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離諸相
2010/08/25 00:52:10瀏覽1993|回應7|推薦22

引用文章"而"之一字的含意

""之一字的含意

http://blog.udn.com/omhon/4347339

Q:請問師父,「無明盡」部落格中

http://blog.udn.com/alon9212000/4337672

此篇文章,為什麼師父回應""之一字,即是【離諸相】?

弟子不明瞭,請師父開示。

A:師父回覆錄音檔如下:

」錄音檔解說:                  990823  師父於正安開示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五蘊──色、受、想、行、識。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六識」即是最根本的現象,以最初的「識」來說,其實是無分別的。

六根的每一個點,都可以涵蓋「五蘊」。

六塵的「色」是六根的「眼」所產生的對置現象,

以這個角度來講,是「最初」的現象,然後越來越微細。

色、粗,(即是最初的覺受)

受、中,

想、細,

行、微,

識、微乎其微。

所以說「色」是「最初」的現象,從這裡開始啟動,因為任何事都有一個源頭,在《太上清靜經》「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就是指源頭

五蘊──色、受、想、行、識。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離「色、聲、香、味、觸、法」、

離「色、受、想、行、識」

這個另外提出來討論,

如果這兩個只是離「六根」而已,他就直接進入「色、聲、香、味、觸、法」

他就不需要把它另外提出來,所以從這個地方討論離開之後,

那這個現象就是「五蘊」跟「六根」,為什麼呢?因為「六塵」本來就是「六根」所生,那如果「六根」不生,那就講「六識」就好了,不需要講到「六塵」。

就好比我們說「初果」、「入流」,入哪裡呢?當然是入「六根」而不入「六塵」,就表示說雖然是入「六根」,但「入」與「出」通通都是「清淨」的,所以叫做不入「六塵」。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無所住」就是「離諸相」;

那「離諸相又如何生心」呢?

即是「緣起」「性空」=清淨

清淨又有兩個現象 一為「體」;一為「用」

「緣起」

                        <--->清淨

「性空」

所以當你靜下來,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沒有「我相」「法相」

沒有我相,就不會有「我執」;

沒有法相,就不會有「法執」。

因為

有「我相」所以有「我執」,那個「執」就是「我見」

有「法相」所以有「法執」,那個「執」就是「法見」

所以《金剛經》裡面有提到說「要離我人眾生壽者相」、「離我人眾生壽者見」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有「相」你執著在這上面,才叫做「見」;若你不執著在這上面,就不叫做「見」,因為你沒有分別,所以就不「見」,所以從這個地方看。

剛剛在講這段話的時後,所顯現出來的是沒有看到任何東西,只是一片光明而已然後內心是清淨的,所以為什麼「世尊」講經說法49年,祂又說祂沒說過一個字?因為不能用文字來把祂定位,因為最終會回歸到「清淨」,那「清淨」是無色無相的

 

「六根」的「意」就等同「五蘊」的「識」 () 
「意」即是「用」;
「識」即是「體」。(此為意識之別)


所以「六根」「六塵」「六識」,以「六根」為「體」以「六識」「六塵」為「用」,那個「意」就是以「意」來轉換,你不拿出來怎麼會知道呢 

所以我說佛以身相來表達祂的現象,就是說「菩薩低眉洩天機 到底天機洩在哪裡呢 就是「手相」嘛!
身體微細了之後,以我們來講「圖神相契,出入無礙」,這「手相」也是圖騰啊!「圖」有了,那「神」是誰呢 即是「行者」。

一個在用功的人即是「行者」。那能夠「出入無礙」就表示已經沒有「我」了,沒有「我見 人見 眾生見 壽者見」才能夠相契!  

~~~待續......

---------------

 註:(佛學詞典)

十八界:為六根、六塵、六識,

龍舒心經謂,眼識色處為眼識界,耳聞聲處為耳識界,

并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謂之六識界。總稱為十八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義

眼根對於色境而生眼識、乃至意根對於法境而生意識、故名為根。

六根中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為心法。

小乘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大乘以八識中之第七末那識為意根

六根清淨:消除眼等六根,無始以來之罪垢,以無量之功德莊嚴之,使之清淨潔白也。由此清淨之功德,而六根各發無礙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

圓覺經曰:「心清淨。眼根清淨。耳根清淨。鼻舌身意復如是」。

智度論十一曰:「布施時,六根清淨,善欲心生」。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也,此六境由眼等六根入身坋汙淨心者,故謂之塵。

圓覺經曰:「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六塵說法:佛以色聲等六塵而說法,眾生以眼等六根而悟解也。

然六塵通他之佛土而言之,若就此土而論,則僅色聲法之三塵而已,

眼見經卷而悟解者,色塵說法也,耳聞金口之聲教而悟解者,聲塵說法也,

意思惟法而悟解者,法塵說法也,其中此土之眾生,尤以耳根銳利,

故偏用聲塵而說法焉。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4350644
 引用者清單(1)  
2010/08/25 14:30 【道玄之門】 離諸相-2

 回應文章

abc
感恩
2010/08/30 11:18

這些話題已說過無數次,在北、中、南、澎聚會中?

首先!向您說聲抱歉!沒有清楚向您介紹''自己''

我是個在別個''地方''修行的人.無意中進入這裡.看了些文章....感覺心裡很舒服.自在....

對自己的''師父''還不甚了解.自己本身也有許多問題.所提問的問題.是在自己身上所遇到的難題.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非常感謝!您這位師父.對於我的提問.有所回應..在我的修行道上幫助很大.如果我能問我自己的師父.就不會來這裡提問了.  

我想!不管是拜誰為師.所學...有....幾千萬個法門.最終的應該是''萬法歸一''吧!

我的師父是個有妻.子的人.也明白''這樣師父''其修行境界.是不同於一般出家師父的.相信您也是.其中有許多的.....及使命.是我們做弟子無法明白的.也許天機不可......

心只想遇到再難的難題..   都能與自己的師父''相應''...''相應''很重要.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日後還能有所提問嗎?     最後!非常感謝您的解惑.釋疑......感恩!

 

 

 

 

 

四寶(omhon) 於 2010-08-30 13:10 回覆:

在北、中、南、澎聚會中?是指聚會花絮文章,中有提到,若是同修可尋找資料

道玄之門部落格,歡迎大家討論、發問、不限於任何身分

文章相片都歡迎下載引用不設限

法門無量誓願學,此是學佛的目標(為行慈悲之善巧方便),四寶無責怪之意。

只希望能有所幫助於同修道友,明天有出家師父要來澎湖精進實修三年

此亦是四寶精進之互動(教學相長) 歡迎隨時提問,而以平常心對流。


abc
相應?
2010/08/29 16:55

非常感謝大師的開示.

再問.  在''師父''身邊做事的人..總是一個個.不知何因離開.

          無法長久?還是跟了2.3年以上的人. 因了解而分開嗎?

          不是每個人都能跟在師父身邊吧!.

        有妻.子的''師父''  其修行能做到.無私無求嗎 ? 

    知道這些提問是不應該的.表示對師父有了...

這樣如何''相應'' ?   

四寶(omhon) 於 2010-08-30 01:28 回覆:

修行路與同修道友的來去進出因緣,令文貼出

家庭的生活是在道玄之前,是盡孝道的一門功課(梵網經提到要學佛道須先盡孝道而後尊師),四寶已跟妻.子溝通過,捨九成時間於弟子身上,若是想進道玄之門,想學道玄功法,就必須要具備修行條件,先圓滿孝道再盡佛道,否則修行路枉費功夫。

七年是一變數,若經七年還無法自省,四寶會收回仙翁的綠黃白色清淨透明光(無量慈悲與慈悲無量)法脈,而回歸到一般道友的因緣。

這些話題已說過無數次,在北、中、南、澎聚會中


abc
??
2010/08/28 22:55

如果我對你動情,你如何處理?

這不是假想題.同修正遇上此種問題.之後就不見他來上課了.(我知道他還是想來上課的.)

將其逐出?還是?

只想了解''身為明師'' 的人如何化解?

四寶(omhon) 於 2010-08-29 01:15 回覆:

以平常心,表明心聲,

情、愛、慾,非是常態,也非隨性隨緣。

既然有意走上修行路,就得昇華擎愛慾,而不以常人心態對置。

不需逐出,只須說清楚講明白。

情之一字,親情、父子(血緣)、師徒(法緣)、子女、

有情有愛而無慾,不同於一般男女。

或孽緣有慾有愛而無情。

四寶(omhon) 於 2010-08-29 01:18 回覆:
就得昇華愛慾,更正為"情"

abc
2010/08/28 00:19

常來這逛逛.逛完感覺很好.

您是位師父?

試問如果弟子或是學生對師父動了情.您如何處理?

請解惑?    謝謝~~

四寶(omhon) 於 2010-08-28 17:36 回覆:
如果我對你動情,你如何處理?

asd
迴向?
2010/08/26 20:25

你好:

1.請問念完經迴向給自己在世親人的方法.請詳述.

2.欲消業及解除病痛念何種經文為宜? 白衣大士神咒適合否?

3.有何注意事項?

                               感謝您!

四寶(omhon) 於 2010-08-27 01:18 回覆:

 回向給親人消業障 有兩項。

1-1( 願以此功德加持清淨000冤親債主,法界眾生,離苦得樂,往生極樂)

1-2( 願以此功德,回向清淨000,法我兩執相,回歸清淨本位 )

2、身心病痛可持誦綠度母咒,

平心靜氣與全面性的度化  http://blog.udn.com/omhon/3238833

活生生的見證---綠度母咒  http://blog.udn.com/omhon/3305194

鬆身法的問答與度母因緣  http://blog.udn.com/omhon/3384997

白衣神咒亦可。

3、必須以平常心,無求心回向效果特佳。


朋 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師父開示
2010/08/25 14:32

 
彭彭:師父,「十八界」「五蘊」好像是很基礎佛學...也好像很容易懂...但不是這樣。

四寶:六根清淨,六塵說法

           很經典,可破許多修行者的法相

彭彭:那六識呢??是六根接受訊息之後的分別取向嗎?

四寶:是六根的覺知功能

           若離相即回六根清淨

           若執於相即為六塵

           就如同耳根聽聲,是耳識。

彭彭:所以 識,還沒有分別?

四寶:但也可以"觸'的覺知而覺知波(氣)的運轉

           是無分別,才是清淨

           但能如實清楚覺知

彭彭:了解了。那五蘊呢?是不是程度上的漸深?

四寶:可以如此解

           六大之識亦是

           眼覺知為眼識

           若由身覺知是為身識

           像小江之前就是以鼻(香)覺知

           以前在人間福報也有一則新聞,有一外國人吃東西時能從東西覺知許多現象

           是為舌識(味)

彭彭:恩,謝謝師父開示。


無心
解字
2010/08/25 12:14
另一種想法: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而』在中文修辭上是個語助、轉接詞,是承接上句、以接下句。
所以光『而』字做解釋,本身是沒有任何語意,也算是個虛詞。
但若從承接的上下文內容一起來看,就有它的意義。
這裡的『而』承上句,就是應無所住的意思,所以師父以『離諸相』來解『無所住』。

就像「而今而後,庶幾無愧」的『而』,也是承上接下的。
光『而』,也是虛字無意,但上下文字放在一起就是『今、後』,也是『此後』的意思。

所以不同的『而』,放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承接語意,不會是一樣的。

以上請指正
四寶(omhon) 於 2010-08-25 13:34 回覆:

"而"之一字的含意。

如"無心之說法",的確是一引"字"。

不作單解,故有前後文之互引......

謝謝指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