄家聽音樂,均用Clearaudio Insider Gold唱頭,而未能聽到Lyra Helikon的表現,心中不免有憾。因為我自己有一顆Lyra Helikon唱頭,而沒有Clearaudio Insider Gold,我很想聽聽黑膠教主家的Lyra Helikon音色,和我的有什麼不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gmf&aid=561067

 回應文章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網路不期而遇
2007/05/28 01:33

網路不期而遇

我在清榮的華圖打雜, 今日俄羅斯交響樂團與上回Gutman都還遇到, 意外走過貴站, 小小興奮一會, 李富桂先生亦是華圖耳熟能詳的達人

與您不熟, 或許將能相會



吳鳴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我一直享受這樣的氛圍
2006/11/29 02:02

維沅:

與好友共歡相坐,聆聽雅樂,是非常開心的事。

我一直享受這樣的氛圍。


維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想
2006/11/27 22:54
我想,「達人」的態度,只是單純讓自己快樂,也給了生命一個最真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