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03 16:51:25瀏覽755|回應2|推薦0 | |
真正的靜心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沒有方法。一切的方法都以達成一種特定的頭腦狀態為目標。所有的狀態都是受限的、短暫無常的、受制約的。迷戀特殊狀態徒然增添束縛、養成依賴性。真正的靜心是以最原始的意識安住。 真正的靜心會在覺知不執取感知客體(對象)之際自動浮現在意識中。一開始靜心時,你要留意覺知總是專注在一些客體上:思想、身體感覺、情緒、記憶、聲音等。這是因為頭腦所受的制約就是專注、收縮並集中於客體上。然後,頭腦會不由自主地以公式化的、扭曲的方式去詮釋它所覺知到的東西(客體)。它會開始根據過去的制約去總結、假設。 寧靜和靜定並不是一種狀態,因此無法被製造或創造出來。寧靜是一種非狀態,一切的狀態都在其中生生滅滅。寧靜、靜定與覺知並不是某種狀態,它們永遠無法以客體的身份被完整地感知到。寧靜本身是那永恆的觀照,沒有任何形相或屬性。隨著你以觀照者的身分深深地安歇,一切客體都將恢復它們自然的運行,覺知也能脫離頭腦那不由自主的收縮集中與身分認同,回歸至它自然的、非狀態的存有。 --潭美.賽門(Tami Simon)—真實知音(Sounds True)發行人 《真正的靜心第 12頁~第16頁》 結束與頭腦的戰爭 我的傳承是佛教禪宗,在禪宗傳統裡,以靜坐作為主要的靜心方式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歷史。根據禪宗傳統,一天之中經常必須以端坐的姿勢靜心一段指定的時間(靜坐,打坐)。我在從事這種靜心方式許多年之後發現,我對這種方式並不特別擅長。我想有很多人在一開始靜坐時也會發現,自己不擅長此道,他們的頭腦忙個不停,身體也想要扭來扭去,要心平氣和、保持安靜,真的很難。因此,我一開始的經驗就是:靜坐對我來說真的是件很困難的事。我也發現,對許多人來說,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我開始以不同的方式靜坐。我放下了靜坐應該是何模樣的一切概念,我的頭腦充滿了各式各樣關於靜坐的概念:它應該很平和;它應該有特定感覺,主要是平靜的感覺。靜坐應該帶領我進入某種存在的深奧狀態。但是由於我無法掌握我學習到的靜坐技巧,於是不得不去尋找一種全新的靜坐方式,一種不是技巧取向的方式。所以,我便坐下,深入內心,讓我的經驗如是存在。我開始放下控制經驗的努力,而那變成我發現何謂「真正的靜心」的開端。從那時起,從那樣的轉變開始,也就是從試圖將一種技巧或訓練方式做到完美,到真正放下技巧與訓練,一直在我的靜心之路上引領著我。 《真正的靜心 第20頁~第23頁》 真正的靜心始於安歇在自然狀態 在真正的靜心裡,我們從任一切如其所是的基礎開始。在真正的靜心裡,我們不朝著自然狀態前進,也不努力創造自然狀態,我們其實一開始就是從自然狀態起步。這是多年前,當我開始放下靜心者、放下控制者、單純坐在那裡允許一切如其所是的時候發現的一件事。我很快領悟到,我努力要獲得的安寧與定境,早已經在那裡。我要做的一切就是停止努力想要獲得它們的行為。我要做的一切事情,就是坐下、允許我的經驗如其所是。 我們所接受的教導,或說我們以為的,那視一切即「一」並視自己為不分離的狀態,就是要進入一種轉換過的意識狀態。然而,最後的真相恰恰相反。視一切即「一」不是一種經過轉換的意識狀態。那是一種未經過轉換的意識狀態,那是自然的意識狀態。相較之下,其他一切才是轉換過的狀態。 想到靜心這件事,我們必須放下一種概念:開悟等同於我們會以某種方式獲得的意識狀態,一種轉換過的意識狀態。資深靜心者明白,如果你的靜心夠認真,時間也夠久,你偶爾會進入轉換過的意識狀態,這種狀態五花八門。快樂是一種轉換過的意識狀態;悲傷是一種轉換過的意識狀態;憂鬱一種轉換過的意識狀態。當然,還有各種神祕的意識狀態:與宇宙合一是一種轉換過的意識狀態;感到意識的擴張是一種轉換過的意識狀態。轉換過的意識狀態有各式各樣的類型。多數人都以為,開悟就是某種轉換過的意識狀態,這真是個天大的誤會。開悟是自然的意識狀態,天真的意識狀態,一種不受思想活動所污染、不受頭腦的控制與操弄所污染的狀態。這才是開悟的真義。我們不可能透過操弄而發現我們本性的這個真相。我們不可能透過努力改變,來超越我所謂的錯誤的身分認同,亦即那小我的身分認同。我們只能從一開始就讓自己安歇於自然狀態裡,藉此允許意識從它對思想與感覺的認同、對身體頭腦和性格的認同當中甦醒過來。 《真正的靜心 第38頁~第41頁》 讓你內在的一切為你揭露它自己 既然我們整個生命存在的本質就是要覺醒,當我們深深地允許一切如其所是的時候,我們在心理上壓抑的東西經常就會浮出檯面。事實上,有許多靈修學生會無意識地利用他們的靜心技巧來持續壓抑那些受到壓抑的東西。它們自己可能對此一無所知,但那卻是實際發生的情況。當我們放下,真正敞開自己並讓一切如其所是的時候,受壓抑的東西經常會浮現,而這可能會令人十分震驚。突然之間,你在靜坐時可能會感到一陣怒氣或一陣哀傷來襲。也許你會發現自己突如其來地痛哭,或許也會有各種回憶湧上心頭,呈現在表面意識。你可能會出現肉體上的疼痛。有些人說,但他們允許一切如其所是的時候,身體的各個部位會有疼痛的現象。當我們確實開始放下的時候,那些需要浮出表面的東西就會浮出表面。頭腦可能不想要這些東西浮現,如同我說過的,有許多靈修人士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修行訓練來壓抑無意識的東西。我們一旦停止壓抑,無意識就會開始浮現、呈現它自己。 對於那些浮出表面的無意識內容,我們該拿它怎麼辦呢?什麼也別做,我們只要單純地允許它呈現自己即可。它不需要被分析。那些浮現的東西多半是我們內在尚未解決的衝突、我們從不允許自己去充分感受的情緒、我們從不允許自己充分體驗的經驗,以及我們從不允許自己去完整感受的痛苦。這一切都會浮現。我們內在這些懸而未決的東西可望被完整地體驗,而不是被放逐到無意識裡。因此,當壓抑的東西浮現,我們必須允許它們浮現、不去壓抑。我們也不要去分析,就只是讓身體、讓我們一己的生命存在去體驗這些感覺,讓它們自由展現。如果你能這麼做,你會發現,無論那是什麼的痛苦,包括情緒的、心理的、肉體的、靈性的,或者其他的都好,受到壓抑的東西都將浮現,自行揭露它自己,被體驗,然後過去。如果它沒有過去,你會知道,某個地方仍有抗拒、否認,或耽溺,能認出這些是好事,因為它給你一個機會再次放下它。 現在,就只是因為我們允許一切如其所是,並不表示我們的靜心一定會完全充滿了和平與寧靜。這裡的重點是覺醒,對嗎?重點不是學習如何壓抑自己,好讓自己感覺更好。重點是如何覺醒到你一己生命存在的實相,我們是透過與我們的人性產生連結而覺醒到實相的,而不是透過逃避它、繞過它。我們不是透過祈禱或咒語來讓它消失不見,或透過靜坐讓它消失不見。我們的覺醒是透過讓我們內在的一切自行揭露,然後被感覺、被體驗、被知曉而來。唯有到那時候,我們才能進入更深刻的層次。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而且是許多人都不了解的。人們很容易會利用靜心技巧來壓抑我們的人性經驗、壓抑那些我們不想感覺的東西。然而,我們需要的剛好相反。真正的靜心是那個一切得以被揭露、一切都能被看到、一切都能被經歷的空間。如此,它將放下它自己。我們甚至不必去放下,它會放下它自己。 《真正的靜心第 54頁~第56頁》 以靜心的方式過生活 真正的靜心是一種實際活在我們內在的東西。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做它。你可以在街上開著車子,同時允許一切如其所是。你可以進行允許交通狀態如其所是的靜心。你可以讓自己在感覺出現時充分去感覺。你可以讓天氣如其所是。或者,下次當你和朋友或情人見面時,你可以探究自己的經驗。如果我完全允許他們如其所是,與他們見面是什麼樣的感覺?當我完全允許自己如其所是的時候,又是什樣的感覺?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如何投入其中?因此,真正的靜心可以是一種非常活躍的靜心,一種必須非常投入的靜心。 事實上,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將靜心視為只有當你安靜坐在某處時才發生的事,否則,靈性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會變成兩件分開的事,而那是個根本的幻覺---誤以為有一種東西叫作「我的靈性生活」,另一種東西叫作「我的日常生活」。當我們覺醒到實相,我們會發現它們全是同一件事。它是靈性一個無縫接軌的表達。 如果你的生活基礎,而非你靜坐時段的基礎,是允許一切如其所是,那會是什麼樣子? 《節錄自真正的靜心 第66頁~第71頁》 在瞥見覺醒之後,需要的是一種意願:願意徹底誠實,願意去探究我們如何失去開悟、我們如何讓自己回到做夢狀態的引力場域內、我們如何允許自己分裂了。 《節錄自覺醒之後 第55頁》 ◎澄心銘 ○明末。憨山大師 撰 真性湛淵,如澄止水;憎愛擊之,煩惱浪起。 起之不休,自性渾濁;煩惱無明,愈增不覺。 以我取彼,如泥入水;以彼動我,如膏益火。 彼亂我真,亂實我生;我苦不生,劫燒成冰。 是故至人,先空我相;我相若空,彼從何障。 忘我之功,在乎堅忍;習氣才發,忽然猛省。 省處即覺,一念回光;掃蹤絕跡,當下清涼。 清涼寂靜,挺然獨立:恬淡怡神,物無與敵。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