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90219 《金剛經說什麼》第五堂課 <大乘正宗分>三之三--1
2010/06/06 14:32:18瀏覽1014|回應2|推薦19

引用文章990205 《金剛經說什麼》第四堂課 <大乘正宗分>三之二

990219 《金剛經說什麼》第五堂課 <大乘正宗分>三之三--1

班長:全體請起立,向師父行問訊禮

師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散掌

《金剛經說什麼》四寶師父補述:

在上課之前,我們補充上一堂課第78頁第三行所談到關於卵生、濕生、化生、胎生等,我們上一次也分析過,人的生命裡頭,本身內在就具備有這十二類生。

裡講「十二類生」但是我們上次上課時,課本只有提到了「十類生

---58頁「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所以我們有去查了資料,還有「若非有色」「若非無色」這兩類。

今天是《金剛經說什麼》的第五堂課,我們講的是「大乘正宗分」,請大家翻到課本的第79頁。

1.        p80……有一天晚上沒事,藏經中抽出金剛經來看,也不曉得著了什麼道,一下子高興起來,又感動萬分,不由自主的,一夜之間把金剛經的三十二品,作了三十二個偈子……

為什麼會有這突來的感覺呢?其實這就是「因緣」。就是時空的交會點啟發了「南老師」過去世曾經修行的一個現象,所以在那個當下,他一口氣把「三十二品」都寫完了,他也說過,現在如果要他再寫,他恐怕也寫不出來了!

很多時候我們在看經典時,會有一口氣想看完的原因在這,我們今天部落格貼出的文章   失落的修行日記1984   http://blog.udn.com/omhon/3786289

當初在1984年的時候,寫給「南老師」的第一封信,後來也陸陸續續寫了兩三封,也因為「南老師」有個答覆,要我拿信到台北去找他,因為我的問題不能用書信解答,當初是這麼回事情!

我們書櫃中有一套「金滿慈」的「參禪日記」,當初因為看他的「參禪日記」都是用通信的方式與南老師請示學習,我心裡想,他()人在美國都能夠以通信來學習,我人在澎湖應該也可以通信,所以我就寫信給「南老師」了,但是他跟我回覆說,要我拿著信去台北找他,因為我的問題不能用書信回答,必須要面談,這個當下有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如果當下談,我可能也談不上,為什麼呢?不知道,這方面是一個盲點,是一個很大很大的一個空洞,只是因一時的興起,然後去寫那個偈子,是這麼回事!所以如果像「南老師」這麼樣子寫的,三十二品一下子寫完了,三十二個偈子要他現在再寫,他說可能寫不出來了,雖然當初的偈子跟他的意義不一定很深遠,但是能夠一口氣寫下來,這是一個「因緣」的問題。

如果說我們現在有機會跟「南老師」見面,當然會談得很多,也說不定一句話都不說也有可能,所以我陸陸續續會把一些資料找出來,跟「南老師」通信的部分,把那個信給公開,甚至於把他最近示現的---全身都是佛菩薩舍利的部分,

也可能把他公開,先把原圖拍照再重新畫圖,放在一塊,所以這也要費一番功夫!

不斷地,不同期間所累積不同的經驗,我們在思維上、在文字的寫作上面會比較純熟這是一定的,但在這個過程中,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我們當下是不是真的有信心要朝著這條路走?我們的信願行有沒有進步?在這裡附帶講一下,老師做的「法語錄」我看過了,我同意她去印,印回來之後,我就不想發出去了,因為上面又多了一層新的訊息,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宜君」在問說,她有一本彩色的、有畫插圖的版本,老師拿回去給她,她一拿到手上,心頭就悶了,就不想看了,她說妳這個樣子不對,原因在哪裡?我們前一刻是清淨的,後一刻可能就不見了,所以什麼叫做「保任」?

保任解題   http://blog.udn.com/omhon/971941

這「保任」兩個字,當兵跟當警察的都很清楚啊!一個命令下來就執行到底也算是「保任」,一個命令下來你只執行五分鐘、十分鐘之後就變了,那就完蛋了!學佛、修道也是如此,你既然確立了一個方向,朝這那個方向前進的時候,就不要後退、不要遲疑,不然進進退退的,踩油門又踩煞車,最後可能到不了目的地,不但到不了目的地,可能還會讓自己掉得更深!是這麼回事情,所以那個地方,我本來想說,我們的錄影帶跟法語錄要一起發出去,到現在還是擱在那裡不準備發了!因為一打開就不舒服了,真的是這個樣子!這個問題跟「凱評」一樣,我們在整理筆記的時候,有同修讀到「凱評」的文章,甚至「新旅程的激盪」的第一冊,一翻到「凱評」的文章就昏睡了,他問「怎麼會這樣?」我說表示他在寫文章的時候,功力是不錯的!可以穿越這個時空,突破這個「三際托空」的現象,把他現在的訊息在那個地方流洩出來,那這樣產生了一個訊息我們必須要去考慮的一個點,對與錯之間,那這樣我們就不去看他的文章了嗎?不是這樣的。是說我們自己以後一定要保持這個所謂的「清淨心」要保任下來,什麼情況之下都可以拋、可以捨,這輩子走上這條路,有多少,走多少;有多少階梯,就上多少階梯,你能夠上去,那就是你的;如果你不能上去,至少這輩子結個善緣,下輩子還有機會。

我們曾經看過經典上所說的,只是稱誦一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或某某佛號,在未來都可成佛了,是不是這樣?那我們這輩子有機會持誦一遍、十遍、百萬遍、千萬遍來講,至少裡面有一聲是契入的,那夠了啦!有契入,一聲就夠了!

所以機會還是不能把他丟掉!所以「法語錄」目前為止我是不想發,還有一個問題,她的心如果回來之後,我會跟她聊ㄧ聊;如果她的心還是堅持己見,那我就決定把她的法脈收回,法脈收回她能不能來聽課?照樣可以,讓她去感受一下這個不同的點在哪裡?因為她一直辦法定下心來,我們也跟她講很多種例子說,如果不認真,我們要把法脈回收,結果呢,他自己也不認真啊!她自己說,師父我不認真、不淨信,但是我法脈還在啊!那這是怎麼回事?是給大家看呢?還是給我看呢?所以我們這個地方回來之後會做個討論!應該是要給她一個小小的壓力,不要讓她覺得說,反正有這艘船可坐,沿著這個邊緣走就好了嘛!你開到哪裡都無所謂啊!這種心態是不對的。

2.        p80緇衣換卻冕旒輕 托缽千家汗漫行 何事勞生終草草 蒲團洗盡旅途情

這一句話最主要講的就是「世尊」,他當初的體會是講「世尊」修行的過程。

3.        p81…….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皇帝不當了,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能夠丟掉帝王富貴,能夠放得下一切,才夠資格學佛……

其實他這樣講是對的,另一個意義就是說,連「釋迦牟尼佛」當初可以當皇帝的命都放下了,我們還有什麼捨不下?但是很多人是,捨下了世間法,出了家之後,反而賺了更多的錢財,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家賺不到,在家賺要付出生命代價;出家不用付出生命代價,但是他付出的是「法身慧命」,更慘!各位,從這個地方你要知道說,我們在家的所作所為,如果你賺的是不義之財,到了這輩子生命快結束的時候會很痛苦,但是你把這個生命還了就還了,出家之後還不了,「法身慧命」是還不了的。

4.        p81『托缽千家汗漫行』,然後以釋迦牟尼佛的身分,還出來化緣呢!不管窮人家裡,什麼人家裡都去化緣。

今天我們也學習這個精神,為什麼我們不弄個高高的椅子在上面講經說法?當然氣派上是滿不錯的,但萬一腳麻掉後摔下來,可能情況就更嚴重了!所以說一個角度、一個現象,如果我們都是自己人,在裡面上課,什麼樣的過程都無妨,但是現在慢慢的有「出家師父」會過來參與,他們對於我們寫的文章、說的話,覺得是滿受用的。2425日還有出家師父要過來,因為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剛好我們可以幫他解決,是這個樣子。

所以在這裡我們多多少少要有一個規矩,這也是一種尊敬。大家都知道,你進來這裡喊一聲「師父」,內心的尊敬已不用說了,但是沒有那個「外相」,人家會把我們看輕,同時,如果我們沒有「德行」的話,也會讓對方產生一種「毀謗」的現象,所以我們現在上課多了一個「向師父問訊」的動作,這等同請法一樣!這個地方還是得有一些世間法的禮貌與尊敬,為的就是給他們看,避免毀謗。

5.        p81……這是法會因由當時作的第一首偈子,當然這個文字,我自己也看不上,不過有時候想想,現在叫我再作,一夜之間還作不出來,人生就是那麼怪。

因為沒有「因緣」了!就跟我們說看《指月錄》或「禪公案」一樣,我們看不到當初的時空點的現象是怎麼回事?所以我們不知道他寫的句子當初是如何?很多地方都是「當頭棒喝」,讓人家罵都罵得很高興!但是你現在看了會奇怪說這個祖師爺怎麼都是用這種態度在罵人家?因為我們看不到當場的情況、看不到他當時臉部的表情,也許他當時罵得很快樂!也許聽的人也聽得非常爽快!但是我們看不到,為什麼?因為你沒有那個時空剛好交會的那個點上,所以你要看那些《指月錄》是不易契入。如果說你能夠一拿起經書來,一個合掌頂禮---如是我聞,如果你能契入,當下你也不用看了、不用參了,因為懂了!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我們現在在看「光碟」,我還在想到底「光碟」要不要流通呢?我一會兒頭轉這邊、一會轉那邊,一台攝影機正面對著我架著,看片子的人也不知道當時上課的現場情況是如何?因為他看到的永遠是這個面,如果我們有兩台錄影機,一台從正面、另一台從側面或後面拍,可以呈現現場的整個畫面,就會比較理想。所以我們常在講,如果不在場的就不要流通光碟,但是又有同修說,他絕不會起分別心、他只要聽、看就好了,所以我們又做了一個善巧方便,北中南就各準備ㄧ份,真正想聽的人可以借,但是要寫心得,真的一定要寫心得,你聽得這麼辛苦、花那麼多時間,總要留下心得記錄,在這邊同修發心把片子製作出來給大家聽,如果聴一聽就算了,就這麼不了了之,雖然不是要有付出的代價,但至少要有那個心,也給自己在修行上一個對經典體悟的詳實紀錄。

6.        p82……真正悟了道的人,不看佛經也一樣此心平靜,所以說護心那用脩多羅。

我們不懂才需要經書,我們若真懂了,這經書可以放下。那既然懂了,放下之後,為什麼還要再「提起」?因為這個「提起」就是所謂的「保任」的功夫!你拿上來之後,你今天看祂ㄧ遍、明天你又看祂ㄧ遍,會有不同的感受,祂可以更微細、更深層的把你身心靈的塵垢洗滌掉。

7.        p82……不依身、不依心,不觀這個身心,不依亦不依,這個樣子才叫宴坐,也就是打坐。

不依身、不依心,不觀這個身心,不依亦不依」這就是「捨 離 空 空」的要點。「不依亦不依」就是「空 空」,「不依」已經是「空」了,再把「空」捨掉,所以叫「不依亦不依」。

8.        p82……你看我們大家坐在那裡,又聽呼吸,又練腿,又練氣功,統統在身上搞……

這樣到底對還是錯呢?我們說身心的微細才能夠入定,所以在練呼吸、練腿、練氣功的地方,如果你是用「有為法」是錯;如果你是用「無為法」、「離相」是對的,所以為什麼我要各位「鬆」「柔」?原因就在這裡,因為從「鬆柔」的角度入手,可以從「形氣意靈」-「粗中細微」的四個位階,慢慢的解離掉一些現象,什麼現象呢?

身的執著、心的執著、靈的執著,都給解離掉,所以你 (指現場的某位同修) 現在的功課就是要把在靈的執著的部份解離掉,因為你「身」的底子比你其他兄弟好,所以那些法界眾生覬覦你的「身體」很久了,你只要起心動念他們就來了,如果你要跟他們一樣,那你可稱之為鬼大哥怎麼講呢?你只要一招呼他們就通通都來了!等同他們去感召一批兄弟來給你當小弟一樣,但這不是你要的目的,你要的是清淨,所以我們不需要這麼做!真的不需要這麼做!「依他」的現象是很難過的,你年輕的時候「依他」可能會有種「很有才氣」的感覺,但到了老的時候會很慘!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4102394
 引用者清單(1)  
2010/06/06 21:33 【道玄之門】 金剛經說什麼》第五堂課 <大乘正宗分>三之三---2

 回應文章

四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加油
2010/06/08 11:30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

自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標題
2010/06/07 22:30
頂禮標題   由心起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