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90129 《金剛經說什麼》第三堂課 <善現啟請分>之一
2010/02/13 23:13:14瀏覽1538|回應0|推薦17

990129 《金剛經說什麼》第三堂課 善現啟請分>之一

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金剛經說什麼》四寶師父補述:

今天是《金剛經說什麼》的第三堂課,

請大家翻到課本的第三十一頁:

1.      p34許多人寫信問佛家的規矩「合十」,合十就是兩個手合攏來,合十問訊,也是一種禮貌。

我們知道在《大悲心陀羅尼經》裡面有講到說「合掌是一個手印」,合掌的手印上對諸佛菩薩;下對地獄鬼道眾生都適用,所以這個合掌,說是印度的一個習慣,也可以說是佛菩薩教導的一個方便,我們現在對於出家師父都是用「合掌」來表示恭敬,至於為什麼稱「阿彌陀佛」呢?應該是說「阿彌陀佛」是當時推廣的淨土法門,同時「阿彌陀佛」也因為簡單易學易記,是這麼回事情!所以推廣了之後,現在大家一合掌都是「阿彌陀佛」。

淨土法門是實修路 http://blog.udn.com/omhon/3761719

我們知道也有不同的宗門在「合掌」時,就不稱「阿彌陀佛」,他有其他的一個稱呼,但是佛家講「阿彌陀佛」我們知道是「無量壽佛」跟「無量光佛」,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道家行者也是「合掌」(左手當胸立掌)稱誦無量壽,那他為什麼要稱誦無量壽呢?為什麼不稱誦「無量光」呢?這個地方各位可以慢慢去找一些資料來看,因為有很多的問題滿好玩的!

所以道跟佛這兩個點的差異性:

一個是從「時間」,一個是從「空間」;一個從「」,一個從「」,這個地方來做一個修行上的一個入門的點,各位可以去參考看看!

同樣是學佛的,有的人是不唸阿彌陀佛的,但這個無所謂啦!個人的法門不同,成就當然也不同!

2.      p37「心即是佛」

我們從「心即是佛」顛倒過來念「佛是即心」,這個地方你們去參!參看看到底他的變化是怎麼回事?「即心」即是相契

3.      p36佛在心中莫浪求---講的就是「一心不亂」。

4.      p36靈山只在汝心頭---講的就是我們剛剛講的「離相」。

5.      p36人人有個靈山塔---靈山塔」是什麼呢?你們看到「藥師佛」祂手上捧著「靈山塔---七層寶塔,這七層寶塔就是我們的七個脈輪,祂的塔上還有一個尖端→8910輪上去,這不僅僅是一個暗示,很多人把它當作是一種巧合,如果你可以從這個巧合上面去發現一些端倪,找到實修的一個方向,這也叫做「開悟」。

十二脈輪圖 

http://album.udn.com/omhon/photo/2509671?o=new

20061121與山羊msn對話 http://blog.udn.com/omhon/553163

七重寶塔、金剛杵、法輪之實修對http://blog.udn.com/omhon/2953547

退步原來是向前 http://blog.udn.com/omhon/3021102

6.         p36只向靈山塔下修---為什麼只向靈山塔下修?因為從「海底輪」開始啟動所以我們在修「拙火」的時候,是從「海底輪」開始啟動,海底輪又稱為生命輪,是與大地罡氣相連接之輪

所以這個地方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講的心是「清淨」,所以:「清淨」即是佛,佛是清淨。那個「即」是一種相應、對照的現象。

7.      p37……看到世上林林總總的眾生,還在苦難中,就要再回到世間廣度一切眾生。這種犧牲自我,利益一切眾生的行為,就是所謂有情,是大乘菩薩道。

所以我們知道,「菩薩」跟「羅漢」的差別在於:

「羅漢」:「自利」、「自覺」。

「菩薩」:「利他」、「覺他」。

在「成就」來講,「緣覺菩薩」的成就,已經算是不錯了!但是因為祂是屬自覺的部份,沒有把自己的好分享給別人,那自己永遠處在小小的「我」的範圍以內,沒有辦法擴散到「人」,更沒有辦法擴散到「眾生」,那麼這個「我」僅止於自己的範圍,那我們以一個大方向來說,如果真的哪一天娑婆世界遭遇到大災難的時候,「羅漢」一樣會掉在這個災難的現象中,出不了,原因在哪裡?就是沒有「覺他」行,證量不能微細到「轉業處」的地方,所以沒有辦法解脫,仍會受到娑婆世界時空的一個約束!

8.         p38佛教裡表現實相叫示現---所以我們常常講說你頂禮佛菩薩的時候,佛菩薩示現一個聖境來給各位看,那就是一種示現,一種實相的現象。那你要一個合掌稱誦佛菩薩聖號而示現的時候,基本上你自己要先離相如果你沒辦法離相,就不可能示現。縱使示現,也是自己的念頭去塑造出來的一個假象

9.      p39「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

你如果等到自己成就之後才發心要度人,那今世所供養你的這些眾生通通都不見了,能夠等到你成就之後才來度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所以當下要去發心,在你當下發心的時候,這個發心所行的一個度化,他可以相得益彰,讓我們的自覺更上一層樓。

10.   p39我們不要忘記了,現在須菩提還跪在那裡,替我們來提問題,我們多講了一下,他就又多跪了一下了。

相對的這個地方就是一個比喻,我們在修行上來講,不講主題,然後偏離主題之後,那麼這個修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剛剛講到現在的時候,就好像我在讀書給各位聽,感覺上沒有契入所謂的實修的一個現象,腦袋瓜子也沒有那個念頭想跟各位講一講什麼叫做實修的部份,這就是不同的經書看了的時候不同的一個感受跟覺受。

剛剛講了「善護念菩薩 善付囑菩薩」就是一種覺知、一種觀照。如果你沒有辦法覺知、沒有辦法觀照,那麼我唸給各位聽,這個「有」等於「無」。

金剛經的次第觀  http://blog.udn.com/omhon/2051191

11.   p39須菩提當時跪在那裡,替我們大家跪著,替當時的大眾同學們跪著,尤其為大乘入世的菩薩們,包括那些出家但發心入世的出家菩薩們跪著。

所以我上一堂課有說以「須菩提」的位階來看,是恆順眾生,而「世尊」對「須菩提」是一個隨順,隨順菩薩提問的現象;若把層次提昇到世尊位階,那世尊即是恆順眾生,才入這個娑婆世界來度化眾生的。

恆順與隨順 http://blog.udn.com/omhon/3032695

實修解惑問答() http://blog.udn.com/omhon/1431542

12.   p40要成佛悟道,專心唸金剛經就可以了。甚至不識字,不會唸的,只要唸一句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就行了,這是經題的要點

我也跟各位講了,我們看經是理解菩薩的願力、祂的發心是怎麼來的,了解了之 後,我們只念菩薩的聖號就可以了,原因在哪裡?你已經理解祂的整個實修願力過程,接下來為什麼念菩薩聖號就可以了呢?一個先決條件→你要能夠跟祂相契!你不能相契,念了一輩子還是門外漢,那要如何相契呢?就從身從心從靈,三個點來微細,菩薩是清淨,我們也要學習清淨才能夠相契;佛是清淨不退,我們也要學習清淨不退,就是你能夠保任你的清淨,那才能跟佛菩薩相契!這個點各位把他反覆想一下。

我們的動功入門有兩個站樁動作,雖然站樁是站得很痛苦,但是身心的轉換,是有它的一個後續效果的!站得時間越久,後半段的功法修習就越輕鬆,前面站得時間越短,你後半段功法的覺受就越痛苦!後半段痛苦的時候,你就無法契入「微細」的點。

我今天在吃飯的時候,跟大家分享我在當兵時的一個例子 : 一開始進去「新兵訓練中心」時,班長口令:「今天就做20個伏地挺身」,稍後,一個口令,為了你自己的健康再加十個、接著為了將來夫妻幸福、小孩、父母……結果加一加,做了670下,甚至100下都有,但是時間久了,當你快離開「中心」的時候,你會發現到,350下伏地挺身很簡單,一下子就做完了,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因為你把這個苦,苦在前面,後來的就是「甘」了,苦盡甘來!所以我們學習身體的轉換必須經歷苦痛,如果身心一丁點的痛苦你不能去承受,你即使要靜坐都很難入那個「微細之意」,所以這個地方大家要有心理上的一個想法。

13.   p40六祖就是因金剛經而悟的;所以後世的中國禪宗,也叫做般若宗……

但是「六祖」開悟了之後,傳了衣缽之後呢?他也在軍旅的生活之中,經歷了十六年的苦修,為什麼要這個樣子呢?你漸修悟道花得時間很長,但是很札實;你頓悟之後,悟後起修是一種很痛苦的感覺,為什麼?因為你的身心覺受清清楚楚、明明朗朗,如果你不能在這個地方以「平常心去攝受你的身心,很快地就偏入了外道,很快地就運用你所謂的神通互相感應,慢慢地以「外相」為主要的訴求,那就走入外道了,所以「頓悟」的行者是大智慧,是上根利器,但是相對的危險性也大,就跟我們開了一部「法拉利」的車一樣,速度是相當快,但是若一個不小心撞了,你就知道它的結果會是怎麼樣了!

所以有人羨慕「六祖」,但是依「世尊」教的方法來講,還是依著「神秀」漸修的角度會比較理想!

那我們從身心靈的起修,就是一種漸修,為什麼不能頓悟呢?因為你沒有辦法把這個身心微細的時候,你的頓悟之後接下來就是痛苦的開端!我們這一陣子有很多個例子,因為涉及到一些規範的問題,所以我們就不便說出來,但是跟各位講,如果你想要頓悟,你要有心理準備!因為頓悟之後所受的那些苦痛會遠比漸修來得大!所以這個地方要有心理準備!不用羨慕人家能夠頓悟,而是要「要求自己有沒有漸修」這個點才對。

14.   p41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

我把「善護念」用兩個字表達---即是「觀照」。

15.   p42有人坐在這裡,儘管金剛經拿在手上,也在護念,他護一個什麼念呢?一個煩惱之念,不高興。自己也講不出來為什麼不高興,連自己都不知道,醫生也看不出來,這就是人生的境界,經常都在煩惱之中。

為什麼起煩惱呢?在煩惱沒有起來之前,是先起了「分別」。

16.   p40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沒得可怨的時侯,無語怨東風,連東風都要怨,人情世故的描寫妙到極點。

這跟我們常常在講的,現代人的一個困擾---睡不著覺的一個煩惱。安眠藥賣得很多,你問他為什麼睡不著覺?大部分的結果都是「因為擔心睡不著而睡不著」,那請問你那怎麼辦呢?你不用給他什麼藥,你給他維他命然後告訴他說:「這是安眠藥」他吃了就會睡了!是因為你講---「這是安眠藥」他才睡的,我曾經有過這個經驗,他也是事業做得很大,什麼藥都試過了都沒有用,來到我店裡面,看他的脈象、看他的身體,就是一個字---」,所以給他一個綜合維他命,告訴他說這是最新的、剛進來的安眠藥,吃兩顆就夠了!他說我都吃5顆,我說不用,這個藥效很好,兩顆就夠了!回去吃了藥,隔天來的時候他就跟我說,那個藥超好的!所以他根本不是睡不著覺,他是心理面不踏實,那修行最怕的就是這個!修行人心裡最怕的就是「不踏實」!不知道何時可以成就?不知道我要成就什麼?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走實修路,你實修了沒有?你是不是身心轉換了?身心微細了沒有?

我們知道「法華涅槃時」,在《法華經》祂裡面所講的就是「以利勾牽」,讓你明白自己的自性清淨之後,自己就能夠離了煩惱,「火宅三車」那個「火宅」(色身)就是比喻煩惱,當你離了煩惱之後,你的成就就在左右,所以我們現在,在走修行路的時候,就是一個煩惱,不知道該怎麼辦?找不到安定的心,找不到安定的點,所以這個地方,各位可以稍微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怎麼去處理這個問題。

17.   p43解脫了這樣的煩惱,空掉一念就成佛了,就是那麼簡單。

問題是這「一念」,有多少人知道要怎麼「」呢?

18.   p43「善護念 善咐囑」

「善護念」是觀照;「善咐囑」是覺知。那到底要「觀照」什麼?「覺知」什麼呢?一句話→「離相」了沒有?這個「離相」,涵蓋了身心靈,也涵蓋了觀照覺知的念頭,就是我們回到《心經》的「亦無無明盡」。

19.   p44『善護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圓滿。這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金剛經的一隻金剛眼,也就是金剛經的正眼,正法眼藏。

怎麼觀照?觀照哪裡?觀照六根,觀照五蘊。如果能夠觀照六根、觀照五蘊,能夠清楚的覺知,那麼你就入了《楞嚴經》裡面所講的「楞嚴定」。

20.   p44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這個「」字,發什麼心?我們待會再來探討。

21.   p44這裡講「發心」,發就是動機,發什麼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羅」這四個字是梵文,中文勉強譯為『無上』,至高無上。

為什麼把他稱之為「勉強」呢?因為到現在還沒有定論。因為每一個都說「無上正等正覺」,但自己都懷疑祂的對錯。

22.   p44『三』這個音就是正,『藐』是等,平等。菩提是覺悟,連起來就是說要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

但你去問很多人「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到底是什麼呢?他一定會跟你講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果兩個把他畫上等號,請問這個答案是什麼呢?

你不知道!他的實相是什麼?那更不用說!

如果你把他翻成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那這只在表相,那「無上正等正覺」是什麼東西?「無上」我們知道是「菩薩」---「無上咒  無等等咒」。「無上」是菩薩,就等同是「清淨」嘛!

正等正覺」是什麼東西呢?就是一種「微細之意」→「微乎其微」。

所以當你「微細之意」要達到跟「菩薩」一樣「清淨」的時候,你就能夠找到實修的方向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在很多書上都有提到。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已發」喔,不是只有發心而已,是「已發」。這個地方為什麼叫「」呢?因為「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只是剛開始起心動念去想到這些事情而已,所以他有講要先「發」,在發的當下,還有善男子善女人

23.   p44……所以『三藐三菩提心』意義很多,只能保持這個原文的音,讓後世人自己去解釋了。

所以剛剛說,中文「勉強」譯為……嚴格上講起來,因為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一個「實相」的代名詞。「實相」是什麼東西?這就類似電腦裡面的一個通用軟體,它可以解讀你很多很多不同種類的程式,是一個共通的軟體,就像現在有很多的播放機,任何的程式它都抓得到,就是類似這意思。

只要你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境界,你與任何菩薩都能夠相契,所以這個「實相」的意義是非常廣泛的。

24.   p45……其他宗教認為,只有「他」可以,我們只有等到「他」來幫忙,然後還都是聽「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對的。

這裡的「他」是指我們現在信奉「一尊主神」的,通通都算!包括基督、神明壇、道家……都算。

25.   p45佛法既認為一切眾生個個是佛,平等平等,但是,為什麼眾生不能成佛呢?因為他找不到自心……

這句話很經典!「因為他找不到自心」,為什麼「心」找不到呢?因為「身」沒有動起來!身體沒有動起來,形成一個障礙,所以你摸不著你的心,重點在這裡。

我們修「止觀」從身→息→心,就是漸次的微細化,那麼你那個「心」才能夠凸顯出來!如果你不從「粗中細微」這個地方去用功,那這個「微細的心」不可能出現!那麼你永遠跟佛都是---你走你的路,祂走祂的道。

26.   p45佛並不是權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這個主宰和權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說一個人學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

「正信」是入佛之門;「淨信」是成佛之道。

27.   p45……如果今天做了壞事,趕快到佛菩薩前面禱告,說聲對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聲「對不起」不是跟佛對不起,是跟自己說對不起---真心懺悔,大徹大悟。

真心懺悔的「懺悔」,不是做錯事情才懺悔,包括你的起心動念沒有清淨,都是你懺悔的一個重點。

28.   p46……打坐不過是修定,是練習身心向學佛路上的準備工作而已,這個觀念一定要搞清楚。  

相對的,行住坐臥都是一種準備工作,我有跟各位講過了,我們的鬆身法---動功一二三,由粗、中、細、微、微乎其微之後,還得都捨掉!捨掉之後我們就不叫粗中細微,我們叫「禪契」---以心印心。

不是由哪一個師父來跟你印心,是你自己跟佛菩薩去印心,怎麼印呢?你清淨了自然能夠印心,而不是哪一個人跟你打了一個東西進去叫做印心,不是這樣的!

29.   p46……佛啊,善男子,善女人(不是指壞蛋們,因為壞蛋們不學佛!)

是這樣子嗎?通常「壞蛋」比「好蛋」還更快成就!為什麼?壞事做絕之後,反而放下的快!所以叫做「浪子回頭金不換」。

常常有時候「好人」到了「晚節」都「不保」,所以好人成就少,壞人成就多,這在很多的菩薩的典故裡面有滿多的例子,你可以去看看!真正大成就的都是那些大徹大悟的!什麼叫「大徹大悟」?壞事做多了,突然全部放下了。

30.   p46……不打坐還好,一坐下來,眼睛一閉,萬念齊飛。這就是此身煩惱不能斷,也是修行第一步碰到的問題。

我們有說打坐的時候起煩惱怎麼辦?結手印

當你起煩惱(掉舉)的時候,要用「阿彌陀佛之手印」來靜坐。

(右手上,左手下,食指中指節相對,拇指輕觸。)

 http://album.udn.com/omhon/photo/1766413?o=new 

當你神情萎靡(昏沈)的時候,可以把剛剛的手印轉過來(左手上,右手下),如果以這個手印來講,有人說這是「眾生的手印」,那大三昧定印是「佛的手印」,其實這樣講有些偏頗。

以身體的機能功用來講人體的氣分陰陽,男性的是左陽()右陰()

男性任脈是陰氣集結之脈,督脈是陽氣集結之脈;女性則相反,是左陰()右陽(),女性任脈是陽氣集結之脈,督脈是陰氣集結之脈。

故右手在上,他是處在一種「地天泰 (陰陽交泰)」的現象、是柔順的,他的心是能夠平靜下來的,所以「掉舉」的時候,意念紛飛的時候,要用這個「大三昧定印」,使內氣交流柔化,而漸次穩定

相反的,如果你「昏沈」,就把手印反過來(左手上,右手下),他是「天地否(醞釀能量)」的現象,「炁」是一種微細能量,在醞釀準備爆發的現象,所以用這手印---左手放在右手上面,那麼你的能量就能激盪起來!就能夠起那個所謂的「無畏心」「大雄力」,以後「靜坐」的時候,自己可以試看看!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3776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