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17 00:07:19瀏覽1414|回應1|推薦20 | |
990205 《金剛經說什麼》第四堂課 <大乘正宗分>三之二 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金剛經說什麼》四寶師父補述: 今天是《金剛經說什麼》的第四堂課,我們講的是「大乘正宗分」,請大家翻到課本的第58頁 1. p59「佛告須菩提,當你問怎麼樣安心時,就安心了。」 為什麼呢?因為你在問的當下,已經是專心一致,沒有起其他的念頭,所以你在問的時候,當下就已經安心了。 2. p60「…佛要教化一切眾生,慈愛一切眾生,對好的要慈悲,對壞的更要慈悲。」 我跟各位講過了,為什麼我們裡面的同修,有的行為不是很好,我們對他反而比其他同修好?就是這一句話「對好的要慈悲,對壞的更要慈悲」,為什麼呢?就是不要讓好人受到壞人的傷害。 3. p60「……佛法的精神,所以說要度一切眾生。」 我們曾經聽到有師父講過說,凡是「自殺的」他絕對不度!早期我們聽到這一句話,想想好像也對喔!自殺的,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了,幹嘛要去度他呢?但是現在我們的想法不是這樣子了!自殺的人是因為「業障」現前,被障住了之後而喪失他清淨本性,然後才走上自殺的這條路,應該更要度化。 但是在度化之前,比其他的眾生更難度,原因在哪裡?他的「障住」不是因為死而清淨,反而更迷糊!所以我們「慈悲度化三部曲」裡面,第一:先開示。先開示他是怎麼自殺的,先開示清楚。 慈悲度化三部曲:http://blog.udn.com/omhon/1163548 我們處理過的,有三更半夜出海,死在海裡面,全身都是水,念「彌勒菩薩」先幫他做清淨,幫他做溫暖身心,之後再跟他開示,放下生前種種的冤怨執著,包括他被溺死的時候,心的恐慌也要放下;有被火焚身的,我們要先念「觀世音菩薩」,清淨他所殘留的那個念頭,先讓他覺得身心清淨,因為「觀世音菩薩」的證量可以轉換為甘露,先把他化解。 所以這種情況就是在修行上的一個善巧方便。我們覺知到他是怎麼受苦受難的,我們也曾經碰過被人家傷害、壓榨,懷恨在心而穿紅色衣服自殺的,充滿了瞋恨心,我們在當下把他的瞋恨心通通都承受了!就是給他一個觀念---要「放下」,通通都要放下、釋懷,我來承受。話說完,全身非常非常的燥熱,即使你穿短袖你都會覺得非常的熱,但是我們還是放下了,當身心離相後,這些都是假象。 為什麼是「假象」?因為來自於他的「瞋恨心」。當你放下之後,就解離了,這也是一種開示,所以說要度一切眾生必須要學習善巧方便!而且這個「學習善巧方便」的當下,不能離開「清淨」這兩個字,你才不會掉入現象裡面。如果你離開了「清淨」,那麼你會感同身受以外,還會同時同步掉入所謂的迷惘之中。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注意,記得要保持一個清淨的現象。 4. p60「【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我們早期曾經在台中遇到兩位---一位就是「Allan」;一位是「小莊」。「Allan」已經離開了我們團體;「小莊」目前還有聯絡,這兩天又密集的E-mail、傳簡訊給我們。還是一樣同一個狀況在那裡浮浮沈沈的,如果頭浮出水面,她跟你打個招呼,沈下去之後只有看見手在揮舞,這麼久了她還是一樣,她只有說「不知道人生為何?」她當初受到的干擾就是「若無色」,是一種清淨的透明體,來自「三十五天」的一個「靈類」,是有思想、有感覺的,但是沒有實質的「色身」,就好像我們曾經看過影片的外星人,是一個清淨的透明體,水一噴他就現形了,沒有水就看不到他的形,「小莊」是其中之一,後來那個東西處理之後,他跑到「拉長石」(俱舒萊石) 裡面,躲在那裡面,我們找不到他,後來我問她說,身上是不是有戴什麼物品?結果她拿出那塊礦石,一拿出來我們就看到他了!原來他躲在那裡面! 所以「若無色」的這個無色眾生,他是可大可小,可瞬間幻化,跟我們人不一樣,我們人就是固定這麼大,這是當初在「小莊」身上印證的例子。 在「Allan」家裡面的,一進去他家我就覺得怪怪的,但是沒有說出來,後來問「Allan」說:「這個位置(沙發)剛剛有誰坐過?」他說:「沒有」。但是「Allan」也說就是在看電視的時候,他也常常覺得這個地方有人坐,睜開眼睛時是看不到的!後來我們把眼睛閉上了之後他就出現了。 所以很奇怪的現象,當我們睜著眼看不到,就把眼睛閉起來,閉起來用什麼看呢?用「心」看。一個長得差不多有 這跟「世尊」在經書也有提到說,「人」都來自於「光音天」,來到這個地球上之後,覺得這個地球的東西還不錯,結果吃了之後就掉下來,上不去了!就是「身心」變成一種「粗 重」的現象,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說「人」是從那個地方來的! 我跟「凱評」當初從「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手上的「法螺」契入,看到「人」是透過這個時空管道傳送過來地球的,那就是合乎這個現象。恐龍也是這個樣子,一瞬間通通都被抽走了!從地球上抽走了!「人」也是同時間分佈在地球的五個地方---依東西南北方分佈、依五色、五行來分佈,所以人的靈(自性)並沒有差異,但是到了地球上之後,個個不同環境他產生的變化,所以,以前我們講「中土」是最理想的地方,「中土」難生今已生,「中土」指的就是中國,整個亞洲中國最理想。 5. p62「他說,整個的宇宙是這麼渺小,線就像長江,扇就像天。……靸鞋拋向海東邊不要了」 「長江」是指「線」;「天」是指「面」,線與面,講的就是「空間」。 「靸鞋拋向海東邊」為什麼不拋向「海西邊」?而要拋向「海東邊」呢?我們講「東方」是「生發之氣」的地方,講的就是「生死」的地方,把這個「生死」的地方拋掉了、拋開了,這個意思是怎麼樣?就是我們常說的「道返」,意思「返回」先天。就是我們講說修道要反---順者,成人;逆者,成佛、成仙,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他這裡有透露一個現象---怎麼樣修道? 6. p62「蓬萊此去無多路,他說那個神仙的境界不遠,就在這裡。在那裡啊?他說,只在譚生,就在我的手指,手裡拿個手杖,就在這裡。這個道理也就等於佛告訴須菩提,「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在這裡,佛不在西天,就在你這裡。」 就在「當下」,「當下」是哪裡?我們常常講「西天有路無人到」---講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有路但是沒人能到,為什麼?因為那個路你看不到嘛!為什麼看不到?那個路是什麼東西?我們以前有講過說「經者徑也」「徑」就是「路」。 你要學佛、你要成仙,就必須看經典,看經典然後從經典裡面去體會祂的真實義,之後才是「成佛之道」。 7. p62「只在譚生拄杖前」 就是「當下即是」,那「當下即是」是怎麼樣呢?就是「放下一切」。那「一切」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人的七情六欲,不要把「生老病死」這個地方拿來做文章,如果拿「生老病死」來做文章是不可能成道的。所以他把「靸鞋拋向海東邊」,就是要我們捨離「生老病死」的現象! 8. p62「……不過譚子的化書很奇怪,講了化生的道理以後,由科學再歸到哲學,由哲學再歸到政治學,講人生的境界,及如何教化別人,改變別人。他認為壞的時代,壞的世界,是可以變化過來的」 「可以變化過來的」就是「離相」。當你離相之後,壞不再是壞,惡不再是惡。 9. p63「……他們非常講禮貌,你不要說這是山鬼啊,那你就吃虧了。你要說有山先生在這裡!他會覺得你這個人知禮,就不會找你麻煩。 」 這邊各位可以去看看「小火子」她怎麼去稱呼「水族類眾生」。 悲智雙運功法運用 http://blog.udn.com/BIBLE/3718242 10. p63「……山魈非常守信用,不知道他用什麼方法,有錢人家的東西就到他那裡去了,但是他一百哩範圍以內不偷的,他要到外地弄個鍋碗來還你。許多山裡的窮人都拿這些玩意騙鬼,所以鬼不可怕,而人是真正的壞,連鬼都要騙。」 我們知道台灣也有一個故事,在陽明山,莫名其妙起濃霧,不是因氣候影響的,只要山裡起濃霧,就是「狐狸」出來的時候,因為怕人家看到,所以起濃霧,如果你有開眼,你就可以看得到,那牠到底是有形還是無形、有色還是無色來的呢?這個有喔,的的確確可以看得到! 11. p64「……神也有袘的等次,一類叫「非有想」,不是沒有想,但是看起來沒有想。譬如有些人在打坐,你看他好像不知道,可是他又知道,真知道嗎?又不知道。」 這種「非有想」「非無想」我們同修之中有人就曾「入」了這個現象,出定後,我請他分享,他說:「我就是說不上來!」我說你剛剛不是進入哪裡…如何如何了嗎?他說:「師父您怎麼都知道?那您來說好了!」我說:「我就是要你說啊!」為什麼?原因就是---你入定了之後是清清楚楚?還是不清不楚?這是重點! 我們常跟法師聊說,入「楞嚴大定」是可以清楚外面所發生的事情,甚至於在行住坐臥之中都是在「定中」,那個「定」是什麼現象?就是「心」 「身不動謂之禪,心不動謂之定」,是「心」定在一個清淨的狀態之下,我們身心覺受是很清楚的,可以閃避、可以逃跑,但又不妨礙自性清淨。 12. p64「我們是胎胞裡精虫卵臟的結合,所以是卵生,胎生。在媽媽肚子裡是濕生。要青菜、蘿蔔、牛肉、洋蔥堆起來才能長大,所以也是「化生」。」 「化生」就是一種微細的、細密的能量,牠是透過一種微細的能量產生、結合而來,就像我們從「四大」開始慢慢結合,這也算是「化生」的現象。 13. p64「還有許多人到達「非有想」「非無想」的修道境界,雖沒有成功,但他已經到達了「非有想」「非無想」。」 常常看到人家一靜坐就進入「非有想」「非無想」的現象,但這樣究竟嗎?不究竟。因為在那個定中,都攝六根之後,自己去攝了一個空的境,並不是真的理解!所以這不算!因為那個自己攝的「空境」,只是「一個現象的光明」,並不是「一片光明」!真正來講,如果你成就了之後,應該是出現「一片光明」!甚至於達到「盧舍那佛」遍照一切、遍照光明,那就是真正的成佛的境界。 14. p65「……大家看看,自己有沒有資格走火入魔!」 滿有趣的喔!要「走火入魔」還得看看自己有沒有資格?「走火」即是「岔氣」、氣岔掉了,內氣能動才會岔氣,你內氣都不曉得在哪裡?怎麼會岔氣呢?; 「入魔」就是「精神分裂的狀態」,你有嗎?若不夠水準的話,也不用太擔心! 15. p66「涅槃是個名稱,不要當成端盤子那個盤。涅槃是梵文音,有人翻譯成中文叫它寂滅……」 我曾經講過,有一本國際的佛學書籍,它裡面有講到---「世尊」之文「無為的弔詭」文中提到什麼是「涅槃」?它書上最後講「涅槃」即是「浴火鳳凰」,講「再生」,轉換另一個生命型態叫做「涅槃」,所以我曾跟各位講過說「道玄之門」裡面是什麼意涵呢?他是在人的生命裡面,打開另一扇心靈視窗。 16. p66「……後來又有人翻譯成圓寂,圓滿的清淨。清淨本來是好,可是有些人,并不認識清淨。」 我們的體會並不是什麼都沒有,是「清淨」、是「清清楚楚」,所以「寂滅」的另一個角度,也是一種「真空妙有」。 17. p67「……一個學佛的人,你首先觀察他有沒有發起厭離心,也就是說厭煩世間的鴻福,對鴻福有厭離心,才是走向學佛之路。 」 同時,這個「厭離心」也是厭離「七情六欲」的「貪」跟「著」。 18. p68「……涅槃經裡提出來的「常樂我淨」的境界……」 佛陀講「涅槃」,雖同樣的字,但放在小乘、大乘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意義,各位慢慢去體會。「常樂我淨」是小乘法的四種德行,針對的是「苦、空、無常、無我」,所以應該講還達不到「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的階段,因為他還屬於「兩相對立」的現象,就是我們講「陰陽」的現象。 19. p69「……玄奘法師發現那是一個打坐的人,就用引磬在他耳朵邊叮叮叮,慢慢的敲。這位先生出定了……」 為什麼要用「引磬」來引導人出定呢?因為「磬聲」可以入我們的「神」,而且「磬聲」的清音,可以入很深很深的禪定中所以用「磬」來引。 20. p69「……玄奘法師說:你有辦法出神離開這個身體嗎?」 「你有辦法出神離開這個身體嗎?」這很重要喔!我們說在「道玄密乘」裡面有一位「泯滅十方」,就是出去了再回來,才能看到自己頭頂上「玄關」這個地方,有「九真人」!原來每個人都有「九真人」在守護著自己的本命!就在頭頂,個個或站、或臥……都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跟諸佛菩薩頂禮,諸佛菩薩一定會回禮。這個我們曾經跟「海天佛剎」的師父及「--廣法師」做過探討,從埔里地震回來的那位「--廣法師」,我們「清淨功法」的出現,就是因為這件事情的探討之後,才出現的。 我們在早期初學度化亡魂時,一位亡魂大概要花上半天的時間!後來這件事情出現的時候,那一次度化四萬六千多個亡魂,也不過是花了55分鐘!原因就是「世尊」下來在那個「陣」上面示現整個渡化過程。 那個時候跟「--舫法師」在探討這個「最後合掌」的問題,因為「--廣法師」跟「--舫法師」都說:「那是『世尊』在加持。」我跟他們說,應該不是,應該是「回禮」。後來他們靜下來,兩個人探討一下又說:「的確是回禮!」這個地方對了!因為這個流程,使那我們的度化就從「半天」4、5個小時的時間,壓縮到55分鐘。那四萬六千多個眾生都度走了,其中就有一位「女性眾生」徘徊不走,她穿紅色衣服,是懷恨自殺的,她不走!你要知道喔,「世尊」在開示的時候她都不走,所以重點不在佛菩薩,重點在眾生自己!當你的心沒有放下,誰都救不了你! 在開示度化的當下,這個「陣」前面就開了一條縫,縫中四萬六千多個眾生通通都呈現出來,然後出現一陣一陣的輕煙,都上去了!有淡藍色的、有灰色的、有白色的,那是眾生種種的業力不同,雖然都是清淨度化,但是他將來往生的點也不同!不是每一個度化他都往生「極樂世界」,我們也處理過很多次,對方也不一定要到極樂世界啊!也許他喜歡到處逛,也許認為「極樂世界」不知道在哪裡?也不太認識?那以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現象?就無法預測了。 慈悲渡化三部曲的因緣 http://blog.udn.com/omhon/3842788 21. p71「……在座有很多打坐的同學,都入了這個涅槃了,到這裡來,法師把木魚一敲,打坐好好的,念頭滿空;等到兩個鞋子下了樓,趕快找地方去打牌啊,喝酒啊,就是有餘涅槃。」 就好像說,我們今天在上課,大家的身心靈都滿清淨的,一但離開了這裡,一切又恢復了正常人的生活,這也是一種「有餘」的現象。 22. p71「……如果覺得自己很痛苦,又煩惱,沒有大乘的願力,那不是佛法真正的精神;因為這是消極的,逃避的,連羅漢境界都談不上。佛的願力,學佛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眾生。」 所以我們既然要學佛就要發「願」,發願有三個: 一是初入門的願---信願行的願, 二是身心的願---除了學佛之外,我要認真的去修行! 三是菩提心願---就是課本這裡講的「菩提心願」---為一切眾生。 那到底是「為一切眾生」還是「為自己」? 我跟各位講,為一切眾生就是為自己!因為我們在講「覺他行」的部份,一定先「自覺」,提升對等性的證量才能夠「覺他」,所以在「覺他行」的當下、發願的當下,其實你已經在蛻變,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23. p72「……佛的境界謙退到極點,他要度盡了一切的眾生,而心胸中沒有絲毫教化人、度人之念。」 這就是教我們怎麼去「離相」!因為「離相」之後才能長保「清淨」。 24. p72「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這是世間法的作風,佛法沒有,給了就給了,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一樣的忘掉它。」 「給了就給了,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這個地方有一個點,就是「三輪體空」。 「三輪體空」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心物一元」---就是離了「心」跟「物」才能夠把這個現象整個給改變過來!如果說故意把它忘掉,即非菩薩,因為還有一個「故意」這我們也曾經講過! 25. p74「一個學佛的人,先要把心胸願力放在前頭,能夠為眾生發願,不為自己,而是為大家去努力。因為要度眾生,但又沒有度眾生的本事,所以要去努力。佛又說,你完成學佛的這個願望,度完了眾生,自己并沒有覺得度了什麼眾生。」 這個地方你看懂了,他這裡講「因為要度眾生,但又沒有度眾生的本事,所以要去努力」這句話就把剛剛前面的「四相」推翻掉了!你要有本事就要轉變這個色身,轉變的當下,這「四相」的真意涵,就不是剛剛書本所說的那「四相」了。 因為剛的的「四相」還在「空間」裡面、還在人的主觀意思裡面。 我們講「空間」,是離了「四相」,不是這個「空間」,而是涵蓋了「心」跟「物」的部份---就是「現象界」跟「法界」! 26. p75「佛學有一個名稱,叫做「三輪體空」。輪者不是車子的輪子。輪是形容詞,指三個部分,就是施者,受者,施事,這就是講布施的重要。」 「施者,受者,施事」的「事」即是「物」;「施」「受」即是屬「心」的部份。 27. p75「『事如春夢了無痕』,無施者,無受者,也無施事,這才是佛法布施的道理。」 所以「無施者」、「無受者」即是指「心」的觀念;「無施事」即是「物」。 「南老師」也曾經說過「心」是「精神上的」;「物」是「現象上的」,所以我們以科學的角度是從「唯心」到「唯物」;從「唯物」到「唯心」,就是「心」、「物」這兩個地方在轉換! 「唯心」是越來越微細,細到不能再細的時候,會形成一個「粗」的現象; 「唯物」是越來越粗,粗到不能再粗的時候,裡面又含著「微細」,所以從「唯物」到「唯心」;從「唯心」到「唯物」,講的「轉識成智」就是「心」「物」的轉換,最後一定要圓融,就是「心物一元」! 28. p76「……有許多人是失意忘形;這種人可以在功名富貴的時侯,修養蠻好,一到了沒得功名富貴玩的時侯,就都完了,都變了;自己覺得自己都矮了,都小了,變成失意忘形。所以得意忘形與失意忘形,同樣都是沒有修養,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是心有所住。……」 「得意忘形」就是一種「貢高」;「不得意而忘形」就是「我慢」。所以人要做到「得意而不忘形」就是離貢高我慢,的確很難! 29. p77「……應無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脫,是大解脫,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等於現在引磬一敲,下樓就是下樓,金剛經還是歸金剛經,你還是你,如此應無所住。」 「應無所住而行布施」同樣的「六度波羅蜜」裡面都可以用「應無所住」來連結,這個各位慢慢體會。 30. p77「一個人救人、利人是應該的,假使心中還有利人、救世、度人之念,已經不是菩薩道了。這是指外面行願方面的。內心修持更須這樣。」 所以,在很多的經典裡面,不管什麼地方都在講「身心」,或稱「內外」,講的都是指「身心」,所以並不是只有「心」的問題,各位要從這個地方去注意! 31. p77「……我們自己學佛是求戒定慧的究竟,可是大家在修持方面,或者在靜坐方面,都是在著相。」 怎麼樣「不著相」?我們講「粗、中、細、微、微乎其微」就是慢慢地離相。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