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棵草,一點露
2010/09/23 21:46:38瀏覽302|回應0|推薦12
旅行返來,即收到一份快遞郵件——是菲華文壇前輩小華的贈書《走進別人故事裡》。扉頁中有小華的親筆贈語簽名,娟秀的字跡,透著中國書法的功力。

輕輕翻開書頁,小華的身影即刻出現在眼前;久遠的記憶與思緒也如彩蝶般,翩然而至… …

我與小華私下並無交情,就算在某個場合碰面,也只是彼此點頭招呼,甚少多語。然而,這種其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緣起得卻很早,那是在八十年代初,外子與小華的已故夫婿王國棟就已是“亦商亦友”的忘年之交。

當一個事業剛起步、對文學感興趣並頗能“侃”的毛頭小夥子,遇上性格豪爽、擁有自己企業、“喜歡搞文藝,愛爬格子”(小華形容)的文藝前輩,於是“洽談生意”的初衷就往往被海闊天空的文學“侃大山”所淹沒… …王國棟身邊還有位會寫文章的夫人,夫妻倆志趣相投,身邊一群熱愛寫作的同好文友… …當時菲國的軍事戒嚴剛解除,這些文學愛好者常聚在王國棟和小華的公司裡,為他們的文藝社發刊、創作而雀躍投入… …

那時我正經歷背井離鄉,孤身來到這個異域,周遭全是陌生的環境和聼不懂的言語… …安家郊外,看不到中文報紙,欲與中文相會,唯有到王彬的“新疆書店”。這家馬尼拉唯一的中文書店,擺著當年熱門的港、臺文學書籍雜誌:金庸、古龍、瓊瑤、三毛、席慕容… …《皇冠雜誌》、《明報週刊》… …價格不菲,我們卻囊中羞澀… …

有一天,外子給我帶來了一本《菲華文壇》創刊號,封面設計者還是我們的一位本家大哥。我因而知道了“耕園文藝社”,知道了王國棟、小華和活躍在當時華文寫作圈的一些文學愛好者和他們作品中所傳達的在地心情… …

我開始慢慢調適心態,用一種感恩歸屬之心,去學習、聆聽周遭的聲音,並開始嘗試動筆寫作、投稿報社… …

至今我仍收藏著《菲華文壇》創刊號至王國棟先生去世後由小華“代征”出版的最後一期一共四本的《菲華文壇》。雖然在訊息發達,兩岸三地的華文作品已隨處可得的今天,這些菲華文學作品或許有點過時,卻也顯現了當時作者們的拳拳之心和寫作熱情。

如今菲華文藝寫作的生態環境已今非昔比,菲國媒體傳播的寬鬆自由、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近年衆多新移民的到來,都帶動了菲華文藝寫作的活絡。互聯網的方便,更使得投稿人的範圍由當年的少數僑生華裔擴大到世界各地的華人… …

作爲菲華寫作者,何其有幸,只要你肯犧牲一點“拜金”時間;只要你用心勤奮,願意動手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化成文字,並有不在乎稿費的心理準備——幾乎沒有一家中文報紙會拒絕你的投稿!所以有人開玩笑說:菲華文壇“作者比讀者還多” 但事實卻是:有特色的菲華文學作品卻越來越少,很多文藝團體都在為菲華文壇的前景擔憂… …

去年聖誕,女兒紐約的房東送了我一支自製的手工簽名筆。作為回禮,我和女兒到香港的玉石市場買回了一對大路價格、陰陽不同刻法的龍鳳璞玉。然後親自動手,為璞玉打上了吉祥的“萬”字中國結飾。一邊叮囑女兒,在送禮物時務必跟房東作一番“文化”傳導:雄龍、雌鳳;“陰”(拓)、“陽”(刻);金銀對配這些簡單的中國元素… …結果,經過這番“東意西達”,這位洋女士如獲至寶,立馬讓她的男友過來:“這配著金結飾的陽刻龍玉牌是送給你的… …”。

大陸去年熱播的大型電視連續劇“蝸居”,男女主角有一段頗為經典的對話:

… …
女:你覺得妻子是你身上的那一部分?
男:是我的眼睛… …
女:那我是你的… …?
男: 腳踝,你是我的腳踝… …
女:(嬌嗔)你說什麼?
… …

這時,稍懂西方文化的人其實都能意會了:
眼睛固然重要,但即使瞎了,也能好好地活著。
希臘神話中“阿基里斯的腳踝”的典故,指的是一個人的致命點。

上面兩個例子,“東意西達”也好“西風東借”也罷,都有異曲同工的巧妙。我要說的是,如今文學的潮流正朝著不同文化相互認識、相互比較、相互影響的趨勢發展。東西方不同的文化素養也正通過那些有學識、有經歷的作者之筆來相互傳遞。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文字來寫作和閱讀,不該只被當作單純的文化傳承手段,更應是讓人開闊眼界、瞭解世界的搜尋引擎。

菲律賓有著比東南亞乃至亞洲其他國家更接近西方的傳統文化。這個千島之國,上半段的歷史是歐洲的西班牙殖民文化,後一百年卻對美國文化亦步亦趨。如果細心觀察,菲律賓簡直就是“貧窮版”的美國,一切均以美國為範:文化教育、娛樂喜好、生活習性——除了守法。

生活在這裡的華裔華僑家庭,日常生活和思維觀念也無可避免地會常處在東西文化的交匯點,對東西文化的差異,自然也就信手拈來皆可喻。菲華家庭重視教育,歷來有許多優秀的子弟後代,或放洋留學、或受雇於跨國公司,或融入本地政商、文化教育等社會主流,菲華固有的傳統家庭觀念和親密結構又使得兩代或三代人之間還能保持相互的溝通和瞭解。有些父母長輩常有機會到國外去探望兒女,親歷其境,近距離接觸各種不同的文化… …這是菲華作者的優勢。

餘秋雨隨“鳳凰”走完了歐洲,在《行者無疆》的自序中輕歎: “… …從那片遙遠的土地深處呼喚出來的,果然是一些早想諦聽的本真之音。”

腳踏東西文化混合土地的菲華作者,是不是也早該聽到馬亞鳥(maya bird)的啼鳴?

謝謝妳,安德莉婭(小華),謝謝贈書,大作我會細細拜讀。


2010/09/22


本文刊登于馬尼拉《世界日報》:http://www.worldnewsph.net/5/w_image/w02.htm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ngcathy&aid=443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