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04 16:25:54瀏覽1060|回應5|推薦18 | |
日前與從台灣來矽谷出差的好友吃飯,席間不免談到台灣種種。他說,十年之後,台灣報考大學的人數將少於學校招生人數,許多大專院校可能要關門了事。我悚然而驚之餘,決定重溫人口變化的機制。得到的結論是:台灣最大的危機,並非人才問題,而是人數問題。而解決此危機的唯一方法是積極但有控制地引入外國年輕移民。 在提出佐證之前,先來複習一點人口動力學。影響人口變化的主要因素有二: 【一】 婦女在在育齡期間所生的子女數。這個年齡範圍的婦女群體是人口工廠、生命的引擎、女王蜂。新生人口完全取決於她們的數量及生育意願。至於男性,由於播種能力基本沒有上限,並非瓶頸所在,所以在創造繼起之生命的大業上向來處於次要地位。 【二】 婦女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齡。這個“初孕年齡”,三十前年約25歲,現在約30歲。此“延遲反應時間”,影響人口動力學甚巨。因為新生的女嬰,要經過這個漫長的延遲時間之後才能加入人口工廠。或者說,現今人口工廠的人數,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拍板了。延遲反應的機制總是被只顧眼前、後知後覺的人們忽視,所以等到不利的跡象浮現時,通常已錯過補救良機。這便是人口會出現類似週期性振盪的根本原因。 如果暫不考慮人口遷徙的因素,或者說,如果某個社會的遷徙人口數量,無論外移或內移,皆微不足道,那麼該社會可視為一封閉系統,其人口變化完全由育齡婦女的生育率所主宰。生育率的定義是,平均每個婦女在生育年齡所生的子女數。不難想見,如果生育率持續高於2,那麼30年後育齡婦女的數量就會開始增加,而如果她們也像上一代一樣愛生敢生,工廠的規模就會日益龐大,進而促使總人口呈無上限的爆炸性成長。 反之,若生育率持續低於2,那麼30年後育齡婦女的數量便開始逐年遞減,而如果新一代也一樣不愛生或不敢生,工廠的規模就會日漸萎縮,直到後繼無人為止。從理論上說,如果此趨勢繼續不變,該社會有一天就不再有新生兒出現,只有滅亡一途。 上面的簡單分析,乃為了表明人口的變化是個不穩定、容易失控的“正向回饋”機制。但上述兩種極端情況都極罕見,原因是還有別的因素在調節人口: 【三】 環境的制約: 資源之多寡,經濟之榮枯,水旱之災,瘟疫肆虐,等等。人口總數的上限,由環境負載能力決定。而且環境的負載能力會隨時間而改變,並非常數。 【四】 封閉系統無法永遠封閉。長城破口,城牆倒塌,藩籬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撤去,繁華世界在歌舞昇平中崩解。人們流動遷徙,突破邊界條件,闖入另一個社會。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數次民族大遷徙,便是明證。 【五】 社群因應環境制約所產生的文化思維、意識形態、管控政策、競爭模式,等等因子,皆會促進或節制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鼓勵或遏制人口的流動,甚至大規模地減少人口(如戰爭)。 人口動力學的討論到此為止。讓我回到台灣的情況。首先看出生率,《圖一》顯示1990年以來的出生率皆小於2,且逐年遞減。推計值當然有想像成份(因生育意願較難掌握),但細部差別不重要,要緊的是,出生率皆小於2。這意味人口工廠的人數無法獲得足夠的補充。於是,由於延遲反應的機制,總人口數在到達峰值後,便進入急速衰退的階段,如《圖二》所示。《圖三》的人口金字塔所顯示的人口結構改變,不過是人口動力學的必然結果。 台灣的情況特殊嗎?《圖四》比較歐洲與亞洲一些國家的出生率。亞洲富裕地區都頗慘,台灣和南韓甚至亦步亦趨。歐洲國家向來偏低,但法國與英國近年來在造人工程上頗有進展。《圖五、六》則比較各國人口結構的演變。值得注意的是,就人口結構而言,目前台灣和南韓都還是非常“年輕”的國家,可是預計會快速老化, 加入日本“老人國家”的行列。而美國,雖不是最年輕的,卻在相對的尺度中愈來愈年輕。這種種現象,原因何在? 讓我們看看幾個事實(資料來自網路,尤其 Wikipedia)。 - 法國: 長期補助生育,大量引進外國勞動移民。移民佔總人口成長的四分之一。 - 英國: 近20年移民佔人口成長總數的一半。許多移民在生育年齡,於是也帶動整體生育率的成長。 - 美國: 向來是移民大國,雖然出生率為1.9,低於2,但移民的增長可補其不足。 - 新加坡: 彈丸之地,出生率1.2不到,情況大大不妙。最近發表人口政策白皮書,準備大量吸納移民。 - 台灣,韓國,日本: 皆對移民限制很嚴,非常排外。如果不改弦更張,邁向最老國家的趨勢恐無法逆轉。 在地人常直覺地認為,外來移民分一杯羹,佔去工作機會,又享受社會福利,故而不喜外來移民。但筆者根據在美國生活的經驗,發現有些工作若無移民,便找不到人做,即使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也如此。再者,移民及其後裔通常更有企圖心、更上進,更積極創造新的產業和工作機會,例子不勝枚舉。在這個擁抱移民的大國,生存競爭固然激烈,但比較傾向於把餅做大,而非陷溺於分餅思維。移民便是把餅做大的重要動能。 全球化的今日,封閉的心態與保護主義,比鴉片還鴉片。台灣不能再故步自封,應效法新加坡,開始招募人口,尤其招募育齡的婦女,以及已有幼兒的夫婦,否則何以力挽生育率低迷及人口逐漸外流之頹勢?何況,生育意願,可不是一聲令下就能改變的。但吸納移民卻可透過配額,制定條件,機動調整,提供及時的挹注,應該是很好的工具。 【註】 本文所用圖表,皆引用 「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簡報 。 剪貼若干在此,乃為行文方便。又,維持人口穩態所需的出生率,略高於2,在2.1左右;理由很明顯。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