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15 19:00:00瀏覽894|回應0|推薦0 | ||
歇後語20190814中元前夕,第一次在家中祭祖(不是很正確。父親來高雄住時,曾經在家中祭祖,只因年代久遠,早已忘了,如今忽然想起)。妻準備了水果點心,供水三杯,我ㄧ早到花店買了一盆蘭花。焚香禮佛後,召請祖先,誦經念佛,迴向堂上祖先,迴向往生的四哥行一。 禮畢,一般會恭送祖先。然生如此祝禱:
老師圓寂後,自己悠悠忽忽的過日子,毫無長進,至今仍是具縛凡夫,實有負 恩師教導,深感慚愧!今天看了《覺醒之後》第24頁:「探究『有什麼是我切確知道的?』這個問題,也是覺醒之後的一個寶貴工具。問問自己這個問題,有助於銷融各種限制與想法,以及容易產生執念的傾向,這些在覺醒之後都會繼續存在。無論你置身在道途上的何處,要願意在內在靠自己的力量昂首挺立,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帶著敞開與真誠的心迎接自己即將發現的事,這是最重要的。這是你整個覺醒與覺醒之後的生活所賴以維繫的重要骨幹。」阿迪亞香提所說的,正如佛陀教示:《般若經》「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楞嚴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四十二章經》「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那就是為何有如此多偉大的靈性師父都曾說過:沒有什麼東西要知道。要自由,要開悟,完全沒有任何事需要知道,而且只要你還認為你知道些什麼,就沒有開悟。ㄧ旦你絕對地了知自己不知道任何事,而且也完全沒有任何事需要知道,那種狀態就稱為開悟,因為一切所有都是那存在。當「合ㄧ」存在,誰又會是那個「ㄧ」要去知道呢?那「ㄧ」只知道「我是那個。我是這個。」如同《聖經》上所說的:「我是那我所是的。」(I AM THAT I AM)這是真實的覺醒知識,其他的知識都是次要的。(《空性之舞》第113頁)。在最後放棄控制、放棄控制的意志時,每一件事都是無法預測的。那是我們最不願面對的一件事,因為每一件事完全是不可預測的。換句話說,每一件事完全是個未知數。(《空性之舞》第165頁) 今後當真誠地放棄控制的意志(息作意),常常問問自己『有什麼是我切確知道的?』
釋義 這段經文講到修出離心,也說明了修學的次第。我受大戒時的得戒和尚,他在戒場開示我們一個修學的觀念,後來我讀藕益大師的《靈峯宗論》,他也開示類似的觀念。我的得戒和尚說,出家有三個次第: (三)贍養專修期:在晚年時,你又要謝絕人事,專修出離,專心為臨終的正念做準備。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