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5 00:52:10瀏覽2115|回應7|推薦22 | |
引用文章"而"之一字的含意 "而"之一字的含意 http://blog.udn.com/omhon/4347339 Q:請問師父,「無明盡」部落格中 而http://blog.udn.com/alon9212000/4337672 此篇文章,為什麼師父回應"而"之一字,即是【離諸相】? 弟子不明瞭,請師父開示。 A:師父回覆錄音檔如下: 「而」錄音檔解說: 990823 師父於正安開示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五蘊──色、受、想、行、識。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六識」即是最根本的現象,以最初的「識」來說,其實是無分別的。 六根的每一個點,都可以涵蓋「五蘊」。 六塵的「色」是六根的「眼」所產生的對置現象, 以這個角度來講,是「最初」的現象,然後越來越微細。 色、→粗,(即是最初的覺受) 受、→中, 想、→細, 行、→微, 識、→微乎其微。 所以說「色」是「最初」的現象,從這裡開始啟動,因為任何事都有一個源頭,在《太上清靜經》「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就是指源頭。 五蘊──色、受、想、行、識。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離「色、聲、香、味、觸、法」、 離「色、受、想、行、識」 這個另外提出來討論, 如果這兩個只是離「六根」而已,他就直接進入「色、聲、香、味、觸、法」 他就不需要把它另外提出來,所以從這個地方討論離開之後, 那這個現象就是「五蘊」跟「六根」,為什麼呢?因為「六塵」本來就是「六根」所生,那如果「六根」不生,那就講「六識」就好了,不需要講到「六塵」。 就好比我們說「初果」、「入流」,入哪裡呢?當然是入「六根」而不入「六塵」,就表示說雖然是入「六根」,但「入」與「出」通通都是「清淨」的,所以叫做不入「六塵」。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無所住」就是「離諸相」; 那「離諸相又如何生心」呢? 即是「緣起」→「性空」=清淨 清淨又有兩個現象→ 一為「體」;一為「用」 「緣起」→用┐ │ <--->清淨 「性空」→體┘ 所以當你靜下來,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沒有「我相」「法相」 沒有我相,就不會有「我執」; 沒有法相,就不會有「法執」。 因為 有「我相」所以有「我執」,那個「執」就是「我見」 有「法相」所以有「法執」,那個「執」就是「法見」 所以《金剛經》裡面有提到說「要離我人眾生壽者相」、「離我人眾生壽者見」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有「相」你執著在這上面,才叫做「見」;若你不執著在這上面,就不叫做「見」,因為你沒有分別,所以就不「見」,所以從這個地方看。 剛剛在講這段話的時後,所顯現出來的是沒有看到任何東西,只是一片光明而已,然後內心是清淨的,所以為什麼「世尊」講經說法49年,祂又說祂沒說過一個字?因為不能用文字來把祂定位,因為最終會回歸到「清淨」,那「清淨」是無色無相的。
「六根」的「意」就等同「五蘊」的「識」 (註) ,
所以我說佛以身相來表達祂的現象,就是說「菩薩低眉洩天機」 到底天機洩在哪裡呢 就是「手相」嘛! 一個在用功的人即是「行者」。那能夠「出入無礙」就表示已經沒有「我」了,沒有「我見 人見 眾生見 壽者見」才能夠相契! ~~~待續...... --------------- 註:(佛學詞典) 十八界:為六根、六塵、六識, 龍舒心經謂,眼識色處為眼識界,耳聞聲處為耳識界, 并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謂之六識界。總稱為十八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義。 眼根對於色境而生眼識、乃至意根對於法境而生意識、故名為根。 六根中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為心法。 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大乘以八識中之第七末那識為意根。 六根清淨:消除眼等六根,無始以來之罪垢,以無量之功德莊嚴之,使之清淨潔白也。由此清淨之功德,而六根各發無礙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 圓覺經曰:「心清淨。眼根清淨。耳根清淨。鼻舌身意復如是」。 智度論十一曰:「布施時,六根清淨,善欲心生」。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也,此六境由眼等六根入身坋汙淨心者,故謂之塵。 圓覺經曰:「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六塵說法:佛以色聲等六塵而說法,眾生以眼等六根而悟解也。 然六塵通他之佛土而言之,若就此土而論,則僅色聲法之三塵而已, 如眼見經卷而悟解者,色塵說法也,耳聞金口之聲教而悟解者,聲塵說法也, 意思惟法而悟解者,法塵說法也,其中此土之眾生,尤以耳根銳利, 故偏用聲塵而說法焉。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