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年老:孤獨的請柬
2018/11/07 00:00:00瀏覽1007|回應0|推薦0

    你生命中出現了一種新的孤獨,它會使你的老年的前景變得可怕。一種新的平靜降臨到你活躍的生命框架之外,降臨在你所做的工作、你養育的家庭和你所扮演的角色之上,你的生活開始變得更加寧靜和孤獨。這些事實沒有甚麼可害怕的,如果你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它,這些新的寧靜和孤獨會變成美好的禮物,給你提供巨大的資源。我們往往會錯過生命中的許多寶貴財富,這是因為我們總是很浮躁。我們的心總在別處,它很少停留在我們所站的地方和時間裡。許多人被過去所困擾,想過去應該做的事和沒有做過的事,他們是過去的囚徒;另外一些人則常常擔心未來,擔心未來會有甚麼事情發生。

    很少人能夠活在現在,因為他們壓力太大了,總是在追趕的狀態中。年老的一大樂趣是,你可以擁有更多的寧靜時間。法國哲學家帕斯卡說過,我們的許多主要難題,是來自於我們缺乏靜心坐在房間裡的能力。寧靜對心靈世界是相當重要的。隨著你年齡的增長,你變得愈加寧靜,你會發現寧靜是一個很好的夥伴:你生命中的許多碎片,有時間整合歸一了,你心靈中受傷的地方,有時間修復和癒合了,你能夠關注你自己了。在這種寧靜中,你開始關注到自己的心靈。

    許多人在生命的旅途中,完全遺漏了自己,他們瞭解別人,知道風景名勝,懂得技術,瞭解自己的工作,但可悲的是,他們一點都不瞭解自己。年老時一個美好的成熟時期,這時你能夠真正與自己相遇,說不定還是第一次呢。關於這點,T.S.艾略特有幾句漂亮的詩:

        我們所有探險的終點

        都將到達我們開始的地方

        都將第一次重新認識那些地方

《凱爾特智慧書pp.228-229》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兩個階段,一個是學習,一個是奉行所學。

《曠野的聲音》第三十章 圓滿的結局 p.299

日近黃昏,只有真誠地奉行所學,才能不負  師恩佛恩!


既不要為自己,也不要為別人,而是為了做本身。一件值得做的事情自有其目的與意義,不要讓任何事情成為另一件事情的手段,不要綁在一起。神不會創造一件事來服務另一件事,每樣事物都是為了自身目的而存在。因為它是為了自身而存在,所以不會有牴觸

當你的注意力從一件事上頭離開、還沒跑去另一件事時,那段空檔你就是純粹存在。透過明辨及離欲的修行,你就會忽略那些心理和感覺的狀態,純粹存在就會顯現為自然狀態

把注意力集中於「我是」、集中在這種存在感上,那麼「我是這個、我是那個」就會消解掉,只有「我是觀照者」會留下來,但接著也會沒入「我是一切」之中。再接著,「我是一切」成了「一」,而這個「一」、也就是你自己,與我是一體的、而非分離。放下有一個獨立的「我」這一念頭,那麼「是誰的經驗?」這樣的問題就不會出現了。《我是那》p.122

問:生活的瑜伽、生命本身的瑜伽,可以稱之為自然瑜伽。這讓我想起《梨俱吠陀》中提到的本初瑜伽,就是生命與心智的締結。

馬:在全然意識中深思熟慮地生活,其本身就是自然瑜伽

問:生命與心智的締結是什麼意思?

馬:這意味著在自發的意識中生活,覺知到毫不費力氣的生活,完全投入其生命中

問:印度聖人室利.羅摩克里希納的妻子沙拉達德維,曾斥責他的弟子太過努力,她將他們比作還沒成熟就被摘下的芒果:「急什麼?」她常說:「要一直等到你完全成熟、香醇、甘美多汁。」

馬:她說的太正確了!有太多人才剛破曉就以為正午到了,把一瞬間的體驗當作全然了悟,因為過於驕傲,即是只是微小的成果都會被他們摧毀。無論修行多麼高深,謙卑和靜默對靈修者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只有全然熟成的智者才能允許自己完全自動自發

問:似乎在一些瑜伽派別中,弟子啟蒙之後,必須禁語七年、十二年、十五年甚或二十五年之久。即使是拉馬那.馬哈希,在她開始教導之前也讓自己保持靜默二十年

馬:是的,內在的果實必須成熟,到那之前,都必須謹守戒律,活在意識中。漸漸地,這種修練會變得越來越微妙、在不知不覺中作用著,最後不再有任何形式

問:克里希納穆提也說過,活在意識中。

馬:他總是直指「究竟」。是的,究竟而言,所有的瑜伽最終都是你所說的本初瑜伽:覺知與生命的締結,存在與覺知在至樂中交遇。為了至樂的現起,就一定會有交會、接觸,二元性必然會合一《我是那》p.131 

全心信賴、純粹意志、全神貫注!在這樣的條件下一個人無疑可以很快達成證悟。意志的瑜伽對於成熟的求道者來說是沒問題的,因為他除了對「一」的渴望之外,已經擺脫了所有欲望。畢竟,所謂的意志,正是心靈和心智的堅定不移,只要有這種堅定不移,一切都可以實現。

如果絕對地熱切認真,你會將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個片刻都朝向你的目標,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在其他事情上。你專心致志,稱他為意志、愛、或就是真誠。(與禪宗四祖道信〈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上說:傅大師特別強調「守一不移」,正好不謀而合。)

你可以意識到你的存在---此時此刻。

純粹觀照的態度,觀看事件發展但不涉入在內

發生的事是你心智的投射,但脆弱的心智無法控制自己的投射。因此要去意識到你的心智及其投射,你無法控制你不知道的東西。另一方面,真知就會帶來力量。在實踐上,這非常簡單,要控制自己,就先了知自己。

除了你的心智製造的混亂,世間並沒有混亂。正是所謂的「自我創造」在其最核心之中,將自我視為是與他人有所區別且獨立的某人,這一觀點是錯誤的。

去到痛苦和快樂、欲望和恐懼的源頭,觀察、探究,試著去了解。

快樂和痛苦都是心智的狀態,只要你還覺得你是心智,或更甚,你是這個身體---心智,你就一定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渴求快樂而恐懼痛苦)。

只要還有一個身體以及一個要保護身體的心智,吸引力和排斥力就還會作用。它們還是會在事件發生的現場,但與你無關,你關注的焦點會在別處,你不會被擾亂

你是全然自由的,即使是現在。你所說的業力,不過是你自己生存意志的結果。這意志有多強大,你可以從普遍對死亡的恐懼而得到判斷。

生命的存在並不是究竟狀態,還有更超越的更為令人讚嘆,那既不是存在也不是非存在、既非生命也非無生命;它是純粹意識的狀態,超越時空的限制。一但拋下自己是身體---心智的這一幻相,死亡就失去了它的可怕,變成生命的一部分。節自《我是那》pp.151~154

你把自己依附在當前的這具身體上,但卻不理解它的根,我們因而認為自己是一具身體。而為了追根溯源,我們需要冥想。什麼是「冥想」?並非這個「身體---心智」以個體性的身分在冥想,而是這份「我在」的認知(意識本身)專注於自身進行冥想。然後,這份意識就會顯露出它自身的起源。《我在》p.104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da07&aid=1194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