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2011/12/01 20:34:39瀏覽1980|回應1|推薦23

引用文章清淨禮敬經書˙契入諸法實相的法性

1001126師父開示<<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與會人員:師母、兩位法師、玉專、阿彩、彭彭、芬伶

清淨禮敬經書˙契入諸法實相的法性   2009/06/16 23:50:41 

http://blog.udn.com/omhon/3049479

錄音檔名1001126師父開示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精彩 (4)  03’01

<<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個地方講了兩個點---

1.「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此為「物」的部分,屬於有形的東西,福德功德是不是很大?當然很大。「阿僧祇」嚴格上講起來是一個「空間」,它這個「時間點」就好像說,我從這裡到機場是12分鐘,從這裡到龍門15分鐘,那就是延長的「空間」,所以「阿僧祇」、「阿那含」是「時間」也是一個「空間」。

就是說你用那麼多「空間」的「七寶」來佈施,功德大不大?相當相當大,大到無法算計。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什麼叫「善男子」「善女人」?

我們說<<金剛經>>裡提到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身心於行住坐臥入微細之「四威儀」而保任。

「發菩提心者」就是起大慈悲心,因為前面已經是「持用七寶佈施」,當然接著就是起大慈悲心,就是屬於「覺他」的部分。

「持於此經」就是說你在讀誦經典的時候是起恭敬心慈悲心的。

「受持讀誦」---「受持」必須要自淨其意;「讀」跟「誦」都是直接轉換自身功德,然後入清淨慈悲,如此「法界眾生」才能受益。

有趣的內涵 http://blog.udn.com/1080/4529500

受持讀誦為他解說菩薩藏經之功德 http://blog.udn.com/omahon/5040452

「為人演說,其福勝彼」所以「」的體悟遠遠大於「物」的福報,就這個重要的點,這個地方講的就是「心」跟「物」的部分。

「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是「物」的部分;

「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是「心」的部分。

我們講「心物一元」就是兩者都要圓融。

「云何為人演說」---與人解說經典的時候,要用什麼樣的心呢?祂後面講出來了→「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個就是重點了!

「不取於相」→是屬「外」,就是「身」的「六根」覺受。

「如如不動」→是屬「內」,就是「心」的覺受。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就是「身」「心」兩個通通都離相!

「何以故?」要能夠身心都離相,這個「何以故?」

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這個地方講的一切就是「娑婆世界」。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我說過這是「天、地、人」的現象。

「應作如是觀」對於娑婆世界天地人的現象應該如何離相呢?

就是「離四相」,那「離四相」是怎麼回事情呢?

「四相」即是空間相之我、人、眾生,及時間相之壽者。

就是離了「四相」以後才能達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境界!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是「已經成就」的現象;那在未成就之前是如何呢?

就是破「四相」→「六相」→「諸相」→才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這就是「身心」的問題!

【身心的問題→破「時空相」→再進入法界入「法相」、「非法相」此即是,  應作如是觀之【如】,與如是我聞之【如】是實相般若之義。

   →再進入離一切「諸相」。】

在娑婆世界裡面的現象,如果你能夠這樣「」就沒有問題了!

「信受奉行」這四個字滿有趣的,這就是我們講的「信」「願」「行」的部分;「信」是「淨信」 

「願」是「發大菩提心願」

「行」是「如實的去做」

「信受奉行」講的也是這一段經典裡面所說的法,就是你「淨」之後,才能夠「持」,「」就是「發菩提心願者」,「行」才能夠「如實實踐」。

所以最後一章,把<<金剛經>>的重點都講出來了。

法師:請問師父「依教奉行」跟「信受奉行」意義有一樣嗎?

師父:一樣。此「教」是「教導」的「教」,是世尊所說的「方法」,也即是回歸清淨本位」之義,那<<金剛經>>講的最透徹了!

就是祂的金剛一樣「不破」「不壞」「不滅」,

祂的法就是「離四相」、「離六相」「離諸相」!

所以<<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是你要「為人演說」的當下,基本上來講也要離情緒」,那些「覺受」「干擾」通通都要以「平常心」對待,所以「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何以故?」如何「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即

「天地人」的現象通通都是「不取於相」,那「天地人的現象通通都不取於相」就是我們講的「離諸相」!

那「如如不動」又是怎麼回事?

第一個「如」跟第二個「如」不一樣。

第二個「如」是「真如」:第一個「如」是「依」。

「如如」是「依」「真如」的方式所謂的「不動身心」,

就是「依循」著「真如」的現象,然後「不動」

為什麼能入「真如」呢?因為你已「不取於相」,所以入了「真如」。

「離諸相即名諸佛」這個「佛」即是「真如」。

我點破了這個點之後,你們覺受到了這個法性,就在頭頂正中央(中脈),這個就是了,這就是契入「離諸相即名諸佛」的「真如」相,一道金色光就這樣上去,然後散開(師父做類似「動功三」「十字式」「開」的動作),這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實相之呈現,「身」是「空掉」的。

剛剛講的「信受奉行」,前面的「信受」真的不簡單!要能夠「信受」的話,本身必須要「淨信」,然後要能夠「離相清淨」,才能夠「受持」,所以起「淨信心」之後「自淨其意」,他就能夠「受持」:能夠「受持」,他就可以「依教奉行」,那就沒問題了。

延伸閱讀:

 ---

如是我聞、我聞如是~ ~ ~

990101《金剛經宗通》第一堂課(一之一) 

http://blog.udn.com/omhon/3663878

990115 《金剛經說什麼》第一堂課

http://blog.udn.com/omhon/3742819

《金剛經說什麼》第二堂課 <法會因由分>

http://blog.udn.com/omhon/3760914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5889990
 引用者清單(2)  
2012/05/20 11:42 【道玄之門(四寶)】 有為法自覺、無為法覺他之方便
2011/12/03 11:04 【離作的部落格】 如如不動

 回應文章

四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位階之別
2011/12/04 18:06

回應:
2011/12/03 11:04【離作的部落格如如不動

之引用: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以上四階是初修之起點,而入於二乘。

真空是入於菩薩之慈悲體,

妙有是出於菩薩之智慧用。

真如是入如來之體用一如。

---

而佛所說之「清淨」即是【真如

而菩薩之「清淨」即是【真空妙有

而二乘之「清淨」即是【離相見

而凡夫之「清淨」即是【守戒不患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
四寶(omhon) 於 2011-12-05 19:54 回覆:

患犯之別:

患者由外而內,如同獨影意識

例如:一、災禍。如水患,外患。二、疾病曰患:

         1、生理上,如眼患。

         2、行為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離婁

犯者由內而外,如同獨頭意識

例如:名詞:罪人曰犯。主犯、要犯。

         動詞:「侵」侵犯,「逆」觸犯,

                  「違」違反、違背,「用」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