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後繼有人乎?
2013/04/04 16:25:54瀏覽1035|回應5|推薦18

日前與從台灣來矽谷出差的好友吃飯,席間不免談到台灣種種。他說,十年之後,台灣報考大學的人數將少於學校招生人數,許多大專院校可能要關門了事。我悚然而驚之餘,決定重溫人口變化的機制。得到的結論是:台灣最大的危機,並非人才問題,而是人數問題。而解決此危機的唯一方法是積極但有控制地引入外國年輕移民。

在提出佐證之前,先來複習一點人口動力學。影響人口變化的主要因素有二:

【一】 婦女在在育齡期間所生的子女數。這個年齡範圍的婦女群體是人口工廠、生命的引擎、女王蜂。新生人口完全取決於她們的數量及生育意願。至於男性,由於播種能力基本沒有上限,並非瓶頸所在,所以在創造繼起之生命的大業上向來處於次要地位。

【二】 婦女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齡。這個“初孕年齡”,三十前年約25歲,現在約30歲。此“延遲反應時間”,影響人口動力學甚巨。因為新生的女嬰,要經過這個漫長的延遲時間之後才能加入人口工廠。或者說,現今人口工廠的人數,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拍板了。延遲反應的機制總是被只顧眼前、後知後覺的人們忽視,所以等到不利的跡象浮現時,通常已錯過補救良機。這便是人口會出現類似週期性振盪的根本原因。

如果暫不考慮人口遷徙的因素,或者說,如果某個社會的遷徙人口數量,無論外移或內移,皆微不足道,那麼該社會可視為一封閉系統,其人口變化完全由育齡婦女的生育率所主宰。生育率的定義是,平均每個婦女在生育年齡所生的子女數。不難想見,如果生育率持續高於2,那麼30年後育齡婦女的數量就會開始增加,而如果她們也像上一代一樣愛生敢生,工廠的規模就會日益龐大,進而促使總人口呈無上限的爆炸性成長。

反之,若生育率持續低於2,那麼30年後育齡婦女的數量便開始逐年遞減,而如果新一代也一樣不愛生或不敢生,工廠的規模就會日漸萎縮,直到後繼無人為止。從理論上說,如果此趨勢繼續不變,該社會有一天就不再有新生兒出現,只有滅亡一途。

上面的簡單分析,乃為了表明人口的變化是個不穩定、容易失控的“正向回饋”機制。但上述兩種極端情況都極罕見,原因是還有別的因素在調節人口:

【三】 環境的制約: 資源之多寡,經濟之榮枯,水旱之災,瘟疫肆虐,等等。人口總數的上限,由環境負載能力決定。而且環境的負載能力會隨時間而改變,並非常數。

【四】 封閉系統無法永遠封閉。長城破口,城牆倒塌,藩籬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撤去,繁華世界在歌舞昇平中崩解。人們流動遷徙,突破邊界條件,闖入另一個社會。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數次民族大遷徙,便是明證。

【五】 社群因應環境制約所產生的文化思維、意識形態、管控政策、競爭模式,等等因子,皆會促進或節制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鼓勵或遏制人口的流動,甚至大規模地減少人口(如戰爭)。

人口動力學的討論到此為止。讓我回到台灣的情況。

首先看出生率,《圖一》顯示1990年以來的出生率皆小於2,且逐年遞減。推計值當然有想像成份(因生育意願較難掌握),但細部差別不重要,要緊的是,出生率皆小於2。這意味人口工廠的人數無法獲得足夠的補充。於是,由於延遲反應的機制,總人口數在到達峰值後,便進入急速衰退的階段,如《圖二》所示。《圖三》的人口金字塔所顯示的人口結構改變,不過是人口動力學的必然結果。

台灣的情況特殊嗎?《圖四》比較歐洲與亞洲一些國家的出生率。亞洲富裕地區都頗慘,台灣和南韓甚至亦步亦趨。歐洲國家向來偏低,但法國與英國近年來在造人工程上頗有進展。《圖五、六》則比較各國人口結構的演變。值得注意的是,就人口結構而言,目前台灣和南韓都還是非常“年輕”的國家,可是預計會快速老化, 加入日本“老人國家”的行列。而美國,雖不是最年輕的,卻在相對的尺度中愈來愈年輕。這種種現象,原因何在?

讓我們看看幾個事實(資料來自網路,尤其 Wikipedia)。

- 法國: 長期補助生育,大量引進外國勞動移民。移民佔總人口成長的四分之一。

- 英國: 近20年移民佔人口成長總數的一半。許多移民在生育年齡,於是也帶動整體生育率的成長。

- 美國: 向來是移民大國,雖然出生率為1.9,低於2,但移民的增長可補其不足。

- 新加坡: 彈丸之地,出生率1.2不到,情況大大不妙。最近發表人口政策白皮書,準備大量吸納移民。

- 台灣,韓國,日本: 皆對移民限制很嚴,非常排外。如果不改弦更張,邁向最老國家的趨勢恐無法逆轉。

在地人常直覺地認為,外來移民分一杯羹,佔去工作機會,又享受社會福利,故而不喜外來移民。但筆者根據在美國生活的經驗,發現有些工作若無移民,便找不到人做,即使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也如此。再者,移民及其後裔通常更有企圖心、更上進,更積極創造新的產業和工作機會,例子不勝枚舉。在這個擁抱移民的大國,生存競爭固然激烈,但比較傾向於把餅做大,而非陷溺於分餅思維。移民便是把餅做大的重要動能。

全球化的今日,封閉的心態與保護主義,比鴉片還鴉片。台灣不能再故步自封,應效法新加坡,開始招募人口,尤其招募育齡的婦女,以及已有幼兒的夫婦,否則何以力挽生育率低迷及人口逐漸外流之頹勢?何況,生育意願,可不是一聲令下就能改變的。但吸納移民卻可透過配額,制定條件,機動調整,提供及時的挹注,應該是很好的工具。

【註】

本文所用圖表,皆引用 「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簡報 。 剪貼若干在此,乃為行文方便。又,維持人口穩態所需的出生率,略高於2,在2.1左右;理由很明顯。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thbridge&aid=7460181

 回應文章

job
2013/07/10 12:43

很有道理

值得深入探討

寫出一本小書

我是做出版的

你若願意寫

我願意幫忙出版

 

(jobthesaint@yahoo.com.tw)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13-08-17 17:09 回覆:
謝謝。將以 email 與你聯絡

宇文芳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寫得好
2013/04/15 05:57
老兄與yichun兄的文章一向有理有據,佩服。二位意見如果能達到台灣官員耳中眼中就太好了。台灣有這許多人才散居國外而不為朝野所知,可惜呀!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13-04-15 11:03 回覆:
謝謝! 此篇乃根據經建會的簡報,相信政府官員必已熟知人口問題的來龍去脈。

李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社會主義國家法國
2013/04/07 21:47

不只是「長期補助生育」,根本就是生養每一個小孩都是全民買單。總的來說,從懷孕期每個月孕婦的營養費,到嬰兒出生,甚至幼兒園一路到大學教育,都是全國納稅人幫忙分攤,真正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可以說生越多賺越大。社會福利政策很難長話短說解釋清楚,但是基本上如果是需付費的服務,都是依照家庭收入與人口數換算成的商數來計算,收入越高人口越少的家庭在托兒這項服務上需付的費用也許是低收入戶的十幾倍。學校的營養午餐也是一個例子,我以前有個朋友每餐就只付一塊錢。

在台灣,我們小時候都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可是這句話一直都停留在口號的階段而已,因為國家並不負責照顧或培育所謂未來的主人翁;無論在經濟上、教育上,或任何其他方面。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13-04-15 11:01 回覆:

感謝您的補充;very informative!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務而道生
2013/04/05 08:00

漠視 科技領導氾濫(學閥財團領政)?

如何正本清源真正解決

技術及產業未提昇,錯誤教育政策下產生一堆大學 問題呢?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為何新一代不愛生或不敢生?
2013/04/04 22:53

正本清源,教育系統每下愈況,社會亂象變本加厲,人民幸福指數低下....

以致下一代人口中,以外勞生育佔的比例越來越高!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